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英已经隐遁4年之久康熙为什么还将他拉回庙堂
954
对张英和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张英是谁?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张英,但是他的儿子你们一定听说过,那就是张廷玉。张家在满清历史上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在那个“满汉有别”的年代里,汉人一旦官位过高就会引起满洲官员的不满,继而利用弹劾的手段进行打压。但是,张英一家三代却都进入了 前期的核心机构——南书房,成为 身边的红人。
在影视剧的感染下,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张廷玉的名气较大、成就较高,其实,他的父亲张英无论才学、还是谋略,都丝毫不比张廷玉逊色。说白了,能够进入南书房的人,哪有一个“善茬”?像高士奇这样一些才华出众的单纯之人,在进入南书房之后不还是卷入了政治的漩涡,最后遭到贬黜!
“伴君如伴虎”,谁都懂,但是,谁又能割舍得下手中来之不易的权力、急流勇退呢?张英就能,只不过,在隐遁4年之后又被 给拉回了庙堂。
张英原本只是一个 之人,他的崛起完全要归功于康熙皇帝主导的几件大事:
大事一:智擒
张英是康熙六年的 ,而且中的还是二甲第四名,被朝廷选为“ ”。这是什么官呢?是 的一个短期职务,但是,千万别因为是短期就看不起它,能被选中的人都是进士中的佼佼者,封为“庶吉士”就是为了让他们尽快掌握朝廷机制运作的章程,换言之,这更像是一种培训,培训完了,这些人是要“提干”的。这可比直接封为“翰林”去编书的人强。
可张英还没高兴多久,家里就传来一个噩耗,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规矩,他不得不回家丁忧守孝三年。就是他回家的三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康熙扳倒了鳌拜。
临死前留下四位顾命大臣,但是,最后成了鳌拜一个人的表演,唯一能与鳌拜抗衡的就是老臣索尼,可他年事已高,不愿再起波澜。面对鳌拜的 ,当康熙准备铲除鳌拜时,为了增加政治筹码, 将索尼的孙女指婚给康熙。在政治婚姻的促进下,索尼父子才坚决地站在了康熙一边,最终除去鳌拜,收回大权。
鳌拜执政7年,党羽众多、遍布朝野,为了从根本上将鳌拜的影响抹去,康熙将他们全部革职,这么一来,留下了太多空缺,恰在此时,张英守孝归来。按说,他应该接着做他的“庶吉士”,但是,朝廷正在用人之际,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直接任命张英为翰林院编修。以前的编修起码也是一甲的二、三名才有资格,张英只是二甲第四名,这种提拔也足以反映出当时的人才危机。
张英的好运并未停止,没多久,他就被任命为起居注官,有了进一步接近皇帝的机会,再后来,又擢升为侍读学士。这种升迁速度任谁都眼红,没办法,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可在此时,第二件大事发生了
大事二:“三藩之乱”
1673年12月,吴三桂率先在云南起兵,随后,福建的耿精忠和广东的 也起兵响应,这就是历史上的“三藩之乱”。
三藩没有公然反叛之前,康熙已经有了撤藩的打算,但是,究竟是“和平撤藩”还是“武力撤藩”,朝堂的意见却并不统一。以 为首的大部分大臣认为应该“和平撤藩”,采取逐个击破的方法,循序渐进;而以 为首的少部分人却认为不应拖泥带水,应该武力撤藩、以绝后患。后来,康熙 地采纳了明珠等人的意见,说“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制人”。一场持续8年的战乱就此拉开帷幕
这和张英有什么联系?古代也讲究“抱团取暖”,张英抱的就是明珠的“团”,“三藩之战”可以看成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康熙 选择了他们的建议,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可。这样一来,明珠、张英等人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就更加卖力了
1681年,清兵攻入昆明,“三藩之乱”宣告结束。张英等人已经成为康熙皇帝的心腹,可此时,张英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 的事情,他以“为父迁坟”为由,请了4年的假,没想到,康熙一口就答应了,并赏赐了一些财物,就这样,张英在一个叫做龙岷山的地方开始了隐居生活
大智若愚
张英为什么要在“当红”之时选择归隐呢?这正是张英的高明之处。他深知,官场从来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尔虞我诈、 层出不穷,看看 的 、 、 ,谁有好结果? 成功之后就是“ ”,那些将领急流勇退才保得善终,而 时期的那些功臣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几乎 。再看看 和鳌拜的下场,说白了,都是争权夺利惹的祸。聪明人永远懂得适可而止
而康熙的反应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迁坟至于要4年时间吗?谁都知道那是借口,可康熙却并不捅破,不但答应,还给了赏赐。在康熙和张英心里,可能都已经将这一次“请假”看成了“别离”,也许,再也无法相见了。你有情,他有义,好聚好散
可张英想不到,刚刚过了4年假期,康熙又下旨让他恢复原职了。康熙想他了吗?不,是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台湾收复了!
康熙时期,明珠和索额图斗得 ,“三藩”之时,索额图的力量明显占优,但是,康熙为了维持朝堂上的平衡,最终选择了明珠等人的建议。“三藩”之后,明珠的力量又压过索额图,再加上朝廷“招抚”政策的失败,康熙采用了索额图等主战派的意见,决定武力收回台湾。一方面,趁着将士战意正浓,顺势拿下台湾;另一方面,也有支持一下索额图的意思。
1683年, 收复台湾之后,索额图的势力和影响不断增大,这时,康熙又不得不考虑提拔一下明珠集团的力量,可明珠集团在台湾问题上是抵制动武的,想提拔都找不出人来,这时,康熙想到了闲散已久的张英,一道圣旨就召进京来,先是礼部侍郎,未几,又擢升为兵部侍郎。虽然都是侍郎,可一字之长意义就迥然不同,兵部侍郎的实权绝非礼部侍郎可比。这还不算完,不久,又让张英兼管詹世府,和太子联系在一起。
至此,张英再也无法脱离权力的漩涡了
从“急流勇退”到“再度出山”,张英的遭遇只能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来形容,哪怕他对政治斗争有着多么清晰的认知,可是在那个“君权”年代,除了皇帝,谁的命运都无法掌控在自己手里。
康熙之所以把张英拉回来,除了张英的才华之外,急流勇退的品德也应该属于一个重要原因。也许,康熙正是看中张英对名利的淡薄,才有了提拔重用的决心。这么一分析,假如张英当年的主动请辞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攻心计,那张英就太可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