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司马衷真是“先天痴呆”?司马炎为何选他当继承人?
4105
对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 选择“先天痴呆”的司马衷当继承人的事上,我们需要厘清两个问题:司马衷真的是白痴吗?别的皇子有资格越过司马衷继承皇位吗?
两个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
关于司马衷是白痴皇帝这一说,素来被人们深信不疑,因为有两个铁证,第一个就是著名的“何不食肉糜”。
当时国家闹饥荒,老百姓没有谷米充饥,结果司马衷却爆出一句“没有谷米,为什么不喝肉粥呢?”
连谷米都吃不上了,却让老百姓喝肉粥,这不是白痴是什么?
可是实际上,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不是智商问题,而是个生活环境导致的世界观常识问题。这个锅,似乎不应该由司马衷来背,更多的应该怪他的父亲司马炎。
后,尤其在灭东吴完成统一后志得意满,从此耽于享乐,朝臣更是上行下效,一片奢靡之风。
最著名的就是王恺与石崇斗富的故事,司马炎不但不制止,竟然为了给国舅撑面子,还把宫中的珊瑚树借给王恺比赛,造成了举国上下风气败坏。
司马衷从小身为太子,养在深宫,看到的都是富丽堂皇。这种情况下,估计很少接触外界,没有渠道去了解民间疾苦。
对他来说,肉糜就是最常见、最普通的食物,而民间的五谷杂粮却可能吃的不多,就跟现在的学生连韭菜跟麦苗傻傻分不清,一样的道理。
对他来说,肉可能真的是天天吃,而粮食只是偶尔换换口味的辅食,因此认为没粮食还可以喝肉粥,这不完全是他的智商决定的,而是当时社会风气导致的悲剧。
西晋的大环境如此,除司马衷以外的其他皇子被养在深宫,可能也一样没有常识,一样会闹类似的笑话,那换不换太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二个铁证,是“官私蛤蟆”事件。
说的是司马衷在御花园游玩,听到蛤蟆叫,就问身边的侍从,这蛤蟆叫是为官还是为私?弄得侍从 。这又成为司马衷白痴的证据。
实际上,这句话可能另有隐情。
司马衷在位的时候,真的非常窝囊,内有皇后 、外有 等权臣,还有诸多 的叔伯兄弟,这些人都掌握着不同程度的实权,所以腰杆子硬起来,往往不顾皇帝司马衷,在朝堂上大吵大闹。
这种情况下,烦闷的司马衷听到蛤蟆叫,借蛤蟆比喻那些争权夺利之人名义为公、实则为私的嘴脸,也算是特定语境下的有感而发。
如果肉糜和蛤蟆都只能算是臆测的话,还有一件事就真的能体现司马衷不仅不是白痴,而且还是个能明辨是非的正常皇帝,那就是 在《正气歌》中提到的著名典故——嵇侍中血。
嵇侍中就是 之一 的儿子嵇绍。当时 ,司马衷被挟持受伤,嵇绍舍身挡在皇帝身前,司马衷向叛军哭诉,说这是忠臣不要伤害,但最后嵇绍还是惨遭毒手,鲜血就溅在司马衷袍服之上。
事后,叛乱平息,侍从要将袍服清洗,司马衷却哭着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如果真的是个痴呆,能说出这样的话吗?
于是,我们基本能够推测,或许司马衷不聪明,掌控不了西晋权力分散的局面,驾驭不住手握实权蠢蠢欲动的各派势力,但他绝不是个痴呆,只不过是帝王权术方面比较缺乏罢了。
既然司马衷并不是痴呆,那就可以和其他皇子平等来看。可因为司马衷的存在,就决定了其他皇子一定不能继承皇位。
这就必须翻翻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
古代 ,从预防皇位争夺影响国家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大多奉行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这是一道不能逾越的红线。
因为这种必须遵循的制度,就决定了除非嫡长子犯有谋反之类的重罪,否则就只有立大老婆生的大儿子,也就是嫡长子,才能服众,才能保证皇位继承稳固,江山长治久安。
司马炎有28个儿子,但只有长子司马轨、次子司马衷、三子 三人为皇后 所生,也就是说司马炎只有2个嫡子。
而长子司马轨在年仅2岁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司马衷就是实际上的嫡长子,拥有皇位合法继承权。
就是这个身份,决定了司马衷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
况且, 家族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也会发动所有力量扶保司马衷继位,若是司马炎动废太子的心思,那就得掂量掂量怎么连根拔除杨家的势力。如此一来的操作,困难性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