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为何孝公之前的秦国会沉寂两百多年?这些年秦国在干嘛?
4010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为何孝公之前的秦国会沉寂两百多年?
公元前621年, 之一的 卒。秦穆公是秦国的第九位国君,他在位39年,继位后 用 、由余等贤臣,先后击败强大的 ,灭掉西戎12个小国,开辟国土千余里,使秦国称霸西戎,奠定了秦国在 以西的版图,为秦国日后统一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按理说,如果按照秦穆公的发展势头走下去,秦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老秦人彪悍的民风,加之此前历 君积累的资本,秦国应该逐渐强大起来,在列国中更加有话语权。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翻开史书我们发现,一代雄主秦穆公死后,秦国历经15位国君,这期间,曾经敢于和强大的晋国掰手腕的秦国,却沉寂了258年(前620—前362)。勉强来说,15位国君中,也只有第15位国君—— 给秦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气象。
那么,为何称霸西垂的秦国,会沉寂200多年呢?
首先,让我们先梳理一下秦国这200多年间的历史。
这段历史,得从秦穆公晚年说起。秦穆公继位后,战略决策几乎毫无瑕疵,带领秦国一路顺风顺水,这本是一件大大的好事。然而,正是因为太顺了,让秦穆公盲目自信,被胜利冲昏头脑。
死后,秦穆公开始不把晋国放在眼里了。他不听百里奚等人的劝阻,一意孤行,于穆公三十三年越过晋国,去攻打远在千里之外的 。秦穆公此举,等同于与晋国交恶,终于惹怒晋国,在崤山被晋国大败,这就是著名的崤之战。这场战役中, ,主将被俘,损失惨重,是秦穆公继位以来的最大失利,让秦国元气大伤。两年后,秦穆公再一次伐晋,与晋国战于彭衙,但仍被晋国击败。
对晋国作战的失利,堵住了秦国向东发展的道路。秦穆公转而向西戎作战,先后灭掉西戎十二个小国,于穆37年称霸西戎,算是他晚年少有的成就了。
穆公死后,太子继位,是为康公。 在位12年,算是有点小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多次伐晋,双方互有胜负,最大的功绩,是拿下了河西之地,但这片土地后来又被晋国夺了回去。
秦康公死后,儿子共公继位。 是一个守成之君,在位期间没什么作为。秦共公只当了5年国君,死后他的儿子桓公继位,桓公在位27年,几乎也毫无作为。
和秦共公在位的30多年里, 在 的领导下开始强大起来,这期间 成为主基调,秦国在此时又没什么作为,自然被边缘化了。
桓公死后,景公继位。景公在位40年,与他同时期的晋国国君是使晋国复霸的晋悼公。景公十五年,秦国曾击败晋国一次,但很快就被强大的晋国打得 ,不得不结下 。
景公死后,子哀公继位。哀公在位期间,秦国也算有一些存在感,这就是楚国国都被 占领后,秦国发兵帮助楚国复国。但是,楚国之所以后来能复国,与吴国发生内讧以及楚国自身的实力强大有很大关系,秦国发挥的作用并不是特别大。
当了36年国君,由于太子死的早,就立了太子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 为国君,即 。秦惠公当了10年国君,没干什么事,死后儿子继位,是为 。
秦悼公当了14年国君,同样毫无作为。而此时,列国间却发生剧烈变化: 逐渐强大, 成为 权臣,吴国空前强大,晋、齐、吴、楚之间的相互牵制与争斗是当时的主基调,这时期秦国大部分的角色,只不过是一个位于西垂的看客而已。
悼公之后的厉共公和躁公共在位47年,期间和西北的义渠互有讨伐,但总体上在向东的发展上也没什么作为。
躁公死后,立弟弟怀公为国君。怀公四年,秦国发生政变,怀公被宗族和大臣合伙围攻,被逼自杀。大臣们为掌控政局,立怀公的孙子为国君,即灵公。灵公当了13年国君,大部分时间是傀儡,死后连自己的继承人都决定不了,儿子(即后来的秦献公)不得立,反而是自己的叔叔被立为国君,即 。
简公当了16年国君,死后传位给儿子惠公,惠公在位13年,这期间秦国贵族势力强大,父子二人执政的30年间,受贵族的掣肘,几乎毫无作为,白白耽误了30年的发展时间。
惠公死后,儿子出子继位,两年后,贵族杀死出子母子,改立 的长子继位,即秦献公。对于此 国这四五十年的乱局,《秦本纪》曰:”秦以往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可见,这期间秦国政局如此之乱,又怎么与列国争强?能保境安民、不被吞灭就不错了。
庆幸的是,就在 之际,秦国迎来了新国君——秦献公。秦献公原在 当质子,魏国的变法图强对他触动很大,继位后第一年,他就废除了秦国几百年的殉葬习俗,为了摆脱贵族的控制,同时为了向东发展,他还迁都栎阳,把首都迁到了今天的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境内。
此外,秦献公时期,还取得了军事上的辉煌胜利,秦献公21年,秦国与魏国战于石门,大败魏军,斩首六万。两年后,秦国又在少梁击败魏军,俘虏魏国大将公孙座。
秦献公时期,秦国政局 ,政治上趋于稳定,军事上 ,文化上也有进步。不过,秦献公对秦国最大的贡献,在于他选择了一个敢于改革的接班人—— ,正因如此,这才有了后来的 变法,让秦国大破大立,富国强军,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莫大的基础。
综上,我们可知,秦国之所以在这258年间没有大作为,甚至大部分时间十分沉寂,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文化上落后,秦国长年与西戎杂居,文化上与主流的周文化相去甚远,吸引不了人才。秦穆公之后,秦国几乎没有招揽过外来的人才,直到秦孝公之后才有所改变。二是国君能力一般,这15位国君,除了秦献公,其他14位几乎都没什么作为,尤其是其他国家纷纷改革图强的时候,他们仍然故步自封、 ,使得国家经济和制度落后,国力此消彼长。三是国内政局的不稳,在秦献公之前的50年左右,秦国国君的权力被贵族架空,国君与傀儡无异,国力在内讧中消耗。
有趣的是,秦献公之前的14代国君皆能力一般,可是秦献公之后的秦国,就像开了外挂一下,从秦献公算起,秦孝公、 、 、 、 、 以及后来统一中国的 ,都是治国能力超强的国君,国君的综合能力简直是秒杀六国。可以说,连续八代国君的超强治国能力,是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真正原因。
可惜的是,秦国几代国君的努力,被 在位的短短7年间挥霍的干干净净,好不容易统一中国的秦王朝仅15年而亡,这或许正应了电影《无间道》中的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