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历史上公认的昏君桓灵两帝,一个宠幸宦官,一个卖官鬻爵
2132
此为系列作品,目的吗?是用不同的历史视角,结合当时政治格局势力格局,重读 中那些看上去荒诞无用之人的荒唐行事,揭露背后的历史真相!
以标题而论,非哗众取宠之举,基于真相直言而已。
很多人想必会问,桓灵两帝的昏聩还用说吗?
一个宠幸宦官,一个卖官鬻爵,如此做派,不用说都是昏君之相,如何有翻案的可能。
然后以此为枪匕,用历史之公论,而回避政治斗争的真相。
桓灵两帝虽非英主,但细细思索历史,就能发现,这两代君王绝非 。
原因何在?
不过是在汉朝那三角政治横行,四方豪强坐大的时代,依然能稳控朝局就可得知。
而昏聩之主的刻板印象,则源自于小说 的描述。
在三国演艺一开篇,就说了一句话,即“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完这句话直接就切入了对 末年政局的描述!
在那段描述中,桓帝 禁锢打压士人,宠信宦官,进而引发 ,堵塞四方言论,和正直之士的呼唤,是东汉政局崩溃的祸乱之源,灵帝时期的卖官鬻爵,则让民不聊生,最后引发黄巾之乱!
也因此,党锢之祸被历代,正统史学家大夸特夸,成了 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至于这卖官鬻爵,几乎都臭不可闻等同于历史的垃圾。
可历史从不是非比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错重复杂的辩论题。
如果读者将自己置于那个时代 的位置,就会明白, 做派的必然性。
汉朝政局,用通俗的语言形容,就是高处三角争斗,中层基层士族一家独大。
何谓三角,无非是处于最高处的皇权,处于皇帝身边的宦权,和处于皇帝母族的 。
高处的三方势力,相互斗争相互制衡,成了东汉王朝政治主线, 和宦官(皇权)的交替掌权,也成了中央政府的常态。
而居于中高层和基层的大批士族,则属于摇摆的两面派,他们时而和皇权结盟,打击外戚,时而和外戚结盟打击皇权。
可说两面三刀,背后插刀流的鼻祖。
那么他们为何如此反复,这就和他们的政治实力,还有角色定位有关。
世族世族,能成世族就是世代为官之人,比如四世三公的 家,四世四公的 家,就是当时的顶级世族。
他们对于权利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只要稳固了官场的地位,能让子孙后代世世为官,我管你谁当家作主。
谁不妨碍我当官,谁不妨碍我兼并土地,我就支持谁!
这就必然造成皇权和官僚的对立,道理也很简单,当皇权处理掉了不听话的外戚时候,她就是中央的绝对代表,眼见地方势大,隐隐成政治同盟,同理外戚主政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只是稍许少点而已!
原因也很简单,势力平衡需要而已!
处于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 需要恢复权利平衡的皇权,当然成了舆论领袖,世族们攻击的靶子,你要我的权利,我当然要反抗。
他们如何反抗?这是个技术活啊!
说个 时候的典故!
灵帝 在位时,发生青蛇入殿、雌鸡化雄、雷雨、冰雹、地震、海啸等一系列灾难事件与异相!
这在独尊儒术之后的汉朝,当然是大事件,原因也很简单,董仲舒有个理论叫“天人感应”。
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任何的灾难异相都是上天在对帝王示警,别胡作非为!
其实这是董仲舒在给 提独尊儒术时候,为了士大夫集团拥有制约皇权的手段,而提出的忽悠理论,今日的科学实践早就告诉我们,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有科学道理!
可是古人不懂这些啊,一出现天气异常,最经常做的事就是祭天,由帝王反省自己的过错,有时候严重了甚至要下“罪己诏”深刻检讨。
这一系列灾难发生后,汉灵帝有点慌神,于是在朝堂之上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灾难异相的出现!
当时回答他问题的人也很知名,才女 的爹,议郎 (音‘庸’),他上疏说,天灾出现,是皇帝陛下身边的小人干政造成的。
意思是,皇帝陛下要远小人,亲君子!
简而言之就是说,陛下啊,你不要信任宦官,而要信任我们这些世家,这国家就能好,典型好坏论何非彼即此心态。
看上去冠冕堂皇,巍峨大气是吧,其实不过行的是争权夺利的心思而已。
汉灵帝好不容易将中央政府弄的铁板一块,你一个世家代表就说我任用小人,灵帝不信邪啊!
于是,在宦官出头之下,找个理由就吧这蔡邕同志罢职,让他回家反省去了。
天人感应,成了世家们给皇权找碴夺权的舆论手段。
那么汉朝恒帝灵帝真是昏君吗?
其实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鲜为人知的文治武功。
桓帝时,曾重校五经文字,并用 、篆书、隶书参观抄写公之于众,引发每日千余车,载着读书人观阅,引发洛阳交通堵塞的奇观。
最后形成的碑文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而主持这件事的也是老熟人蔡邕。
这是属于文治的建树,武功方面也有不少!
派遣护羌校尉段颎,率军攻击西北地区的 叛乱,斩首近四万,汉帝国威震西域,之后又反击北方鲜卑族入侵,先败后胜,鲜卑族俯首称臣!
后世诸侯混战,三国纷争,无数异族不敢入侵,其实和这两场在北方的胜利不无关系!
由此可进,桓帝、灵帝时期,汉帝国完全看不到衰败的迹象!
只不过,这一切随着“党锢之祸”的不断升华。
最后世家官僚和中央政府形成对立局面,进而引发汉帝国朝政危机之后,随着一个政策的施行,才引发了后续的黄巾之乱!
这个政策就是汉灵帝的“卖官鬻爵”。
灵帝是昏君吗?
由之前所述,可以看出,不算明君,但绝不是昏君,可为何还会卖官鬻爵!
答案也很简单,穷的,穷的没办法维持了。
那么为何会穷,其实是“党锢之祸”的后遗症而已,当地方充斥着全是世家大族还有官僚集团的时候,如果他们不配合,国家的行政效率将不断下降,这必然造成中央财政收入的减少。
而且地方官僚成了集团,对抗中央之后,他们成了铁板一块,完全撕不开权利的切口。
官僚成一体,行政效率底下,财源枯竭!
这样的局面如何破局?
不知谁出了个怪点子,说道。
皇帝陛下,你可以卖官啊,正常官员晋升都靠举孝廉靠资历论资排辈,正常渠道完全没有插手的空间,如果抛弃论资排辈,而按照献金多少给官职。
这因为献金被任命的官员,不就是你的嫡系部队了吗?不仅如此,献金还可以解决财政困难哦。
汉灵帝一听,有道理啊,献金解决财政问题,打破论资排辈和孝廉制度,可以在世家主导的官场切开缺口,给皇权人事任免权,最后这些通过献金成官员的人还能成为皇权同盟者。
如此一举三得的事情,有什么不好的?
于是“卖官鬻爵”就此开始。
皇帝的内库充裕了,世家的政治生态被撕裂了,皇权获得了人事任免权。
可惜,所有的一切都有反效果,在卖官之人上任之后,他们为了赚回买官用的钱,无所不用其极的搜刮剥削百姓!
顺势而成了新的霍乱起点,当地方不少地区都是这样以捞钱为目的的官员主政时候,制度性的腐败就开始蔓延,无数百姓遭殃。
然后就是 的民变开始。
皇权和官僚的斗争,最后让汉朝动荡不安,汉灵帝就此成了昏君一枚,永世不得翻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