一个才貌双全的绝世美人,戚夫人的情商到底如何?

2843

发布:2024-12-01 10:06:09  来自 浅夏丿初晴 觅知友会员

你真的了解 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可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美人,不仅长得 ,更有一身让 痴迷不已的才艺。

根据历 载,戚夫人擅跳“楚舞”以及“翘袖折腰”之舞,其舞姿优美异常,尤其是甩袖和折腰的动作,相当有技巧,角度与柔顺程度把持的极好。戚夫人纵舞时,只见两只彩袖凌空飞旋,娇躯翩转,极具韵律美。

除了舞蹈方面,戚夫人在音律鼓瑟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她的诗歌节奏分明,情感细腻,让人情感融入其中,或开怀大笑或流连忘返。

戚夫人的出身也很高贵,历史上虽然对于戚姬出身的记载寥寥无几,只知道她出身于定陶 家族,其父戚鳃乃是 将领。不过随着 文物《戚伯著碑》的出土,从中可以看出戚氏一族其实大有来头,乃是姬 王室的后裔,其祖孙林父因有功受封于戚邑而得 氏。

可以说,戚夫人既有富贵的出身又有才华与容貌,当真是一位绝世无双的女子。刘邦宠爱戚夫人十余年之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她的才华,每当刘邦征战疲惫之时,都有戚夫人在旁悉心照顾,以歌舞洗涤刘邦疲倦的身心。

image.png

正因如此,戚夫人在刘邦心中的地位远超吕雉。可占据如此优异局势的戚夫人,为何结局这么凄惨呢?归根结底,还是她自己咎由自取,乃是情商低的表现。

戚夫人为了为了让儿子 成为太子,仗着刘邦对自己的宠爱,夜间就在枕前向刘邦哭诉(《 》——“日夜啼哭,欲立其子代太子”)。这 为让刘邦无法拒绝,打定主意要废掉 之子 的太子位,改立刘如意。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了戚夫人与吕后完全对立。

不过从群臣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们基本都是支持刘盈的。根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有三位重量级大臣反对刘邦的决定。如御史大夫 、博士 直面顶撞刘邦。至于另外一位留候 ,则是用更高明的策略帮助吕后保住了太子之位——给吕后出主意,请商山四皓(隐居的四位高人)辅佐太子。

见到有如高人辅佐太子,刘邦感慨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最终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头。对于这件事,《资治通鉴》认为,刘邦并非仅仅因为商山四皓才打消改立太子的念头,而是因为刘邦知道这件事背后是张良出的主意,张良乃是刘邦最信任器重的人之一,再加上其他大臣的反对态度,刘邦自然不会因为一个宠妃而与如此多的大臣们闹翻。

他是一代帝王,自然懂得判断形式。因此刘邦只能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为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而这件事也表明了一点:戚夫人在朝中除了刘邦再无助力,尤其是这次夺嫡争斗中败北,也使得她与其他大臣交恶。

其实刘邦对这一点心知肚明,担心自己 戚夫人母子遭吕后报复,为此刘邦 的开始给戚夫人安排了诸多后路。

就比如夺嫡事件刚过,刘邦就与戚夫人吟歌颂诗,刘邦唱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刘邦除了歌唱之外,歌词中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这件事我已经无可奈何了,你自己 吧!

有句俗语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时候戚夫人适当服个软道个歉,再加上刘邦在中间做和事佬,事情总是有转机的,即便无法冰释前嫌,也能缓和一下关系吧。

可戚夫人偏不。

《资治通鉴》记载道:戚姬的宫殿原名叫做“养德宫”,此件事后,戚姬就将其改为“鱼藻宫”。“鱼藻”一词出自自 《小雅·鱼藻》,代表着“鱼戏藻之乐”,形容了 帝王与王后情感和睦声色鼓乐的美好场景。

