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陈寿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2712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 故事,欢迎关注哦。
从 开始,历代都在给诸葛亮升官晋爵,赐庙加号。晋封武兴王;唐封武灵王,并赐庙;宋赐“英惠庙”,加号“仁济”; 则追封他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 钦定“帝王高”,选从祀名臣37人,“忠武侯与拥焉”; 不但把许多纪念诸葛亮的古祠修葺一新,供人膜拜,而且,每年春秋祭礼庙时还以诸葛亮从祀。
其实,很多时候,小说作品难免会对某些历史人物夸大其词,所以,考量一个历史人物还需客观地参考历史资料。今天我们就根据陈寿的《诸葛亮传》来辩证地讨论 先生的军事能力。
陈寿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大体可分为两点:
首先,高度赞扬了诸葛亮在蜀汉内政中发挥的治国能力,且肯定了诸葛亮“依法治蜀”的内政方针。但这种赞扬是有限度的,并未将孔明先生推崇到 的地步,而是称其为“ 之良才”,这份评价非常中肯,也比较折中,至少历史上有不少获得这份评价的能臣。
其次,陈寿对于孔明的军事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并推测军事领域是诸葛亮的短板。陈寿引用了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的史实作为重要依据,就是说,诸葛亮连续多次发兵北上,却未能取得丝毫成效。
那么,孔明先生的政治水平,是否高于军事水平呢?
笔者觉得,诸葛亮的政治天赋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他的军事能力就算无法与 相媲美(史实中的曹操,我们今天不讨论小说的范畴),也能算得上杰出,至少不像陈寿评价中那么平庸。之所以笔者会有这种想法,完全是建立在诸葛亮军事生涯的基础上并非臆想。
诸葛亮的首场军事秀是在公元211年,当时 、 、诸葛亮三人兵分三路,前往蜀地支援主公,但是,这场军事行动中诸葛亮表现平平,没有丝毫闪光点。真正使诸葛亮崭露头角的战争,是在四年后的南征之战。
小说中将这场战争改编成旷日持久的“ ”,实际上并非如此,诸葛亮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便击败了南蛮,平定了以孟获为首的诸多部落。历史告诉我们,军事与政治是牢不可分的,军事行动是政治活动的延伸。为何诸葛亮在南征的过程中所向披靡?
完全是因为他的政治能力太出众了,懂得借助当地人民的力量,进而配合军事行动。政治军事双管齐下,这才使南征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短时间内打下南中,同时出色地解决了困扰蜀汉多年的民族问题。从这我们能看出,诸葛亮的确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纵观古今豪杰,不论曹操、 ,他们都有这种军政结合的能力,这是军事家必备的素质。仅拘泥于战术、装备、兵力等军事因素,而毫无政治眼光与能力的将帅,根本无法在乱世立足。 之所以败给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治能力的缺失,这才让施行军政结合的刘邦有机会在绝境翻盘。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问,懂得军政结合的诸葛亮为何在北伐期间表现平平呢?这就不能怪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了,而要从综合因素考虑。
打仗消耗的是双方的综合国力,财政、民生等均与国家的军事水平挂钩。从古至今,鲜有例外。蜀汉在综合国力上尚有欠缺,从民生角度来看,蜀汉的人口数量远不及曹魏,领土面积更是远逊于曹魏。这意味着什么呢?蜀汉没有充足的粮草供给,所以,大部分北伐均以“粮尽而退”告终。
并且,蜀汉缺乏将才。
虽然整本《 演义》中蜀汉能人辈出,但这些毕竟只是虚构的故事,有些小说中出现的将帅之才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存在过。蜀汉北伐末期,能上战场的大将只剩赵云、 两人。反观曹魏一方,既有 、 等智将,又有张颌、 、郭淮等勇将,效忠于曹魏的谋士更是 。
不论诸葛亮想不想承认,在失去荆州后,当年《 》中的规划已宣告破产。蜀汉想要跨越祁山难如登天,纵使蜀汉有着用不完的粮草,恶劣的山路也限制了他们的后勤补给。蜀汉满朝文武根本没人能解决粮草运输问题,况且,后主平庸无能,朝中不乏暗流涌动,内忧外患中诸葛亮难免回天乏术。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疑惑,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难道没意识到北伐凶多吉少吗?
我们且来看看《后出师表》,虽然,这部作品的作者未必是诸葛亮,但是,里面有句话说得很对: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当时也意识到局面不利,但是,他仍知难而进,这就是他的志向与气概了,也是诸葛亮最有人格魅力的地方。
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诸葛亮仍收服了 这号大将,击杀了敌将张颌、王双,让司马懿没有讨到半分便宜。在逆境中能完成这样的战果,这也充分体现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由此看来,陈寿还是低估了诸葛亮的能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