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春秋早期楚国最强大公族!若敖氏为何三代而亡?
1098
春秋 若 为何三代而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若敖氏,是春秋早期楚国最强大公族,堪称第一大公族。然而,对于若敖氏却存在一个巨大的疑惑:斗伯比真是楚君熊仪之子吗?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熊仪是两周之交的楚国国君,于公元前764年去世,后人称之为“若敖”。五十八年后,斗伯比才出现历史舞台上。《左传·桓公六年》记载,在 伐随之际,斗伯比现身进谏。因为存在这么大的时间间隔,学术界通常都认为斗伯比应该是熊仪之孙,而不是熊仪之子。
然而,《左传·宣公四年》却明明记载:“若敖娶于陨,生斗伯比。”这又是怎么回事?有学者以为,熊仪之子是若敖氏的第一代,也被称作“若敖”。斗伯比,应该是这位若敖之子,是楚君熊敖之孙。
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史记》记载是可信的基础之上。可以 对先秦史的记载而言,时间上的错谬甚多。不光是楚国,太史公有关 、秦国、 等等多个国家的记载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谬,不足为凭。
此外,周代虽然有以父辈称号作为氏族之名的惯例,却几乎没见过把父亲称号作为儿子称号的例子。因此,若敖之子仍称“若敖”的推测也不可信。
从个人角度来说,更相信是《史记》记错了楚国国君的世系,而不是斗伯比为熊仪之孙的推测。
若敖生子众多,史料记载的就有斗廉、斗缗、斗祁、斗伯比、斗强等人。这五人,应该就是若敖氏的第一代。楚武王 后,斗氏四兄弟都受到了重用,活跃在楚国政坛之上。
众多兄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无疑应该是斗伯比。
斗伯比是陨女之子,在若敖去世之后,他就跟随母亲回到了陨国。此后,斗伯比就在陨国宫中慢慢长大成人。后来,逐渐长大成人的斗伯比与表妹陨国国君女儿有了私情,还生下了一个儿子:斗谷於菟(wūtú),即后来著名的楚国贤相——令尹子文。
由此事可见,年少时的斗伯比有些荒诞不经。可长大成人后,斗伯比却快速成熟起来。
公元前741年,楚君蚡冒去世。这时熊通突然出手,杀死了侄儿、自立为君。虽然熊通是位雄才伟略的君王,但他执政的前三十余年,却迟迟未能突破汉水,对此显得一筹莫展。
就在楚武王极度困惑之际,斗伯比却在关键时刻指明了出路。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前往攻打随国。在与随国和谈之前,斗伯比进谏道:“我们楚国之所以迟迟未能突破汉水向东扩张,全怪我们自己。我们喜欢向别人炫耀武力,别人害怕自然会联合起来对付楚国,而我们却很难离间他们。汉水以东诸国中,随国最为强大;随国自傲,就会抛弃其他小国。这样,对楚国就极为有利了。这次过来参与和谈之人,是随国少师,为人骄横。我们可隐藏精锐,只把老弱士兵让他看到,这样就可迷惑他。”
大夫熊闾且比听了,不以为然:“随国有贤大夫季梁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斗伯比坚持道:“这是为了长远打算,少师正受随国国君宠爱。”楚武王思考了半天,最终听从了斗伯比的建议。
虽然在季梁劝导下,随国国君这次并没有上当,但两年后在速杞(今湖北应山西)之战中,就因为少师的轻敌,随军大败于楚,被迫向楚国投诚。暂时威慑了随国之后,楚人趁机在汉水以东大势扩张。
公元前701年,楚军就在蒲骚(今湖北应城西北)击败陨国,将随、绞、州、蓼四国军队吓退,成功地与贰国(今湖北广水)、轸国(今湖北应城西)结成同盟,不但分裂了汉东诸国,还将楚国势力范围顺利地扩张到了汉水以东。
楚国能突破汉水天险,斗伯比的谋略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如此,后来斗伯比还成功地预言到了莫敖屈瑕的战败,证明他不光是谋略出众,还有识人之明。
除了斗伯比外,斗廉也是位优秀的领军之才。
公元前701年速杞之战前,随、绞、州、蓼、陨五国联合起来对抗楚国。楚军主将莫敖屈瑕因此担心不已,深怕寡不敌众。可此时斗廉却站了出来,主动向他请战:“陨人驻扎在郊外,肯定是疏于防范。况且他们日夜盼望其他四国前来救援,又过于依赖城郭,豪无战斗之心。您在郊郢(今湖北钟祥)率军与其他四国对坑,我则率一支精兵前往攻打陨军。陨国军队败了,其他四国自然也就畏难而退。”
一听说要分兵作战,屈瑕深恐兵力不足,担心地说:“何不向君王请兵增援?”
斗廉信心满满地答道:“军队打胜战在于上下齐心,不在于兵力多寡。 虽然兵多,可最终却败在周武王手下,这是您熟知的事。我自成一军出征,还要增兵干嘛?”
见斗廉这么充满自信,屈瑕还是有些犹豫:“不如占卜一下吧!”
斗廉坚定地说:“占卜是要解决疑惑,现在没有疑惑,还要占卜干嘛?”
