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宦官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简介王景弘是怎么死的?
1687
王景弘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宦官。王景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郑和相似,但是却没有郑和那么出名。
王景弘是福建漳平人氏,洪武年间入宫成为太监。在永乐三年的时候,与郑和等人一起下西洋,此后又参与了几次下西洋的活动,是此次远航重要的领导者之一。
王景弘在洪武年间入宫,推测他后来应该是被派到了燕王朱棣的领地当值,因为在建文年间,朱棣发动兵变,推翻建文帝,自己称帝为皇。王景弘在朱棣征战期间,一直跟随左右,帮助朱棣夺得帝位,很受朱棣的重用。
永乐三年,朱棣命郑和为使者率62艘巨型海船、27800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出使西洋,向周边国家传扬明朝国威。这一次史无前例,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行动,王景弘有幸参与其中。而且他还是仅次于正使郑和的副使,是出使西洋各国舰队的领导人。等到后来,因为表现优异,与郑和同为正使。
第一次下西洋,王景弘和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经东海、南海,先后到占城、暹罗和爪哇、苏门答腊、三佛齐,随后北上印度洋,经柯枝、古里、加尔各答、忽鲁谟斯返航,历时两年多,于永乐五年回到南京。
回京之后,王景弘和郑和将各国进贡宝物进献给朱棣,随行而来的各国使者也得到了召见。回国之后不久,在同年同月,王景弘和郑和二人又一次开始下西洋活动,于永乐七年返回。
永乐七年九月,在休息两个月之后,王景弘和郑和第三次出使西洋,先后到过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山、小葛兰、古里,抵孟加拉湾后折回满剌加。在征得满剌加国王同意后,在那里修筑城墙和仓库,后回国。
永乐十一年,朱棣决定在北京建新都,王景弘随太子朱高炽监国。与此同时也招募工匠、舟师,开始为郑和第四次和第五次下西洋做准备。
永乐十九年,在郑和完成第四次和第五次下西洋之后,王景弘与郑和一道经历了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末年,王景弘在激烈的皇位之争中,因拥立太子朱高炽有功,被擢升为正使太监,其嗣子王祯也受赐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
洪熙元年,王景弘担任南京守备,在这期间,准备再次与郑和下西洋事务。宣德五年,王景弘与郑和一样为正使,共同率领第七次下西洋的活动,同时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活动。
宣德七年,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去世。王景弘独自率领船队返航。宣德九年,景弘受命以正使身份率船队出使南洋诸国。正统元年,在明英宗的命令下,不再使洋。此后因为负担过大,同时也因为海盗侵扰,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像王景弘和郑和时期,多次远航出使的活动再不复见。
晚年的时间里,王景弘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整理航海资料上。留下了《赴西洋水程》等书,不过因为海禁政策,大部分航海资料都被销毁。甚至于就连王景弘这样一个伟大的航海家,在历史上也记载甚少,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