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齐刻尔特战役:拜占庭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2440

曼齐刻尔特战役,为公元1071年8月26日发生的一场拜占庭-塞尔柱战争,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役之一。其中拜占庭决定性战败和其 罗曼努斯四世被俘,导致 失去了安那托利亚和亚美尼亚的统治权。此役为拜占庭帝国带来了持久的灾难,它成为了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并使拜占庭国内的冲突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此战之后,塞尔柱人控制了安纳托利亚——拜占庭最主要的兵源地,这使拜占庭帝国的军队数量遭到限制,并严重削弱了帝国保卫边疆的能力,于是帝国再不能全面收复战败失去的所有疆土。帝国的军事力量从此一蹶不振,这间接促成了日后的 。

曼齐刻尔特之战在军事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此战最终导致了西方世界政治轴心的变化。尽管拜占庭帝国后来又收复了安纳托利亚的部分领土,但曼齐刻尔特之战却敲响了拜占庭帝国的丧钟,虽然此后发生的其他灾难(主要是1176年的密列奥塞法隆之战和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远征)也是拜占庭帝国崩溃的原因。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庭帝国一直是欧洲最强大、最文明的国家,因此,曼齐刻尔特之战的确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战。

自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旧址建都以来,拜占庭帝国历经沧桑。它曾有过繁荣、发展和统一的年代,也曾有过内部动荡、外敌入侵、生存受到威胁的黑暗时代。在其长达几个世纪的历史中,拜占庭帝国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打仗。

image.png

关于突厥人的由来我们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但他们很可能于9世纪末来自咸海北部的某个地区。他们的首领是古兹王公的一位王子(这位王子晚年皈依了伊斯兰教),塞尔柱民族的名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早在11世纪初叶他们就曾多次袭击拜占庭的领土,不过那时,他们的目标仅仅是抢劫而已。然而到了11世纪中叶,由于发现对手的抵抗很弱,而且每次袭击都能掠获很多东西,突厥人的入侵变得愈加频繁和深入了。形势最为严重的地区是亚美尼亚,这个国家原是个重要的缓冲国,经过长期不断的军事征讨和艰难的谈判,拜占庭帝国于1045年将它吞并。但是在1064年,塞尔柱人攻陷了亚美尼亚的首府和最后的要塞阿尼,终于完全占领了这个国家。亚美尼亚的陷落无疑是拜占庭帝国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

曼齐刻尔特会战的胜利者艾勒卜·艾尔斯兰(意思是勇猛的狮子)是塞尔柱王朝的缔造者塞尔柱的重孙;他生于1029年,1063年成为苏丹。在贤臣尼札姆·穆勒克的得力辅佐下,他统治着一个从河间地带一直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庞大帝国。人们对他的性格所知甚少,但有关他的记载清楚地表明,他是一位伟大的勇士和卓越的统帅。显然,他很强硬,很有手腕,因此很可能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但是,与他同时代的人也都一样凶狠残忍。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虽然他给了拜占庭帝国致命一击,但是他的抱负(和他的祖先一样)却是要直取法蒂玛王朝的所在地开罗,因为塞尔柱突厥人是逊尼派教徒,立志要扩张阿拔斯王朝的势力。令人费解且十分重要的是,拜占庭似乎从未想到过要利用伊斯兰教内部的严重不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发生曼齐刻尔特会战的那个时代里,塞尔柱人在开阔地进行的直接对阵中并不是拜占庭军队的对手。尽管拜占庭王朝晚期的几位皇帝昏庸无能,但只要管理得当,拜占庭军队仍能有所建树。然而,突厥人都是优秀的骑手,个个擅长弓箭,他们远比拜占庭军队机动灵活,而且还精通埋伏和诱骗之道。他们竭力避免在开阔地作战,力求在崎岖不平的山地进行机动战。11世纪上半叶,塞尔柱军队主要由土库曼人 [ 注:土库曼人泛指9世纪末期河间地带的游牧部落。当时他们已成为穆斯林。]组成。随着帝国的不断扩张,这支军队也日趋职业化,成了多民族的军队。由于突厥人不断从被征服的领土上招兵买马,他们的军队中奴隶成分的士兵(即古拉姆兵和后来的马穆鲁克兵)渐渐超过了土库曼人。“奴隶”一词在这里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因为虽然那些奴隶兵可以被买卖,但他们能够得到报酬,分享战利品,而且还可以靠卓著的战功晋升为埃米尔。

image.png

巴西尔二世死后,拜占庭帝国便进入了历史上最为灾难深重而又变幻莫测的年代。几代皇帝皇后都软弱无能、 、残暴贪婪,他们和他们的奸夫淫妇们单独或联合地统治着这个帝国。这些人不顾军事需要,任凭国内的官僚恣意妄为。但是到了1068年,拜占庭出现了一位皇帝,他试图弥补由这帮贪图享乐的家伙给拜占庭造成的极大损失。此人就是罗曼努斯·迪奥哲尼斯。

