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王献之一生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1487
王献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魏晋 之美,历代罕见。
不光是这个时期 、魏晋风度,奇闻轶事在历代中也是相对丰富的。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集合了当时的一批知识分子,特地把这一段时间的传说故事整理成了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堪称古代历史上最早出版的小说。
包括我们熟知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未若柳絮因风起”等等均是这部著作里面的篇章。今天这个故事同样出于《世说新语》,他是关于大才子王献之的一段深情往事。也就是我上一篇《世家贵女王神爱:身若浮萍,饱经忧患,一生见证了晋末乱局 》中主角王神爱的父亲。
说起来,父亲王献之娶她母亲之前,先娶了自己的表姐-郗道茂。虽然后来在皇权的压力下迫不得已娶了他的母亲新安公主,但和表姐的一段感情一直在他心底深处。43岁弥留之际,更向一位老道士说了一句让人泪目的话:
不觉有余事,唯忆与离婚。
我做人一生安分守己,亏欠过任何人,但是唯一让我愧疚的是曾和表姐离婚的事情。
因环境,因世情,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此恨绵绵无绝期,成为终生憾事。
情深若此,唯有这个鼎鼎大名的书法才子吧!
大才子出身“华夏首望"的琅琊王氏,父亲是王羲之,按理来说天下女子除了皇妃,哪怕是公主,也没有求娶不到的,却对青梅竹马的表姐难以忘怀,实属难得。深情才子、 。
但自古世间事,怎可无缘由?其生平就已注定了他的情深。
咸和九年(344),随着一声瓜瓜坠啼, 的王羲之和女神郗璿迎来了最小儿子王献之的降生。由于是最小的儿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超乎寻常的关心和爱护,只要他所求,父母没有不满足的。大概父母也常带其在身边,包括走访母亲的娘家,所以即使从小没有见到表姐的芳容,多半也听过小表姐的才名,因为长时间的 ,小献之立下了做大官,娶表姐的少年志向。
时间匆匆而过,小献之很快长成了一个貌比 的大才子。
史载其“风流蕴藉,乃一时冠”,比作者还帅那是没跑了。相应的,出身世家、才华出众、貌比潘安,成了很多女子争抢的人物,但王献之为了小表姐还是坚守自若、不为所动, 的找父亲王羲之去提了亲。
就这样,他们结合了。
新婚后的小两口,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加上父亲王羲之官居极品、且拥有大量的山林庄园,不用在乎日常琐事,整日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吟诗作画,恩爱至极,旁人羡慕。
原以为此生无波澜,就这么恩爱一世到白头,可惜天意弄人,此时的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离了婚。
早在皇家闺室中,司马道福就久闻王献之的风流才名,情窦初开,暗恋的种子在心里发了芽。只是当时谯郡 势大,其父兄出于稳固皇权的需要,将其嫁给了 之子桓济,只是因为后来桓济犯事儿被流放,才与之和离,恢复了自由之身。
以前是没机会,现在我只想得到你。于是乎,就有了之后威逼大才子离婚的一幕。王献之为了躲避司马道福的逼婚,甚至不惜用艾草烧伤双足,哪怕残疾也不娶。
他想来,这是自己最后的倔强!
但情深到骨子里的司马道福,爱的是他这个人,残疾的他.......也很香。
就这样,大才子迫不得已和表姐郗道茂离了婚。
此后,郗道茂寡居叔父家,一生未再嫁。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一缕回忆值得过余生。
王献之休了道茂以后,一直在悔恨思念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曾写封信给郗家,这封信无头无尾无落款,被人称作《奉对贴》: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即使每天面对着你,这么多年了,我还是那么高兴,从不觉得厌倦(不知怎地,忽然想到:我怕时间太快不够将你看仔细),我多想和你回到从前,就像以前那样,哪怕不说话,额头碰着额头,时间过得很慢很慢,多好呀,可是我们竟然就这样分开了,我真的很难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再见到你,我每时每刻都很难过,都想哭,都想见到你,也许只有等我死的时候才可以吧!
事已至此,斯人已去,了此残生。
晋太元十一年(386)年,深情才子王献之抑郁而终。临死前曾和一道士对话:
王子敬病笃, 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唯忆与离婚。
子敬正是王献之的表字。短短十数字,收录于《世说新语》中,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中的一抹温情。
也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我想这大概就是说的王献之和郗道茂的这些相似的事迹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