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翁同龢此人?翁同龢为什么支持变法?
3538
翁同龢,清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同时也是同治帝、光绪帝帝师。公元1830年,翁同龢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常熟,字叔平,号松禅。
翁同龢是官宦世家出身,父亲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本人的成就也非常的高,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除了在政治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之外,在书法艺术方面,翁同龢同样是一位书法大家。他早年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晚年之时,则沉迷于汉隶之中,有同光一朝书法家第一的称号,获得许多书法家的尊重与敬佩。就是这样一个在政治上和艺术上都有很高成就之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却出现了两级分化。
有人说翁同龢是一位非常清廉高洁的官员,是当时清朝难得的好官。他早年的时候,便因为判定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个案件而闻名。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几百年来仍然家喻户晓,不仅仅是戏剧,同样也在影视剧中出现。而当时为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件平冤昭雪的便是翁同龢。
最早的时候他接替自己父亲教导同治帝,光绪皇帝继位之时,又转而教导光绪皇帝。在翁同龢为帝师的期间,他与光绪皇帝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不仅仅是教导光绪皇帝识字读书,同样的也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光绪帝年幼且体弱多病,对读书兴趣不大,且不能吃苦。翁同龢循循善诱,试过许多种办法,最终找到了表扬法,激发了光绪帝读书的积极性。
有人说翁同龢好,自然也有人说他不好。而翁同龢本人的恶评,大多数都出自其在甲午中日战争之时的表现。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因位自己的亲人翁同书被李鸿章害死一事,翁同龢对李鸿章多有厌恶。在李鸿章掌管北洋海军之时,翁同龢恰巧管着户部。当时李鸿章练兵和购买战舰等,都需要经过翁同龢的批准,才能调来钱银。但是翁同龢却因为翁同书的原因,对李鸿章多有苛责,多次将军饷按下不放。使得北洋海军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在购置新式战舰。
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翁同龢又一力主站,无视李鸿章所说中国海军力量不足以对抗日本海军的陈诉,最终使得清朝对日本开战。甲午战争中,清朝损失惨重,北洋海军全灭。
以上两种看法,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翁同龢与李鸿章因为翁同书的关系,两人之间有间隙,这是的确存在的事情。但是如果说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在翁同龢公报私仇,则并不是很正确。而说翁同龢是完完全全的好官,也并不准确,因为他的确在甲午海战之中犯了很大的错误。
像翁同龢此类人物,是典型的中国封建读书人为官的代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八股科举大行其道的时候,封建读书人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八股的压制和束缚。就拿翁同龢此人来说吧!我们并不否认他是一位君子,他为官也十分清廉,但是同样的也会犯错误。他为人做事,基本上就是按着书中的“圣道”来。做有一番道理,不做也有一番道理。
费行简《名人小传》说翁同龢:“临事喜纳群言,而不能别其是非,持论不免两歧。”说白了,他没有临事果断处置的决心,喜欢采纳他人之言,但是却有不能辨别其中的是非,所以很多时候反而还受其拖累,不能成事。
他在甲午海战中一力主站,使得北洋舰队近乎全灭。但是过错却也不能归结在他的头上,因为在当时朝臣宗室中大部分都是主战派人氏。正是因为主战派势力庞大,才不得不与日军爆发甲午战争。
翁同龢后期从一位封建地主阶级,演变成了新派人氏,为戊戌变法提供了许多的支持和便利。许多人对此都抱有疑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转变呢?首先并不能说明,他是完全了解西方的资本主义,知道其先进性所在,才支持变法的。他支持变法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甲午海战的失败,让他想要为中国寻求新的道路。所以在甲午海战结束之后,他开始接触维新派人士。另外,翁同龢是彻底的“帝党”,在与“后党”争锋的途中,他自然会站在光绪帝一边,帮助光绪帝完成权利的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