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三国最倒霉的大臣,王垕到底经历了什么?
1298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王垕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此人名叫王垕(hòu),可能很多人对他没有什么印象,不过如果说到他在 手下担任的职位,大多数人就会恍然大悟了——曹操起兵讨伐 之时,他担任的是粮官一职。当时,曹操率有十七万大军,可是因为当然烽火连天,粮食收益实在有限,再加上袁术采取了避战的策略,他粮食将尽,有些支撑不下去了,可是他并不打算放弃这场战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出了一个妙计,对粮官王垕吩咐道:“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并信誓旦旦的保证,如果士兵有怨言,他自有妙计,王垕只得听命行事。
后来士兵果然不满,“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那么这个时候,曹操是怎么解决的呢?小说第十七回中写道:“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借汝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吾欲借汝头以未众耳。’”即便王垕自辩道没有犯任何过错,曹操却为了平息士兵的怨言,挽回自己的名声,将王垕处斩了。至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的确奸诈。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 演义》并非曹操的真实形象,毕竟罗贯中一向主张“拥刘反曹”,现在我们应该致力于为曹操平反,不该继续误导世人。的确,真实的曹操没有演义中那么奸诈,很多事情都是罗贯中杜撰的。那么曹操借粮官人头,平息众怒一事,有没有真实发生过呢?答案是有的,只不过真实历史上那个粮官,并没有留下名字,而他被曹操“借”走人头,可以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国志》注引《傅子》曰:“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觽,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觽,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意思是说,有一次曹操出征的时候,粮草供应有些不足,于是将粮官召来,询问解决之法。粮官回答说,可以用小斛分粮,曹操同意了这个办法。后来士兵出现了怨言,曹操对粮官说,“现在我只能借用你的头颅稳定军心了,否则事情根本无法解决”,于是将粮官斩杀,并对士兵解释说,因为粮官贪污,才用小斛给大家分粮,现在已经将其处斩了。
虽然正史上的粮官,算是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可是用小斛分粮一事,毕竟经过曹操点头认可的,而且他也没有盗取粮草,可是曹操最终为了稳定军心,却还是将其冤杀了。由此可见,纵使真实历史上的曹操,没有演义中那般狡诈,反而数度“宁人负我,毋我负人”,例如放归 等,可是他有些污点还是洗不掉的,例如错杀吕伯奢一家,还如冤杀粮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