1067年,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执政7年后死去,他在位的7年是拜占庭帝国多灾多难的7年。由于他的儿子迈克尔七世年幼,君士坦丁十世的妻子欧多西亚·玛克勒姆玻利提萨皇后和他的弟弟约翰·杜卡斯暂时摄政。但到1068中1月,欧多西亚背弃了她在前夫弥留之际许下的不再改嫁的诺言,嫁给了罗曼努斯。罗曼努斯后来与迈克尔七世同朝为帝,因而被后人称为罗曼努斯四世。罗曼努斯出生于卡帕多西亚的一个显贵的军事世家。虽然他秉性鲁莽,但他仍不失为一位卓越的统帅。他深知恢复军队士气和信心的必要性,然而,此举对于他来说并非易事,因为有些部队并不信服他,特别是雇佣军和瓦朗吉禁卫军对他偏爱本地部队的行为极为不满,同时,统治阶层的某些成员特别是杜卡斯家族也对他深恶痛绝。罗曼努斯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没有除掉约翰·杜卡斯。他曾想这样做,可后来又愚蠢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罗曼努斯很快就意识到了重占亚美尼亚地区的军事意义。早在1068年他就准备率军出征亚美尼亚。但是,从叙利亚边界传来的坏消息使他转而开向了东南。不可否认,罗曼努斯在这一年里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这些战果并不辉煌。在与突厥人的一些交战中,他的将领和士兵都暴露了许多需要克服的弱点。在1071年那次决定命运的会战之前,罗曼努斯还征伐了其他一些地方。两年里他接连征讨了安纳托利亚,卡帕多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等地区。无论何时何地与突厥人交战,他一般都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战果。因此,他收复了拜占庭帝国的部分领地。

罗曼努斯的两个主要目标是曼齐刻尔特和基拉特。或许是凭直觉,或许是因为他对当地情报的搜集方法有所改进,他相信尽管基拉特可能会有重兵把守,但曼齐刻尔特很可能是薄弱环节。虽然罗曼努斯不知道敌军的确切位置,但是他估计敌人正在乌尔米耶湖东面某地集结军队。因此,他采取了一个历来都被认为是冒险的分兵行动:派格鲁吉亚将领约瑟夫·塔查尼奥茨率领一支庞大的、几乎包括所有步兵在内的军队和鲁塞尔部一起去攻占基拉特。约瑟夫·塔查尼奥茨曾竭力主张在埃尔祖鲁姆驻守,同时他也反对分兵的做法。

罗曼努斯当时对曼齐刻尔特的估计是正确的。尽管该地战略意义重大,但它的防守力量却很薄弱。结果罗曼努斯未经战斗就轻取了该城。罗曼努斯皇帝在城中留下部分守军后,便返回他的大本营去庆贺他在此次会战中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胜利。他确信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两支部队相距80英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当时已是8月中旬,艾勒卜·艾尔斯兰的军队正从霍伊沿凡湖南岸匆忙赶来。行进在主力前面的是由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松达克指挥的一支1万人左右的部队。8月16日或者8月16日前后(这应该是罗曼努斯进入曼齐刻尔特的日子),这支塞尔柱先头部队在基拉特一带与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的联军遭遇。

image.png

我们并不了解交战双方的确切兵力,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艾勒卜·艾尔斯兰一方的人数相对少些——不过4至5万人。松达克先头部队的兵力肯定要比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联军少得多,然而后者却被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而且他们并没有向罗曼努斯的方向靠拢,而是朝着西面的梅利泰内方向退去。更有甚者,这些战败的将领们竟无一人把这次战斗的情况报告给罗曼努斯皇帝。的确,现在也很难说他们当时是否被击败了,有关的记载不尽相同,但是即便当时拜占庭人进行了抵抗,这种抵抗也不过是最低限度的。

据我们所知,曼齐刻尔特会战是在某个星期五进行的。人们普遍的看法是8月19日的那个星期五,而不是8月26日的那个星期五。由此推断,皇帝是在17日(占据曼齐刻尔特后的第二天)获悉他的前哨部队遭到了敌人的攻击的。罗曼努斯当时估计,这股敌人不过是敌方的小部队,因此他派布里恩尼乌斯带领一支人数很少的部队前去驱赶那些“骚扰者”。然而,布里恩尼乌斯的人马却遭到从远处射来的密集而准确的弓箭的攻击。接着,双方展开了肉搏战。布里思尼乌斯很快意识到,他所遇到的情况远比受到几个战斗巡逻兵的袭击严峻得多。实际上,这些突厥人(此时可能又得到了加强)正是追击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联军的敌军。然而,罗曼努斯却不相信这一事实。最初,他对于布里恩尼乌斯要求支援的报告置之不理。后来,可能是因为接到了战斗更为激烈的报告,他才派亚美尼亚将领巴西利阿库斯,一个冲动而又愚蠢的家伙,率领一个骑兵团前去支援布里恩尼乌斯这个“无能而懦弱的蠢才”,以挽回损失。

