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张浚都有哪些功和过呢?
461
和 都是 初年的名臣,都当过枢密使,都率军跟金军战斗过,名字读音还一样,所以容易被人搞混,接下来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
张俊是“ ”之一,又是贪婪媚上、陷害 的帮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比较一致。但对张浚的评价就不太一样了,有人称赞他是抗金英雄,有人斥责他为误国狗熊,褒贬不一,相差很大。
南宋宰相张浚
张浚出生于官宦世家,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人,22岁就 及第踏入仕途,可谓是年少得志。他先后担任过褒城令、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殿中侍御史等官职。1129年,苗刘之变发生,张浚联络 、张俊、 等人起兵平叛,拥立高宗 复位。凭此功张浚受到赵构的赏识,踏入了朝廷核心决策圈子,官位也一路提升,最显赫时既是主持政务的宰相,又是主持军务的枢密使,集文武大权于一身。
张浚在历史上受人赞誉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其一是当御史言官的时候,敢于上书言事,指出 和大臣的失误过错。赵构曾对他说:“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想要有所作为,希望你留下来辅佐我。”其二是发现培养了 、赵开、刘子羽等一批人才,享有知人善任的美誉。其三是参与平定了苗刘之乱,拥立赵构复位。
其四是坚决主战,希望收复故土、一雪 之耻。南宋建立之初,赵构急于撇下中原、南渡避祸,张浚却主张坚守川陕之地,与金兵对抗。虽然在富平之战中失利,丢失了关陕之地,但总算为南宋保全了四川之地。 即位后,张浚又力主北伐,表现出了极高的爱国热情。其五是不与 为伍,宁愿被贬斥在外20多年,也不愿附和投降派的卖国求和主张,所以名声远播,“四方之士,莫不倾心”。
人无完人,作为朝廷重臣,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张浚犯有重大失误。他入朝当言官,是受当时主和派大臣 的推荐,他就投桃报李,首次弹劾之人就是 派大臣李刚,言诛笔伐,直指李刚为“国贼”,致使李刚罢相。但他对黄潜善、汪伯言的误国之罪却“缄口不言”。当时李刚正主持抗金大计,危急关头,纵有些不合规的权宜之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张浚不辨大局,邀清誉而误国事,实在是不智之举!
张浚担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时,曾制造过一起仅次于岳飞的冤案。张浚一到川陕,就制定了进攻战略, 认为不宜进攻,主张固守,但张浚不听,为了立威,还收缴了曲端的兵权。曲端直言进攻必败,张浚开始怀疑他有“反心”。后来富平战役果如曲端所料,宋军大败,张浚羞愧恼怒不已。恰巧此时有人举报曲端题写了贬损皇上的反诗:“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张浚趁机将曲端抓进监狱, 拷问致其死亡,但也没拿到任何曲端谋反的实据。此事成为张浚终生的污点,很多人说,张浚杀曲端,与秦桧“莫须有”地害死岳飞有什么区别呀!
张浚曾指挥过三次大规模的对金战役,都以失败告终,严重影响了南宋的国运。第一次是富平之战,他不听曲端等人劝说,贸然进攻,致使40万宋军大败溃逃,关陕之地全失。这是宋金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兵团决战,宋军败得也最惨,说明张浚的军事指挥能力实在不咋样。经此一战,南宋失去了中原地区最后的根据地,只能龟缩于江南一隅。
富平之战
第二次是淮西战役,仗还没打,宋军内部发生哗变,不战而败。当时在张浚的强烈建议下,朝廷罢免了 的兵权,提拔刘的部将王德当了主帅,郦琼为副手, 吕祉当监军。当时不少人包括岳飞都提醒张浚这样的人事安排有风险,因为郦琼与王德平素就不合,对王德位居自己之上肯定不满,而吕祉是 ,根本镇不住这些军中悍将。但张浚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最后郦琼果真反叛,杀死吕祉,裹挟4万多人投奔了金国扶植的“伪齐”政权,宋金军事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南宋在江淮一带的防线被彻底打乱。
第三次是 。宋孝宗即位后,任命被贬斥在外20多年的张浚为枢密使,集中八万兵力,誓师北伐。刚开始宋军连战连捷,形势大好。但后来因为将领争功争权,张浚协调不力,导致将领们各行其是,互不配合,在金军反击之下,宋军大败而回,而此时张浚的指挥部远在战场之外数百里。他显然没有“千里之外运筹帷幄”的能力,只能又一次把南宋推向屈辱求和的惨境。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需要多方面的视角,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就有所不同,这可能就是历史上人们对张浚评价迥异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张浚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他忠君爱国,胸怀大志,但大局观不强,才略不够,刚愎急躁,往往“好心办坏事”。正如 所说:“张魏公(张浚)材力虽不逮,而忠义之心,虽妇人 亦皆知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