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七品小官问了朱棣一句话,直接升成四朝首辅
636
对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这名翰林编修名叫杨荣,洪武四年(1372年)生,因为出生时哭声洪亮被祖父认为会让家族荣华显贵,所以被起名为杨荣。杨荣年少聪颖,17岁便被挑选进入郡庠学习。建文元年(1399年),杨荣乡试第一。次年又在礼部会试中考了个第三名、殿试二甲第二,这样的成绩让他得到了朝廷的青睐,担任翰林编修。要知道,“翰林编修”这个职位虽然只是一个正七品,但做的事却是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朝廷日常事务。因为接近 ,所以发展潜力巨大。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 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年仅30岁的杨荣并不是一个愤青,身为官场老手他懂得这个道理。但是轻易投靠新君又难免有“墙头草”的嫌疑,所以他必须得给朱棣准备一个见面礼。但此时的朱棣已经半个屁股坐在皇位上了,天下都是他的了,还有什么是他欠缺的?还真有,至少在杨荣看来是这样的。但是这个“见面礼”送不送得上还不一定,一定要在朱棣正式登基之前送给他。
于是他便在城门口等着朱棣进城,冒着被燕军当刺客杀掉的危险,他拦下了还是燕王的朱棣的马。杨荣话不多说,只问了朱棣一句:"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就是这短短的10个字,就让朱棣当场愣住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殿下您是先去太祖的孝陵祭拜呢?还是先即位登基呢?难道这个先后顺序很重要吗?登基了再去祭拜 不也是一回事吗?还真的不一样。虽然是胜利者,但是朱棣毕竟是臣,他最怕的就是以后人家说他 。
因此从起兵之初,朱棣就利用了《皇明祖训》中的一条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 。”所以朱棣起兵造反之初,打的是“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维护国家的忠臣的形象。在攻入南京城后,朱棣离龙椅近在咫尺,他也显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是朱家人的杨荣旁观者清,他就把这当成了投靠朱棣的“见面礼”。朱棣也是被杨荣这一问之后才反应过来,立马城也不见了,调转马头先去朱元璋的陵前祭拜。然后再演了一出大戏后,“勉为其难”的即了位。
对于杨荣的提醒,朱棣也很是受用。所以称帝后立马开始提拔杨荣,先是把他调进了文渊阁培养,随后一直提拔到 的位置上。对于杨荣的能力无须质疑,毕竟朱棣一代雄主不可能让一个草包当首辅,而且一当就是四朝。朱棣驾崩后、皇太子 即位是为仁宗,依旧任用杨荣为首辅。仁宗驾崩之后,继位的宣宗还是让杨荣接着干。等到宣宗驾崩之后,年幼的英宗继位后,把持朝政的太皇 也依旧信任他,杨荣和 、 组成了明初著名的“三杨内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