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天安门叫什么这个门可以随便的进去吗

4632

发布:2024-11-20 15:13:33  来自 我是鹿小痴 觅知友会员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天安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时,“天安门”并非叫天安门,而是叫“承天门”,寓“承天 运、受命于天”之意,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受命于天。

初,“承天门”为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天顺元年,承天门因雷击起火被焚毁。成化元年, 下令重修“承天门”,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门,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也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并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这次重建基本上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

image.png

此后,“承天门”经过数次的毁而又建,建而又毁的过程,直至清顺治八年,“承天门”在再一次重建后,被改名为“天安门”,寓“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自此“天安门”始定名。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是 颁发诏令的地方,在这里颁发的诏令谓之“金凤颁诏”。

当时凡遇国家庆典、新帝即位、皇帝结婚、册立皇后等重大仪式,皇帝都需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才能向全国各地颁发。

《日下旧闻考》载:“凡国家大庆,覃恩,宣诏书于门楼上,由垛口正中,承以朵云,设金凤衔而下焉”,明清时期,在有重要诏书要颁布的时候,朝廷会先在“天安门”大殿前正中设立宣诏台。然后, 会在太和殿奉接皇帝诏书,盖上御宝,把诏书放在云盘内,后捧出太和门,将其置于抬着的龙亭内,再出午门,登上天安门城楼。

image.png

之后,礼部尚书会将诏书恭放于宣诏台上,然后由宣诏官宣读诏书内容。宣读的时候,在天安门城下的文武百官会按照品级依次排列于金水桥南,面北跪着恭听圣旨。在宣诏官宣读完毕后,他就会将皇帝诏书放在一只木雕的金凤的嘴里,然后用黄绒绳将它放到天安门城下,这时城下的礼部官员就会跪着,然后托着云盘接下诏令,接着再恭敬地将它放置在龙亭上,然后抬到礼部衙门,之后经礼部官员黄纸誊写,分送各地,布告天下。

除以上重大仪式能启用“天安门”外,就只有在将领出征时祭旗、 时祭路、 秋审,及金殿传胪的时候才能启用“天安门”,此外任何仪式皆不会启用。当然,在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皇帝会从天安门正门进出,且需注意,除了皇帝外,其余人皆不得从天安门走过。

image.png

由上可知,“天安门”在明清时期是具有显赫的政治地位的,它是明清皇帝用来彰显皇权的威严与至高无上的地方。

如上可知,明朝会修建“天安门”(承天门),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来举行的重大仪式的颁诏仪式,同时用来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名将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为什么会投奔蜀汉?

名将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为什么会投奔蜀汉?

为什仫说李渊是历史地位最尴尬的皇帝?甚至于被后世人遗忘

为什仫说李渊是历史地位最尴尬的皇帝?甚至于被后世人遗忘

汉宣帝刘询为何答应司马迁之孙让百姓阅读《史记》?他还做了什么?

汉宣帝刘询为何答应司马迁之孙让百姓阅读《史记》?他还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