曼齐刻尔特会战的确切地点观已无人知晓,但是通过对现存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曼齐刻尔特会战显然是在平原地带进行的。这块平原一直延伸到山区。艾勒卜·艾尔斯兰从基拉特到曼齐刻尔特须翻过一座山,下了山才是位于曼齐刻尔特东南大约8英里的广阔平原。这块辽阔平原的背后和两侧都是起伏不定的山地。这里很可能就是曼齐刻尔特会战的主战场。在该平原的边缘地带,巴西利阿库斯落入了突厥人设置的圈套。由于违背了拜占庭最严格的军事原则,他被敌人的诈败诱入了伏击圈。他的部队几乎 ,他本人也被生俘。

罗曼努斯从逃回的伤兵那里得知了这一坏消息。在并不清楚战败的程度并仍未掌握准确情报的情况下,他就命令布里恩尼乌斯率一支加强的部队去接应和掩护巴西利阿库斯撤退。当布里恩尼乌斯驱马来到山脚下时,他才了解到战场上的严峻形势。很显然,布里恩尼乌斯遇到的是苏丹的部分主力部队。布里恩尼乌斯且战且退,撤出了他的大部分部队,但他自己却在掩护部队撤退时三处负伤。

那天晚上,拜占庭军队的大营遭到大批突厥人的袭击。他们企图一举全歼拜军。阿塔雷埃特斯对当时的情景作了生动的描述:受伤的士兵和战马在厉声嘶叫,雇佣兵因辨不清敌友而胡喊乱叫,大营外当地小贩们也在挥动手中的器皿起哄,战场内外一片混乱。拜占庭军终于守住了大营。第二天,罗曼努斯派出残存的步兵将敌人赶离军营和附近的穆拉特河两岸。

image.png

罗曼努斯仍在犹豫不决。此时,他对敌情和战况仍一无所知。大战之前,他曾派人试图召回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信使的遭遇我们不得而知,估计他们很可能是被敌人杀死了,因为战斗发生时,塔查尼奥茨和鲁塞尔正由梅利泰内附近向西行进。相反,在己方领土行军作战的艾勒卜·艾尔斯兰自始至终对其对手的每步行动都 。看来,很可能是他让巴格达哈里发的代表于8月18日(星期四)突然来到拜军大营,试图与罗曼努斯议和。但是,罗曼努斯断然回绝。看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罗曼努斯也许是对的,因为他必须以征服者的身份回到君士坦丁堡,否则他将失去一切。

次日,拜占庭皇帝纠集残存的部队准备战斗。拜占庭军右翼由卡帕多西亚行省总督阿利亚特指挥,罗曼努斯率卫队居中,布里恩尼乌斯统领左翼。雇佣骑兵组成的强大预备队(其中包括已不再担任禁卫军的德意志人)统归安德罗尼卡·杜卡斯指挥。安·杜卡斯无疑是位将才,但他阴险狡诈,不可信任。

奥曼在他的书中推测,开战那天塞尔柱军队的兵力远远超过拜占庭军的兵力,可是,人们却普遍认为,罗曼努斯开战时的兵力要比艾勒卜·艾尔斯兰所能征集到的兵力多得多。其实,由于拜占庭的大部分部队已经背叛,许多人被杀,双方在曼齐刻尔特战场上的兵力相差并不悬殊。据说在当时,艾勒卜·艾尔斯兰将调度军队的权力交给了他的宦官将军塔劳格,而他自己则亲临最前线指挥。塔劳格采用了惯用的突厥阵法,这种阵法使塞尔柱军队在必要时可掩护中军撤退到崎岖的山地,而山地作战正是突厥人的 。为防意外,苏丹采取了预防措施:首先,他让埃米尔们起誓,如果他战死,他们将效忠他的儿子马里克沙;其次,他穿上白色的战袍,并以剑和权杖代替弓箭。他的这些做法均表示他将血战到底。但是,这些做法有时也会被人认为是缺乏信心的表现。也许确实如此!然而,苏丹并不希望因此而降低士气。大概中古时期的君主们战前都要采取类似的预防措施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汉朝马政的发展史!奠定汉朝地位的马政为何会被废除?

汉朝马政的发展史!奠定汉朝地位的马政为何会被废除?

明末辽东巡抚王化贞简介王化贞是怎么死的?

明末辽东巡抚王化贞简介王化贞是怎么死的?

“三苏”之苏洵简介苏洵是怎么死的?

“三苏”之苏洵简介苏洵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