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尚礼儒雅,这些好的品质也许正是朱允炆失败的原因

4522

发布:2024-09-30 01:50:29  来自 云裳佳人 觅知友会员

建文帝有60万大军和举国财力,为何会败给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有26个儿子,他最喜欢、最器重的是大儿子 ,将其立为皇太子,没想到朱标得病早逝,朱元璋就把朱标的长子 立为皇太孙,成为大 皇位继承人。据说在朱标生病的两年时间里,朱允炆在父亲床前昼夜守候,不肯离开一步,让祖父朱元璋十分感动。
1398年,执政31年的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

image.png

朱允炆

朱允炆和他父亲朱标一样,都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跟 、 的祖父朱元璋截然不同。
他上台后推行仁政,废除朱元璋时期的一些严刑峻法,重用文官,降低江南地区土地税赋,减少僧人、道士占有土地的数量,把多余土地分给穷苦百姓,促进了农业生产,百 居乐业,史称“建文新政”。

影视剧中的朱允炆

但看似祥和的气氛中,却蕴藏着一个巨大的逆流漩涡,威胁着儒雅之君朱允炆的统治。
朱元璋在位时,严重不信任武将,能杀的全杀了,但边境和要冲之地总得有可靠之人看护吧,所以朱元璋就把儿子们一个个封王封藩,派到各处驻守,虽不直接管理封地的官吏百姓,但却拥有自己的军队,形成了一些地方势力集团。朱元璋在位时,他们不敢动,可朱元璋一死,他们都蠢蠢欲动,想谋取更大的利益。

image.png

朱棣

朱允炆和三位亲信大臣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一商量,觉得不能任由 们自我膨胀,必须果断“削藩”,以免后患。这君臣四人都是饱读儒家诗书的正人君子和理想主义者,没有经历过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实践磨炼,缺乏办实务的经验,在“削藩”操作上犯了方向性错误。
他们是先从“软柿子”开始“削”的,一年之内把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岷王朱楩一股脑收拾了,剥夺封地,废黜王爵,唯独没动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

朱棣与

朱允炆君臣或许想的是“先易后难”,或者是被朱棣装疯卖傻的表演欺骗了,认为他 。无论怎样,朱棣都获得了更多的准备时间。朱棣身边有 (姚广孝)这样的高人,帮他谋划好了起兵反叛的详细计划。即便如此,朱棣起兵反叛仍然面临着巨大风险,他只有10万人马和燕京一地的后勤支援,而朝廷能调动的兵马有60多万,还有全国的财力物力支持,双方实力差距巨大。况且朱棣无论如何自辩,他都是造反,舆论道义上都得不到支持。


当然,朱棣也有自己的优势,优势在于他多年的沙场历练,在于他强大坚定的内心,更在于他有一个朱允炆这样仁德尚礼、优柔寡断的对手。
面对朝廷的步步施压,朱棣在道衍和尚的劝说鼓动下,于1399年打着“ ,靖内难”的旗号,起兵反抗,挥师南下,史称“ ”。在这场战争中,朱棣数次滑到了悬崖边上,但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手的失误,他艰难地撑了下来,继而越战越强。而朱允炆识人不明,弃用老将 ,让自己的亲信、公子哥李景隆当了60万大军的主帅,结果连战连败,前后丧师数十万,导致战争形势出现了逆转。

战争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但“仁义”之君朱允炆却在平叛前下诏,告诫全军“误伤吾叔”! 这一句话给朝廷将士增加了巨大麻烦和压力,也被捆住了手脚,却给对手朱棣增加了一道厚厚的防护铠甲。朱棣能屡屡在险境中 ,多亏了侄子的这句“关照”。1402年,朱棣兵临应天(金南京)城下,无耻的李景隆非但不感激朱允炆的宽恕之恩,反而做了内应,打开城门,接应朱棣的军队占领了应天城。

image.png

传说中出家的朱允炆

朱允炆在破城前放火焚毁了皇宫,烟火弥漫之中,历史的天空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那就是朱允炆到底咋样了?对此历史上说法不一,至今没有定论。
有的说他与 一起投火自焚,尸体被烧焦,难以辨认;有的说他按照祖父朱元璋的事先安排,从地道逃走,隐藏在云南、贵州一带出家为僧;有的说他跑到泉州,从那逃往海外,朱棣派 七下西洋,实际是为了找朱允炆。这种种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间对建文帝的好感和追念,希望这位仁慈之君有一个好的归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古代一个国家只需要一个都城唐宋期间为什么存在多个首都并存的现象

古代一个国家只需要一个都城唐宋期间为什么存在多个首都并存的现象

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他除了炼丹最爱的事就是养猫

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他除了炼丹最爱的事就是养猫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棣敢不敢造反朱元璋为什么杀朱棣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棣敢不敢造反朱元璋为什么杀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