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与李光弼与皇帝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说郭子仪对大唐有再造之恩?

3657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代著名大将,在军事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

郭子仪是华州郑县人,早些年从武举入仕参军。前期郭子仪并未受到重用,只老老实实的一步步升迁到九原太守的位置。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与各方大将,一起率军勤王。先后收复河北河东等地,以显赫军功受到帝王的重用。757年又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封国公之爵位。

后来因为相州兵败被解兵权,但是不久之后大唐又发生兵变,郭子仪被重新启用。他一举定江山,镇压内部起义,抵御吐蕃回纥叛军,维护大唐的国土安全和统一。到后来直接被唐朝皇帝尊为“尚父”,去世之后赠太师之职。郭子仪是唐朝以武举入仕,得以成就最大之人。

李光弼,唐代营州柳城人氏,契丹族人。早些年入伍参军,后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先后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镇压袁晁农民军起义,同样对大唐的统一 和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不过李光弼比较惨的是,与高阶宦官不和,晚年为宦官陷害,最终忧郁成疾,病死徐州。

一直以来,后世人比较这两位大将,都无法给出权威的认证,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优势和擅长。但是若说到不同,那就比比皆是了。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讨论的是,这两位大将与其所效忠的君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同样是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却受到帝王的差别对待。

郭子仪得皇帝尊为“尚父”,由此可见帝王对他的信任和尊崇。但是李光弼则不同,不仅没有受到皇帝的重用,晚年还遭皇帝猜忌,以致于不敢进京见驾,最终忧郁成疾。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是郭子仪一生君臣关系最好的评价。位置宰相,掌天下兵马,封国公爵位,位高权重,权倾一朝,但是却受到皇帝的非一般重用。

他历经唐朝几代君主,尽忠尽责,屡次挽救大唐于危难之中,却谦虚平和,十分会为人处事。所以尽管郭子仪在军中和民间都有极高的威望和声誉,但是却并不受帝王猜忌。

至于李光弼就不同了,首先他是契丹族人,早先安史之乱的祸根,本就让当代君主对外族人有些忌惮和不信任。偏偏李光弼还得罪了皇帝信任之人,受到小人谗言,皇帝对他的观感就更差了。

唐代宗李豫即位后,信任宦官程元振、鱼朝恩。这两个与李光弼有间隙的宦官,没事儿就在唐代宗面前给他穿小鞋子,使得唐代宗对李光弼充满了猜忌。

李光弼害怕皇帝问罪,于是多年不敢入朝觐见。等到后来皇帝发诏召见的时候,也多次找借口忽视,拖延时间,不想入朝觐见。

他素来治军严厉,自己却出现了这样不听从指挥的事情。所以到了后来,诸将偶读不听从调令。羞愧之下,忧郁成疾,一代名将就此落幕。

如果综合起来讨论的话,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中成就最高的,自然是郭子仪,郭子仪被人说对大唐有再造之恩也不是白说的。

安史之乱被称为大唐由盛转衰的标志,这场叛乱对于唐朝的影响自然不必多说。而郭子仪在这场影响大唐整个局势的战役上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大唐的基业,功绩之大。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郭子仪又先后收复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重振大唐军威。虽然大唐在综合国力方面,已经不能与前朝盛世相比。但是至少这两都的收复,保住了唐朝的国家颜面。

郭子仪后来因为相州战役的惨败而被解除兵权,但是等到又有叛乱发生之时,郭子仪仍然临危受命,不顾自身安危,冲锋在最前线,为大唐平定叛乱。

他总是在大唐危难之时站出来,挑起重担,保证大唐的完整和统一。郭子仪一直征战到八十多岁,才从战场下来,一生戎马,全献给了大唐。所以说郭子仪对大唐有再造之恩,并不一种夸张的说法。这位老将,是值得后世人敬佩的。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古代升学宴到底是什么样远非今日“升学宴”可比

古代升学宴到底是什么样远非今日“升学宴”可比

雍正的兄弟为什么会以允”字辈命名?原因是什么

雍正的兄弟为什么会以允”字辈命名?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贾芸简介贾芸是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贾芸简介贾芸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