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齐桓公是怎么当上齐国国君的?齐桓公是怎么战胜公子纠的?
1199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 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齐桓公,生年不详,卒于 十七年(公元前643年),名小白,是姜齐第十三 君 禄父的幼子,第十四代国君 诸儿的同父异母弟弟。在位43年,为 之首。
据《 ·大匡》记载,齐僖公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诸儿,次子纠,幼子小白。僖公委派 、召忽辅佐公子纠,委派 辅佐 。鲍叔知道公子小白因母亲早亡,在宫中失去靠山,所以不想受命,因而称病不出。管仲却认为公子小白虽然母亲早亡,但恰好得到国人的同情,并且小白的为人,没有小聪明,但有远虑,安定社稷在公子纠之上。在管仲的力劝下,鲍叔牙欣然受命,同意辅佐公子小白。
齐襄公即位后,横蛮暴戾,朝纲失常,政局混乱,据《左传·庄公八年》记载,鲍叔牙认为齐襄公放纵,百姓懈怠,将会发生祸乱,于是就侍奉公子小白避乱到了 。发生叛乱后,管仲、召忽也侍奉公子纠逃避到了 。公元前686年冬, 杀齐襄公,自立为君。公元前685年春,公孙无知被雍林人所杀。《左传·庄公九年》载:“春,齐人杀无知。公及齐大夫盟于蔇(jì,在今山东枣庄)。”《谷梁传·庄公九年》解释说,“大夫不名,无君也。‘盟’,纳子纠也。不日,其盟渝也。当齐无君,制在公矣。当可纳而不纳,故恶内也。”就是说,公孙无知死后, 与 大夫在蔇地结盟。大夫没有记名字,是因为没有国君。“盟”是送公子纠回齐国。不记日子,是因为盟约没有得到信守。当齐国没有国君的时候,主动权在鲁庄公那里,可以送公子纠回国却拖延不送,所以谴责鲁国。《国语·齐语》韦昭注云:“齐人杀无知,逆子纠于鲁,庄公不即遣,而盟以要之。齐大夫归逆小白于莒。庄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入。”从春天公孙无知被杀到夏天,鲁国迟迟不送公子纠归齐,为公子小白归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 ·齐太公世家》载,公子小白自幼与正卿高傒关系密切,当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大夫商议确立新君时, 、 已经暗中派人到莒国召公子小白归齐。鲁国知道后,也发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谷梁传·庄公九年》这样记载:“当可纳而不纳,齐变而后伐,故乾时之战不讳败,恶内也。”意思是:鲁国应当可以送公子纠回国却不送,齐国发生变故才出兵攻伐,所以乾(gān)时(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之战不隐讳被打败,是谴责鲁国。公元前685年夏,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为君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为了防止公子小白捷足先登,管仲率一队人马阻截公子小白。当管仲赶到莒国的边境时,正好遇见公子小白 向齐国进发。于是,管仲便张弓搭箭向小白射去,小白应声而倒。管仲以为小白已死,便派人驰报鲁国。鲁君得到这个消息,觉得再也没有人与公子纠争国君之位了,于是护送公子纠回国的队伍行程就不那么急迫了。其实,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一箭,恰巧射在小白的衣带钩上。小白借机佯装中箭身亡,以迷惑对方。待管仲一行走后,公子小白藏在车中,日夜兼程,率先赶到齐国都临淄。六天后,当鲁国护送公子纠到达齐国的时候,高傒、国氏早已拥立小白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立即发兵抗击护送公子纠的鲁君,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这一年的秋天,齐、鲁在乾时大战,鲁军大败。迫于齐国的压力,公子纠被杀,召忽殉主自杀,管仲作为囚犯被押送回齐国。
《管子·大匡》记载了另外一种说法:齐襄公即位的第二年,驱逐公子小白,小白逃到了莒国。齐襄公死后,公子纠即位。国人对公子纠不满,召小白回国。小白惧怕“管仲智,召忽强武”,不敢归齐。鲍叔牙力谏归齐,得到了齐国大夫和国人的支持,驱逐了公子纠。混战之中,管仲箭射小白,正中衣带钩。齐桓公即位后,鲁国发兵攻打齐国,想要恢复公子纠的国君之位,但是兵败没有实现。在这种说法中,公子纠是无所作为的国君,管仲、召忽难以施展才能,国人不满,才导致君位 。
总之,不管哪种说法,结局都是齐桓公成为了齐国的第十五代国君,并且不记带钩之仇,以管仲为相,给予了管仲无以复加的重用和礼遇,又以鲍叔牙、隰朋、高傒等修齐国之政,齐国政治出现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齐桓公也成为 时期的一代明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