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魏惠王为什么会被称为败家子?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1783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 为什么会被称为败家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春秋 。
战国纷争不断。
这是一个伟大的年代,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只是不知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改变了时势。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各个诸侯国君主纷纷思索强国之道,为了成就一番伟业而 ,但最终能成就历史的却只能有一个,究竟会是谁呢?
秦国。
这是我们后来人可以肯定正确的答案,但在当时却朴树迷离。
至少来说,战国初期最有能力统一华夏的,一定不是秦国,而是 始成诸侯的 。
魏国的强大,我们不消细说,是因为魏国出了一位不世明君—— ,那么又是谁导致了魏国的衰落呢?
是魏文侯的儿子 和 魏惠王。
不过魏武侯除了好战和逼走 外,其余的为政之道,似乎也可圈可点,所以我们本篇就抛开魏武侯,单论魏惠王。
作为战国首霸的魏国到了第三代而迅速没落,魏惠王的“长寿”是关键,魏惠王之所以被后世称为“败家子”,是因为他的3次决策,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魏惠王交恶韩赵。
魏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 ·魏世家》
三家分晋,韩赵魏各成诸侯,但由于三晋处于中原腹地,四面环敌,这在地理位置上是十分不利的,魏文侯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很注重和韩、赵之间的关系,当魏国成为三晋的老大时,韩赵都想借着魏国的实力灭掉对方,但魏文侯却使三家握手言和,当然这也是魏国能称霸一时的外部原因。
等到魏武侯即位,魏国急速膨胀的实力让他发飘,于是开始欺负韩、赵这两个小弟,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探索,魏武侯发现战略有误, 自己吃不消,于是主动缓和了与韩赵的关系。
但是到了魏惠王当政时期,就彻底和韩赵两国撕破了脸皮,三晋内部之间的斗争开始急剧升温,而导致魏国衰落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是因为魏国率先攻打 和 ,两国不敌求救于 ,齐国用 、围魏救韩的打法击败了魏国。
那么你可能要说了,魏惠王为何非揪着韩、赵两国不放呢,这是因为魏惠王继位之初,韩赵两家想着分掉魏国,而赵国更甚,却想着杀死魏惠王,这就是魏惠王内心的“仇”,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了复仇而忽略国家利益,岂能不“败家”?
魏惠王迁都大梁。
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史记·魏世家》
关于魏惠王的迁都,历来说法不一,有魏惠王六年、九年、三十一年三种说法,而根据上述 的记载,魏惠王是因为打不过秦国才迁都大梁的,这是被迫的,也就是魏惠王三十一年迁都大梁的。
但是根据《 》和杨宽先生在《战国史》中的论断,发现太史公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在魏惠王即位之初就进行了迁都才是最为合理的,我们也能从桂陵之战 说的“攻魏国之必救的大梁”可以推断出,魏国迁都的时间是符合《竹书纪年》记载的。
那么这里就有问题了,为何魏惠王要迁都呢,这是因为魏惠王想着逐鹿中原,把魏国迁到大梁,也就离中原更加近,就像钓鱼时,总想着把身子前倾,以此来看清更多鱼,但是魏惠王绝对没有想到,这次迁都是非常愚蠢的举措。
对于魏国而言,这次迁都使得魏国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境地,从而加剧了中原各国的混战,对于秦国而言,魏国的迁都则放松了对自己的压力,使得秦国能够更好地完成国内的变法运动,当然魏国的迁都还使得秦国后来能够顺利东出。
魏惠王自称为王。
梁君(魏惠王)伐楚胜齐,制韩、赵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 ·秦策》
魏惠王是魏国分晋后第一位称王的人,不过他的称王,是建立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基础上的,如果单靠自己那两把刷子,魏惠王别说称王,自立都是问题。
魏惠王的称王是在桂陵之战后发生的,你可能说,不是吧,桂陵之战后魏国还能称王,其实各位看官对于桂陵之战有个误解,桂陵之战魏国虽然败了,但是主力尚存,加上魏惠王又联合了周围一些诸侯,国力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恢复。
但是魏惠王就是不长记性,恢复国力诸侯,就拉着十二个诸侯,朝见天子,自立为王了,称王后的魏惠王,可谓风光无限,但其他好处呢,似乎没有。
但是坏处却很多,那就是引起了齐楚两位大国的不满,于是接下来一系列这两国的军事活动,全是冲魏国去的,这不禁让飞鱼想到了赵国的 灵王,即位之初就自去王号,终身不再称王,他的王号还是后代追封的,这就是明君和昏君之间的差别。
魏惠王为何被后世称为“败家子”?3次决策,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第一次决策失去了两个可靠的盟友,第二次决策使魏国大 为 ,大梁地处平原不具地理优势,第三次决策则让魏国成为了众矢之的。
那么为何有人说魏国的衰落和魏惠王的长寿有关呢,其实这也有道理,活了81年,在位52年,可以说是战国为数不多的长寿君主,年纪大就会容易糊涂和犯错,魏惠王也不例外。
战国时期的将军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魏惠王可以去世的早点,魏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还真说不准,毕竟魏国需要的是中兴之主,倘若真出现那么一位,至少魏国不会崩溃的如此迅速。
不过,历史不能假设,魏国的兴衰也再次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强不过三代,但是为何战国时期的秦国可以打破这个定律呢,这亦是需要我们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