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历史上和亲都用“假公主”,清朝为什么都用真公主?
5088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和亲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和亲”一词见于先秦典籍。《礼记·礼察》有“礼仪积而民和亲”,《周礼·地官》云,“比长,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授,像和亲:有罪奇邪,则相及。”在中原王朝处理与边疆民族和政权之间关系时,往往采用联姻形式,以息兵止戈,增进感情,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维护边境地区安宁。
和亲最早追溯到先秦时期,《 ·周本纪》记载“鬼侯有女美而进之于纣”,后期发展到春秋,到西汉形成制度化,到了 最盛行和亲,然而到了 为了维护满蒙关系,也采取了和亲政策,历史上的和亲都在用“假公主”,为什么唯独清朝不能偷偷换人呢?本文结合 、唐朝为大家分析。
汉朝和匈奴的和亲政策,主要通过双方统治者的联姻,建立罢战言和的政治关系
的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曾记述道:“自汉兴,忠言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乎?高祖时,则刘敬; 时, 、季布;孝文时, 、晃错;孝武时, 、 、朱买臣、 、董仲舒;人持所见,各有同异,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匈奴之终始也”。
班固把西汉同匈奴的历史关系总结为仅有“两科”,一颗是“和亲”,另一颗是“征伐”。从西汉高帝到东 近三百年中,双方达成了很多次和亲盟约,但实际上汉朝以“公主”嫁匈奴的只有四次,第一次是高帝;第二次是文帝;第三次是景帝;第四次元帝。
其余多次和亲,却并无联姻的关系。如 初立时,为匈奴“复修和亲之事”,却并未出嫁“公主”给匈奴。《史记会注考证》指出:“此称和亲者,非更遣女结亲也,唯修前时姻亲之礼耳。”
西汉从 开始和亲,从(公元前200年左右),经过惠帝、文帝、景帝到武帝前期匈奴“绝和亲”,(公元前133年)六十多年中,双方关系基本上和好。惠帝与匈奴保持和亲关系,文帝时,与匈奴“复修和亲”,后来双方发生了几次纷争,匈奴多次侵犯汉境,经过双方协商维持了和亲的和好关系。
景帝时“复与匈奴和亲”,“遣翁主如故约,并“通关市”,保持了和好关系;武帝初日,与匈奴“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双方关系和好而融洽。汉初这六十多年,和亲政策成为汉匈关系的主导政策,双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好关系。
即位八年后,匈奴不断对汉朝骚扰,汉武帝决心改变“和亲政策”,对匈奴三次大规模用兵。开元二年(公元前133年)汉军三十万埋伏马邑附近,一举歼灭匈奴大军。第二次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第三次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昭帝时期,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匈奴多次清复和亲。
宣帝即位不久,曾发兵二十余万联合乌孙重创匈奴,“匈奴民众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派专使入汉和亲,紧接着匈奴内部发生大乱,五位单于连年战争,原来的致支和 两单于对立,匈奴第一次分裂,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 率众归附汉朝。这八十多年,汉匈之间战争关系代替了和亲关系。
汉朝和亲的公主一般都是“假公主”
刘邦在白登之围解后,面对匈奴强盛而汉初凋敝的局面,刘邦被迫采取了和亲的政策。“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以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关于此次和亲公主的信息,我们仅仅知道她的身份为家人子。
汉元封中,遣江都 女细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数百人,赠送甚盛。乌孙昆莫以为右夫人。当 去世后,为了继续巩固汉乌联盟以削弱匈奴,汉朝将 嫁入乌孙,“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陬。” 时期,《汉书·匈奴传》记载:“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绵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蔷字昭君赐单于。”
唐朝和亲
从 起兵至武德时期,高祖 起兵之初,建立独立的割据政权,由于群雄割据,获得 的支持,李渊便“以结和亲”,“引以为援,”并称臣于突厥,李渊从突厥获得百名士兵和千匹战马的支援,为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唐太宗时期,赐婚给少数民族将领,以宗女定襄县主妻阿史那忠,平夷县主妻阿史那摸末,临洮县主妻契苾何力, 妻阿史那社尔, 妻执失思力;唐与 和亲稳定部局势,集中精力讨伐辽东,唐与吐蕃的和亲经历了求婚一拒婚一战争一许婚的过程;唐太宗为了保障 往西域,和亲控制吐谷浑; 为了解除唐朝北部的威胁,与薛延陀和亲。
至 时期,与唐和亲的民族有吐谷浑、吐蕃、 。 时期,与唐和亲民族的数量增多,主要有突厥、吐谷浑、突骑施、契丹、奚、宁远、于阗、 等8个民族政权。 时期至唐朝后期,唐与外族和亲仅8次,其中6次与回纥和亲,2次与南诏和亲。天宝末期,唐爆发 ,需假蕃兵以张形势,因此肃宗遣敦煌王李承寀和亲回纥,回纥毗伽公主入塞。
唐朝统治者选择和亲的公主的原则主要由外向内选,即首选为宗室女、外甥女、 女等,最后才是 自己的女儿,从唐高祖开始至僖宗和亲南诏,被确定的女性有37人,皇女3人、皇妹4人、宗室女15人、外戚女2人、外甥女7人,蕃将女2人等。
清朝对阿拉善蒙古的和亲政策
清在统一中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助力便是漠北蒙古民族。 在 汉时,撤出大都,退回漠北。之后因东、西蒙古间的争取汗位斗争与 间的长期混战。在后来满都海夫人和达延汗的励精图治下,出现中兴的局面。在清统一中国时,蒙古仍有一定势力,他们为保持民族独立,长期与清朝抗衡。
蒙古自阿拉善第二代王爷阿宝到第九代王爷达日扎雅的二百多年,与清朝六次和亲。阿拉善旗始建于1686年,和硕特首领考日劳为贝勒,不但不效忠于清朝,擅自活动极为频繁, 皇帝将清朝亲王公主嫁于考日劳三子阿宝,硕特清朝的关系得到了缓解。
1747年, 皇帝与阿拉善王爷(罗布桑道尔吉)进行第二次和亲,将朝廷公主嫁给了罗布桑道尔吉,在罗布桑道尔吉的支持下,活捉了蒙古浑特部尔雅尔汗,征服了哈萨克。1783年,旺亲巴拉巴尔与清朝公主结婚,这是第三次和亲。旺亲巴拉巴尔平叛了回、撤拉族的叛乱。
1872年,道勒德苏荣继承大位,清朝第四次与阿拉善王爷和亲,清朝将公主嫁给道勒德苏荣,没过多长时间,这位公主病故了。1879年, 皇帝重选一名公主嫁于道勒德苏荣亲王,1901年,清朝虽然被赶下台,当时军阀混战,为了拉拢蒙古,力图 , 将叔父戴涛之女金允诚嫁给达日扎雅,这是第六次和亲。
清朝和汉朝、唐朝和亲不同,汉朝和唐朝和亲,是一种外交手段。要么战、要么和,所以一般都用“假公主”,然而清朝想利用和蒙古联姻,依靠蒙古势力,以顺取递,以治攻乱,来达到巩固统治,稳定政权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