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胤禩为什么当不了皇帝?真相是什么
1759
很多人都不了解八王爷 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可谓是高产 。然而多子多孙也给他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烦恼,那就是应该将皇位传给谁。一开始,康熙精心栽培太子,想将这个嫡长子培养成最合格的储君。然而太子实在不成器,因此连续两次被废掉。太子失势后,康熙的诸位皇子看到了机会,他们拉帮结派、各怀鬼胎,为得就是争得这个至高无上的皇位。而其中,又以八阿哥胤禩的呼声最高。
胤禩为何人望那么高?这是因为他是最像康熙的一个皇子。康熙被称为“圣祖”,为人比较宽厚,非常能容人,具有相当的人格魅力。而胤禩正继承了康熙的这一点。胤禩为人非常亲切随和,待人处事体贴细致,灵活温润,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因此,胤禩被江南士子们尊称为“八贤王”。在很多人看来,康熙肯定会选择最像自己的胤禩。对于古代帝王来说,“其貌类我”是作为储君的一个大加分项。
然而令大家吃惊的是,康熙非但没有选择胤禩,反而还大骂他“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此外,康熙还直接对胤禩进行人身攻击,说他是“ 贱妇所生”,甚至说如果将天下交给胤禩,大清必会很快灭亡。那么,康熙帝说这番话的用意在哪呢?
康熙在继位之初,尚属于一个励精图治的英主,对吏治抓得很紧。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康熙的进取心逐步消退,开始变得暮气沉沉。本着 的原则,康熙对官员、士绅们过分宽纵,导致朝野上下贪污横行。士绅地主们在地方大肆兼并,鱼肉百姓。为了反抗满汉地主的联合剥削,人民纷纷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向清政府发难。
康熙是个聪明人,他自然知道天下的紊乱是自己过于宽仁的过错。但是他不敢与所有的地主、文人作对,毕竟他老了,不想自己得一个坏名声。 、 经常与知识分子为难,最后被黑成了什么样?熟读经史的康熙自然知晓。但是他也知道,继续这种宽仁政策,必会让爱新觉罗的天下分崩离析,因此在选择继承者上,他绝不会选一个“仁厚”的君主。
如果“贤王”胤禩当上皇帝,他必会“萧规曹随”,做官僚士大夫们的代理人,继续纵容他们鱼肉百姓。毕竟,是官僚士大夫将他推上了皇位,他怎么会向自己的恩主动手?而这一点,是康熙绝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打从一开始,胤禩就没有一丝一毫的胜算。他越努力模仿父亲,就离皇位越远,也就越令康熙生厌。
反观四阿哥 ,此人就不太受士大夫欢迎。胤禛 ,不爱交际,城府极深,有“冷面王”之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受欢迎的皇子,反而是康熙最中意的皇储候选人。胤禛一开始就要做孤臣孽子,因此不与官僚士大夫为伍。所以当他挥刀砍向官僚士大夫,丝毫不手软。一个优秀的王者,必然是孤独,必然是敢于得罪人的!
最终,胤禛也不负康熙的期望,在他上位后,立即施展了 阔斧的改革。他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将官僚地主们从百姓口中夺走的钱粮,又还到老百姓手中。地主文人们满嘴仁义道德,实际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 (胤禛)强迫他们让利于民,他们自然会用笔做武器,拼命报复雍正,将他描绘成一个杀人如麻的独夫暴君。甚至还编出雍正被 砍去脑袋的荒谬传说。
虽然背负骂名,但是雍正的新政仍然取得了极大成效,曾经浑浊的官场逐渐变得澄清,人民负担被大大减轻,而国民经济也重获生机,大清帝国的粮仓堆积如山,银库里存有数千万两白银。而这一切,都为自己的儿子 打下了基础,而 也就达成了。如果由胤禩当上皇帝,不出二十年,大清帝国必然民变四起,他或他的子孙就会像 一样,被赶出中原。
或许胤禩并不是一个坏人,也不像康熙、雍正指责的那样不堪,但他绝不是做皇帝的好材料,输给胤禛,一点也不可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