可戚夫人并非皇后,哪里有资格用这个比喻?这更加加重了吕雉的厌恶之心。

不过刘邦还有其他的方法。

首先,刘邦让刘如意远离长安,去 做一个逍遥王爷。并且安排周昌为赵国相国,暗地里保护刘如意。

因为在刘邦眼中,周昌为人正直,必然会公事公办,不会因为之前反对刘邦改立太子之事而对刘如意产生偏见。另外,周昌在朝中声望很高,连吕后都对他非常敬重,有周昌的帮助,吕雉不敢胡作非为。

image.png

刘邦知道刘盈心肠软,于是就在《手敕太子文》中叮嘱他要照顾好他们母女二人,当然,这段话自然也是给吕后看的。

听到有人传言“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时,刘邦就立刻派人将 诛杀,一点不顾昔年樊哙为其 的恩情。刘邦此举,目的就是为了剪除吕雉的力量(樊哙是吕雉的妹夫),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震慑,让谁都不敢再有伤害戚夫人母女二人的念头。

刘邦能为戚夫人做的只有这四件事了,随后便逝去了。

刘邦的这些挽救措施确实让吕雉不敢太过分,后来吕雉只是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让其做苦役。至于她的儿子刘如意,在赵国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吕雉 ,死在她手中的功臣有很多,甚至是很多人都是刘邦不忍心杀,最终被吕雉害死的。因此《史记》云:“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如此行事作风的吕后,对于这个差点威胁自己儿子地位的戚夫人,依旧能够留其生路,并且对刘如意并未下手,可见吕雉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

然而,戚夫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依旧作出了一个极端低情商的行动。她在永巷感慨自己的遭遇,然后编唱了一首诗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从艺术角度上看,戚夫人的才艺确实非常高的,这首《戚夫人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后四句,是最早的五言诗。让人听罢之后就能想到一个 的弱女子遭到侮辱迫害的场景。与吕后恶毒的形象产生了强烈对比。

戚夫人的这首诗,似乎就是在说:我是一个遭毒妇迫害的弱女子,我有一个儿子为王,谁能告诉他我在这里受苦?

试想,吕后听到这首诗会如何想?

自己的名声必然遭到损害,更重要的是,这句话也给吕雉提了一个醒:我还有个儿子,能为我报仇。

那么,以吕后的狠辣程度,怎能容忍祸患?自己倒是无所谓,可儿子性格软弱,说不定到时候就被他们算计了!那么既然如此,何不斩草除根呢?

于是,吕雉就召集赵王刘如意来到长安,欲将其杀害。其中尽管有周昌以及刘盈的阻挠,也挡不住吕雉的杀心,最终刘如意被毒死,戚夫人也被做成人彘,下场极惨。

风华绝代的戚夫人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不得不令人感叹。倘若戚夫人懂得收敛,或许也不会被做成人彘,她的儿子也很有可能依旧是一个逍遥王爷。结果却因为她的低情商,不仅害惨了自己,还连累的儿子。

《资治通鉴》对于很多人的结局以及事件都有过总结,比如说当霸王 自刎乌江前不肯渡江,随后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而司马光就评价其为“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认为项羽这只是在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罢了;再比如文章中间部分司马光对请出商山四皓的分析。

可见《资治通鉴》对于历史事件都有一个独特的剖析,可司马光对于戚夫人的结局却并未过多解释,可能是在司马光看来戚夫人的行为实在是令人无语,根本不屑去解释了,之所以还记载她的事迹,相比是将其当做反面教材的。

有点智商的人都能够明白自己的处境,并且刘邦还给他安排了四条活路,可最终依旧落得这样的结局,能够怪谁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天龙八部”是什么意思?金庸为什么要取名“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什么意思?金庸为什么要取名“天龙八部”?

古代中国打仗为什么都注重阵法,阵法究竟有什么用?

古代中国打仗为什么都注重阵法,阵法究竟有什么用?

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和罗贯中是什么关系

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和罗贯中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