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宋朝皇帝为什么叫官家这个官家世俗称谓是怎么流行开的
5142
对 官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官家”在古代是 的世俗称谓之一,以“官家“称呼天子,始于《 ·石季龙载纪》:“官家难称,吾欲行 之事,卿从我乎?” 自称“官家”,是宋初皇权下降,文臣和庶民地位的提高的结果。

自唐末至五代十国,朝廷的生杀大权全部掌握在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手中,而皇帝走马灯似地换人,致使“天子”威仪受损,皇权衰落。 当上皇帝后,身边的臣子多半都是从前的兄弟。因此,他自称“官家”,不称“天子”。
宋朝的那些后继者们,为了表达与百官共 理天下的意愿,也未改变“官家”这一称谓。 开科取士后,庶民阶层向上流动,“官家”这一世俗称谓就逐渐流行开来了。
一、宋初皇权的衰落
唐末 之乱世,五十三年间,中原轮换五朝、八姓十三君。当时的人只要 ,就可以自立为王。“天子”于是泛滥,一个牌匾掉下来可以砸死一大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观念在民间开始动摇。

宋代《闻见近录》记载:赵宋创立之初,地方镇守的权力极大,他们拉帮结派称为“十兄弟”。赵匡胤把这十个镇守将军叫到一起,每一人发了一匹马和一把弓箭,相约到城外打猎。到了林子里,赵匡胤就对他们说:“尔辈要做官家,可杀我而为之。”可见,赵匡胤当时对手下的不听约束,根本束手无策。
赵匡胤先通过“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后来又用“ ”收回权力,这些似乎来得都有些轻巧。但是要想让手底下从前的兄弟们信服,除了表现出君王的“宽仁大度”,他别无选择。

基于这样的原因,赵匡胤不自称“天子”,而是按照庶民的习惯,称自己为“官家”。一来显得比较平易近人,二来通过这个称谓,向大臣们传递一出:皇帝愿与百官“共治天下”的心声。后来后妃、公主与文武百官都称呼皇帝为“官家”,逐渐习以为常。
二、世俗称谓的流行
“官家”一词出现得很早,除了《晋书》的相关记载,在 时期,已有不少政权的皇帝自称为“官家”。 诗人 在其诗作《喜罢郡》中写道:“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
“官家”一词除了称呼皇帝,也广泛运用在民间。有时候称呼 ,有时候称呼公婆。宋朝《野客丛书》中就有媳妇“称翁姑为官家”的记载。

“官家”一词,其实是由一种职业(官),加上一个“家”字构成的词组。很多情况下,就是代指“当官的人”。古人称卖酒者为“酒家”、写诗的人叫“诗家”、画画的人叫“画家”、僧人叫“僧家”、耕田的叫“农家”或者是“田家”,开店的就叫“店家”……总之你是干什么行当的,你就是什么“家”。
从宋代以前“官家”的本义来看,它可以代指三大类人:一是皇帝,二是当官的人,三是公婆。当“官家”代指皇帝的时候,“官家”和“皇上”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普通称谓,后者是“敬称”;前者用于民间场合,后者用于正式场合。
宋朝是一个世俗化的朝代,赵匡胤自称祖上当过“京兆尹”,其实他出生于社会底层的军人家庭。他在青年时代以前,接触到的都大多是社会底层的庶民。庶民阶层有称皇帝为“官家”的习惯,赵匡胤当了皇帝,也不好立即改口。再加上一些更为复杂的政治原因,索性就叫自己“官家”,不再称皇帝了。

宋朝皇帝自称“官家”,有皇权下降的原因。但是这个词流行开来,并不仅仅是因为皇权下降。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整体“重文抑武”。宋朝开科取士后,寒门子弟大量涌入朝堂,掌握了话语权。
两宋时期,朝廷通过 向民间取才十余万,选拔人才的数量和频率,远远超过了 和 。从底层上来的文官,本来就有称呼皇帝为“官家”的习惯。再加上当时文官的地位较高,得到了皇权的尊重,所以称呼皇帝为“官家”就显得比较自然了。
三、宋朝皇帝对于“官家”的想法
《湘山野史》中记载:有一次 请李仲容喝酒,故意用大号酒器想灌醉他。李仲容不胜酒力,对宋真宗说:“请‘官家’把大号酒器撤走。”宋真宗就问他:为什么皇帝要叫“官家”?李仲容说,《万机论》有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具 之德,故曰官家。”

从宋真宗与李仲容的问答过程来看,宋真宗最初对“官家”这个称谓,并不十分满意,因为它明显不能体现君主的权威。但是李仲容巧妙地回答了真宗的问题,告诉宋真宗:“官家”一词囊括了对 时期三皇五帝的赞美,于是真宗才欣然接受了。
但是,宋真宗并非第一个质疑“官家”称谓的人,在他的前面还有 。赵光义曾经先后两次请教了徐铉、杜镐两位大臣,他说:“官家之称其义安在?”徐、杜二人同样也是拿出了“三皇五帝”说来敷衍他。

其实赵光义并非不知道“官家”原来有三种含义,除了代指皇帝,也可以代指官员或者翁姑。但是赵光义迫切地需要一个“说法”,让他这个“官家”神圣起来,以区别于普通的官家。于是,徐、杜二人告诉他:这个词就和三皇五帝一样神圣。
结语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谓繁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各有区别,其中最特别的当属宋朝的“官家”。从前许多人认为,宋朝皇帝自称“官家”,体现了赵宋皇室的宽仁,表明皇帝愿意和百官 ,这是开明的象征。
不过真正的原因是:称天子为“官家”是当时庶民的习惯。宋朝的皇帝称“官家”并不是因为他们太谦虚,赵匡胤最初是迫于情势的需要才自称“官家”,后来的皇帝还有一点不甘心,但是也只能顺应民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