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连续两次落榜的吴汝威,为何将自己名字改成吴情?
2586
建立 以后,朝中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主战,一种是主和。其中主战派的代表,就是宰相 。赵鼎一直视金人为大敌,他上任后始终主张出战,并积极筹划抗金大计,四处招揽人才。
此时有个叫钱唐休的读书人,才华横溢,便被推举给赵鼎。赵鼎看到他的名字后,心想他的这个名字不吉利啊,因为钱唐谐音“钱塘”,是都城杭州的别名,钱唐休不就是代表着“钱塘休止”,大宋要就此终结吗?因此最 鼎并没有录用钱唐休。
如今很多父母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都会研究很久很久,因为名字是个寓意,往往蕴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现代社会如此,更何况是迷信的封建社会呢?可想而知,古代文人有多不容易,明明自己德才兼备,最终却因为名字吃了亏。而吃亏的还不止钱唐休。
折彦质是折家第七代名将,宋高宗对他很是器重,他文武双全,曾与岳飞、韩世忠一同抗敌。在任枢密院 期间,折彦质是赵鼎的副手。
有一次赵鼎和折彦质呈上奏折,由于奏折是二人合拟的,所以名字附在同一份奏折上,赵鼎是上司,所以名字在上面。结果有人看到连着的“赵鼎折”三个字,便感叹道:“相位怕是要易主了”。果然后来 诬陷赵鼎,后者因此而罢相,惨遭流放。一代抗金 ,就这样“折”在秦桧手上。
除了这些在仕途上,因为名字而吃亏的文人,还有就是原本可以高中状元,却因名字落选的举子,这才是最可惜的。
就好比永乐年间一次科举,一名叫孙日恭的举子被拟定为状元,朱棣在做最后定夺的时候,一眼将孙日恭的名字看成了“孙暴”。他对这个名字感到十分不满,就开始翻后面的名字,看看有没有较为顺眼的。
结果他就看到了 邢宽的名字,于是对主考官说:“本朝只许刑宽,岂宜孙暴?邢宽者,量刑之宽也,唯宽待臣民,才能天下太平。”主考官顿时领悟朱棣的意思,便将邢宽改为状元。然而这个邢宽并没有多大本事,他是芜湖人,当初芜湖知府就不怎么看好他,认为他空有名气,自身却无真本事。当邢宽中状元后,还写了首诗讽刺知府,诗中写道:“邢宽只是旧邢宽,朝占龙头夕拜官。寄语黄堂贤太守,如今却是聱牙酸。”可见这个邢宽,还有些 ,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时间到了嘉靖朝,当时无锡有个学子叫吴汝威,他自身很有才华,可是接连经历了两次落榜。他很希望上天能够有情地怜悯他一次,于是干脆将名字改为“吴情”。情字是挺好的,可他忽略了自己的姓。改名后吴情接着参加科举,这次他的才华得到主考官的肯定,被拟定为一甲第一名。可是 看到后,皱着眉头说道:“天下岂有无情状元?”于是又开始翻阅其他试卷,最终看到一个叫秦鸣雷的人,便决定将他录为状元。
原来,嘉靖信道,什么事都要靠占卜来评定优劣,就连做梦也是如此。在殿试的前一天晚上,他刚好梦到电闪雷鸣,如今看到秦鸣雷的名字,他便认为这是上天为他派来的贤臣,于是钦定他为状元。至于吴情,就这样被嘉靖“无情”地调到了探花的位置。为此还有人讽刺道:“无情举子无情帝,鸣雷只好捡便宜。”不过这个秦鸣雷,比当初朱棣选中的邢宽要好很多,可惜他后来遭人排挤,不得已致仕回乡教书。
到了 时期,仍然有个德才兼备的人,吃了名字的亏,他叫做范鸣琼。他在殿试的时候,本来名列前茅,按照规矩,最差也能获得县官一职。可是范鸣琼最终只被授予主事一职,这让他 。之后有人建议他收买咸丰的近臣,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范鸣琼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是出于好奇,他还是这样做了。直到这时他才得知,原来咸丰见到他的名字时,认为范鸣琼的谐音是“万民穷”,所以就没有重用他。
范鸣琼得知真相后 ,只好改了个名字叫范鸣和,这样万民就能一团和气了。可惜的是即便改了名,咸丰也没有再给他一次机会。然而比起他,有个叫刘颜瑞的官员更加倒霉。
这个刘颜瑞本来是五品同知,在官场上也算混得比较不错了。可是有一次咸丰召见他,硬是认为他的名字读起来像“流眼泪”。当时国局动荡,咸丰无时无刻不想流眼泪,见到他的名字觉得十分难受。就这样,刘颜瑞硬生生被贬为平民,发回原籍。
古代文人想要走上仕途,最好的途径就是科举。有些人 ,好不容易见到光明,却因为名字被活生生剥夺权利。不得不说,古代的皇帝真是任性,凭借自己的喜好,就可以随便毁掉一个人的前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