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代第一专权宦官王振的故事王振的威势到了何种地步
1060
王振是明英宗时期的专权宦官,同时也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宦官掌权在明代自王振起。所以在明朝的宦官中,他虽然并不是最有名的那位,却也是无法忽视的一位。后世留下了许多与王振有关的故事,可以让大家看清楚王振的丑恶嘴脸。
王振在最开始的时候,尽管有野心,但是超正大权被太后和“三杨”把持在手里,而明英宗还未长成。所以他并没有表示对权利感兴趣,反而一副忠心为君的嘴脸。在太后和“三杨”跟前恭谨顺从,甚至还专门设计了一出忠心劝谏,匡扶国君上进的戏码。等到逐渐取得信任之后,他就伸出了自己的野心之手。
太皇太后张氏,虽然将国家放手交给“三杨”打理,却并不是无知的妇人。王振的揽权和逐渐插手朝政,全部被她看在眼里。想到前朝宦官专政,而使得国家破亡,她决定站出来点明警醒明英宗。
一天下午,张太后让宫中女官穿上戎装,佩好刀剑,守卫在便殿旁边,肃穆凛然。随后又将英宗和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尚书胡焕等人召到宫中。当着英宗和五大臣的面,张太后严肃的说:“这五位大臣是先朝元老,受先皇之命辅佐你治理国家,你有什么事情,必须与他们商量,如果他们不赞成,切不可去做。”随后她又厉声指责王振道:“太祖建国之后,就立下了宦官不得干政的规矩。如今你侍奉皇帝不守规矩,干涉朝政,插手政权,哀家依律赐你一死。”
太后话一说完,早在旁边候着的宫女,就拔出刀剑,架在王振的脖子上。王振吓的是面无血色,直打哆嗦。明英宗见此,赶忙上前求情。张太后最后应了英宗的请求,但是却再次告诫王振不可干政。并且嘱咐五大臣,言明皇帝年幼,识人不清。王振日后还得由你们看着,此后不许他干预国政,如有违犯,定斩不饶。王振听了可以活命,连忙磕头求饶。
因为插手政事,王振差点丢了性命,但是却不知悔改。一边作出绝不干涉朝政的样子,一边暗中勾结大臣,培植党羽亲信。王振的私党越多,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也就越大。这些亲近王振的大臣,接连在明英宗面前赞誉王振,使得王振进一步取得明英宗的信任和重用。明英宗的进一步重用,又使得王振能有更多看不见的权利和优势,推动他进一步往上爬。
在张太后和“三杨”接连去世之后,辖制王振的闸刀终于消失。没有了张太后等人压制,又得明英宗信任的王振,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迅速的包揽大权,成为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
王振包揽大权之后,便开始打压异己,大肆培植亲信。但凡是亲近贿赂他的人,都能得到升迁。若是对他表现出一点不满,甚至弹劾他的人,都会被他出除掉。这种情况下,朝堂上投靠王振的人越来越多,王振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不过说实话,真正选择投靠王振的人,大部分都是奸诈小人。
工部一位叫王佑的郎中,惯是会曲意逢迎,阿谀奉承。早先王振没有那么大权利,还是由“三杨”当政的时候,王佑也便老老实实的在工部待着。那个时候想要往上爬,若是没有功绩,便也只能唉声叹气。
后来王振专权之后,王佑立刻就投奔了王振。而且因为他和王振都姓王的关系,甚至于恬不知耻的称呼王振为“爹!”
有一次王振把胡子给剃了,前去拜见王振。王振看了十分惊讶,于是问:“王大人你的胡子怎么没有了?”王佑厚颜道:“老爷您都没有胡子,做儿子的我又怎么敢有呢?”王佑这番话,彻底讨好了王振,不久就将他提拔为工部侍郎。后来王振又靠着谄媚奉承,被王振提拔为兵部尚书和都御史。
随意提拔亲信,不必在乎他人品性,王振在当时的权利如此之大,也难怪日后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