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初期打下天下的骑兵部队后来去哪里了?明朝马政的没落!
356
初期打下天下的 部队后来去哪里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 里,骑兵一直被视为能够主宰战场的最有效重装机动部队,这让骑兵在古代历史战场上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地位,几乎 的骑兵队伍,也书写了无数战争传奇。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而言,骑兵部队绝对是国防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比如在明朝初年, 就十分重视对于骑兵部队的建设,明朝大臣们也说过:“国事莫大于戎,军政莫及于马”。
朱元璋
正是有了机动能力超强的骑兵部队,朱元璋才能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屡屡击败 大军,明朝大将更是多次率数万精骑长驱而战大破元军。到明朝永乐年间, 甚至 ,率领明军五征漠北,将曾经 的蒙古骑兵打得抬不起头来。可是在大明王朝中后期,却再也不见大规模的明军骑兵部队,困守九边的明军更落了个被动挨打的局面,明军面对关外草原 的蒙古部落,却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功。这又是为何呢?
古代骑兵
据《明史·马政》记载,明朝初年,朝廷最重要的陕西马政原本有数万匹马,牧马军人共有1220名;然而到了弘治末年,仅余2280匹马,牧马军人也缩减至745名。陕西马政的荒废,其实就是明朝全国马政衰败的缩影。明朝马政由兴盛走向衰败,主要原因如下。
骑兵雄姿
首先,宗氏藩王、地主豪强对于牧马场的侵蚀吞并,直接破坏了明朝马政。 马政主要集中在西北边防等地,而在西北边地,又分布着许多宗氏藩王的大片牧场,如此一来,就导致王府牧场与马政牧场接壤交错。许多藩王、地主豪强就凭借着自身特权侵吞草场,据为己有。
据《宁会典》记载,从弘治4年到弘治13年,短短9年的时间,被藩王、地主豪强侵占的陕西牧马草场,多达2500余顷;弘治16年,陕西草场仅剩下6万多顷。所以,明朝马政的始盛终衰,主要是由于藩王、地主豪强侵蚀吞并马场所导致的衰败。既然都没有了马场,明朝中后期又怎么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呢?
西北牧场
其次,民牧养马形式难以为继,导致明朝马政危机。民间牧养马匹,需要保证马匹健壮,还要保证向国家完成一岁一驹的任务,做到这两点才能够免除劳役,否则百姓则要面临赔偿。有些家庭为了养马而荒废农业,甚至出现了“一马在家,朝夕喂养,至缚其身,不得奔走衣食”,从而破产。
类似因养马而破产的情况在明朝中后期极为普遍,这让民间出现了“养马之害”。这种政策本来是强国富民的好事,可是却导致百姓为牧马而困,有的人甚至消极喂养和拖欠马匹,最终被迫走上了逃亡的道路,这进一步让明朝的马政处于危机泥潭之中。
牧场
最后,明代马政走向衰败,与人口快速增加、草场缩减有着密切联系。 年间,明朝全国总人口数已经达到1.5亿,这比明朝初年翻了2~3倍,人口增多导致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百姓耕地都已成为问题,能够养殖马匹的草场自然急剧减少;在马政快速萎缩的同时,西北地区又频繁爆发战事,导致这一地区的牧马条件更为艰苦。因此,种种原因 共同作用之下,直接严重影响了军马的供应,明中后期的骑兵数量自然大规模减少,这样一来严重削弱了明朝国防力量,导致明朝边防军事岌岌可危,最终酿成了明王朝覆灭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