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最后一位名将,孙传庭结局怎么样?
4376
你们知道 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每个皇朝的灭亡,一般总是以 退位甚至死亡为标志的。然而在《 》中,后世的史官们却认为是一个大臣的死宣告了 的灭亡,这位大臣就是孙传庭。
孙传庭是代州一个读书世家里,家里面往上倒三四代都起码是举人出身。孙传庭自己也争气,中了 后被派去做知县,又因为政绩突出被调往吏部做主事,一路做到郎中。
由于 把持朝政,孙传庭不屑与其为伍,便请假回家,久居不出。直到魏忠贤死后七年,孙传庭才重新出山,不久便被越级提拔为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
此时的西北已经被起义军折腾的奄奄一息,陕西籍的官员要求朝廷赶紧把不能办事的巡抚换了,而新科巡抚就是孙传庭。孙传庭一到任就立刻整军备战,很快就剿灭了盘踞在商、雒二县的起义军势力,赢得了朝野的支持。
此时陕西地界最强势的起义军首领就是闯王高迎祥和拓养坤,连续数次剿匪在他这里都吃了瘪。然而孙传庭第二个开刀的就是高迎祥。他在黑水峪布下伏兵,生擒了高迎祥及其部众,并击杀了拓养坤。这一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明军的士气,更是把另一个人扶上了闯王的位子上,那个人就是 。
陕西的剿匪形势经过孙传庭的打理,一下子就有了 的感觉。他不仅在自己的防区积极剿匪,更配合友军将从河南流窜而来者统统击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孙传庭却坏规矩了。
杨嗣昌打算募集十二万士兵,并且加收二百八十万两战争税,想要百日内彻底平灭起义军。孙传庭理解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但劳民伤财还没太多可能成功,反而会激起更多的人民起义。杨嗣昌对这个不听话的巡抚一下子就有了老大意见了。
偏偏此时兵部要求孙传庭在陕西募兵一万,并领取二十三万饷银。孙传庭清楚这道命令有多愚蠢,更深知北京部里那些敲骨吸髓的办事员们捞回扣的本事,便不理会这道命令,自己开源节流去了。他清理了不少 侵占的民田金钱,自然军费也就有了谱。
杨嗣昌立刻抓住机会向皇帝打小报告,说孙传庭不听中央号令。孙传庭赶紧解释如果按兵部的法子来会有多少难处,这才让皇帝消了火。杨嗣昌没法子收拾孙传庭,但心里更恨孙传庭。从此陕西方面的粮饷以及孙本人的奖励基本就算绝了念想了。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孙传庭打胜仗。陕西境内的起义军向河南方向转移后,孙传庭立刻带兵赶往河南,和 、 、 等人一起将起义军打的惨败,闯王李自成仅仅带着十八人突出重围。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以后,北京遭到了清军的围城,卢象升战死。孙传庭奉命接过卢象升的指挥权,负责北京周围的勤王军。存心和孙传庭过不去的杨嗣昌向皇帝建议把陕西方面的军队全部留在北京负责京师警卫。孙传庭力言不可,结果又被杨嗣昌告了一状说他拥兵自重。孙传庭愤懑不已,加上旧伤复发,竟然导致失聪。
第二年,皇帝让孙传庭去当保定总督,孙传庭表示自己聋了,不能胜任。杨嗣昌又告一状,说他装病。皇帝大怒,派人去查。尽管调查报告显示孙传庭确实真聋了,孙传庭还是吃了三年牢饭。更让人心寒的是,那些赖于孙传庭才得以保全家乡的陕西官员,没有一个为孙传庭鸣冤。
十五年,已经只剩两年阳寿的崇祯在实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被迫 用孙传庭,让他继续去收拾陕西的烂摊子。一到陕西,孙传庭就杀了养寇自重的总兵 ,军心顿时大震。
孙传庭刚收拾了军心打算练兵备战,崇祯却等不得了。他命令孙传庭带着他的还没训练完毕的新兵出潼关打李自成。士兵们军粮奇缺,又遭大雨侵袭,只能啃还没成熟的柿子充饥,战斗力基本就是没有,自然被 的李自成一战打回陕西。这一仗也被起义军笑称为“柿园之役”。
败退回陕西的孙传庭加紧坚壁清野,修固城池。而当地的士绅根本不理解孙传庭的苦心,逼着孙传庭出关打仗,还威胁如果不打就要把孙传庭送回 。而崇祯也对孙传庭这种龟缩关中的行为非常不满,逼迫他出兵。孙传庭无奈之下,只好去打这场必败无疑的仗。
孙传庭一出关,就又被李自成打的惨败,只好率部南逃南阳。在南阳 的明军本已经快要看见胜利的曙光,结果被一个混蛋军官大喊一声“咱们败了”乱了阵脚。大军 ,孙传庭也死于乱军阵中,尸首都没有找到。
孙传庭死讯传到西安,其夫人带着全家女眷投井自杀,小儿子孙世宁被一位老人收养。其长子孙世瑞入关后找到自己的弟弟,两个孤儿在一个大雨天互相搀扶着走在街上。道路两旁知道这是孙督师的儿子,无不流下眼泪。
孙传庭是明代最后一个能打的将领,也是最后一个还有可能扭转当时国内局面的人。孙传庭一死, 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对付李自成。而对于孙传庭的死,崇祯竟然认为是谣传,因此不但不抚恤还要治他的罪。有这么一位主子,这个王朝也就是真的气数已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