在斗廉顽强请求之下,屈瑕终于同意了他的作战计划。
随后斗廉就率军赶到了蒲骚,迅速击溃了陨人。看到陨人被楚军击溃,其他四国军队吓得不知所措,也慌不择路地退军了。莫敖屈瑕顺利地完成了与贰国、轸国结盟,平安地回到了楚国。
虽然斗伯比与斗廉屡立大功,可奈何兄弟中的斗缗却犯了大错。在楚武王灭了权国后,将权国改为权县,并命斗缗为权尹。可不久后,斗缗就作乱而被楚武王所杀。斗缗的叛乱,使得楚武王对若敖氏也有些担忧,并没有让他们 。
可在儿子莫敖屈瑕战败自杀后,楚武王不得不更加倚重于若敖氏。楚武王晚年,将令尹置于莫敖之上,还把斗祁为令尹。这说明,虽然斗缗曾经叛乱,可若敖氏家族已经赢得了楚国公室的信任。
可 上台后,并没有对若敖氏特别眷顾。
楚文王时期的令尹、司马、莫敖等等并没有确实记录;但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南 俘虏彭仲爽。楚文王信人不疑,将彭仲爽提拔成令尹,让楚国成功地吞并了南申国和 ,突破了南阳盆地。
楚文王死后,留下了夫人息妫以及两个不到十岁的儿子:芈囏(jiān)、芈恽。妻弱儿幼,这给楚国内乱埋下了一个隐患。
芈囏是长兄,先被扶持为楚王,是为堵敖。可楚国王族却在此时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楚文王兄弟子元挟持芈恽杀死了堵敖,然后扶持芈恽成为楚王,是为 。
仗着拥戴之功,而且楚成王又年幼,子元毫不客气地独占楚国大权。后来,子元一度想强行霸占息妫,却遭到了若敖氏的强烈反对。子元十分放肆,公然拘捕了若敖氏的族人斗射师。这引发了若敖氏家族的极大愤怒——于是,斗强之子申公斗班愤然出手,杀死了子元、平定了子元之乱!
为感激若敖氏,楚成王便将斗伯比之子斗谷於菟任命为令尹,即有名的令尹子文。
子文担当令尹期间,正是楚国刚踏出南阳盆地、参与中原争霸的关键时刻。为缓解国难,子文竟然将家产全部捐出,导致他家中无一日之粮,上朝时常常饿着肚子。 ,楚成王也知道了子文家的窘境,每天会见时都要准备一块肉、一匡粮来送给他。
在子文全力辅佐之下,楚成王与东周首任霸主齐桓公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争霸,表面上处处落在下风,实际上却是占尽便宜:这一时期,楚国领土成功地扩张到了淮河中下游。
子文的巨大贡献,使得他成了历代楚王心目中的神圣楷模: 在消灭若敖氏后,赦免了子文之后; 杀死了恃功自傲的蔓成然,可因为他是子文之后,又赦免了他的两个儿子!
子文他之后,若敖氏的另一支 也突然崛起。成氏最早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是成得臣,也就是接任子文的令尹子玉。
子玉的出身,史料也说法不一:有说子玉是子文亲弟,也有说是堂弟,还有说是子文的堂侄。
以成氏单独立氏而言,子玉不太可能是子文亲弟。成氏很可能是斗廉或是斗祁之后,因为功劳大而单独立氏。因为斗祁在若敖氏诸兄弟中出现得最晚,而且在楚国地位最高,很可能是斗祁之后获封成邑,以此而得以单独立氏。从年龄判断,成得臣极有可能是斗祁之子,子文堂弟。
成得臣是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虽然刚愎自用,可才干却极为突出。
公元前637年,公子 流亡到楚国,子玉见其言谈不俗,认定他将来必定会对楚国构成巨大威胁,便请求杀了重耳,却被楚成王拒绝了。五年后, 果然率晋人击败了子玉率领的楚军,成功称霸东周。由此可见,成得臣颇有识人之明。
然而,成得臣优点和缺点都过于突出,让楚人对他并不是太信服。子文晚年多次推荐成得臣来接替自己,却不停地遭到楚人从上到下的质疑。甚至成得臣独立率军取得巨大战功之后,楚人依然在说他“刚而无礼”,统兵超过三百乘就无法安全回国。
可在子文力挺之下,楚成王不得不任命成得臣担任令尹,以替换子文。
公元前632年,刚愎自用的成得臣就在晋人精心设计下落入圈套,最终在城濮大败于晋国!战败之后的成得臣无颜回去见楚成王,只得自杀以谢罪。
令尹子文、子玉都是若敖氏的第二代,子文成了万世楷模,子玉却因战败而成了罪人。 的失利,是若敖氏家族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虽然子玉是城濮之败的罪魁祸首,但他也是立功心切而出错,所以楚成王并没有追究若敖氏家族之罪。子玉死后,若敖氏斗勃(子上)与子玉之子成大心先后担任过令尹。可以说,城濮之战虽败,但若敖氏之宠未衰。
可城濮之败后,楚国公室对若敖氏的防备心却明显加重了。
若敖氏长期霸占了令尹、司马两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这让楚国公室隐隐感受到了来自若敖氏的威胁。公元前627年,令尹子上与成大心(子玉之子,极可能此时担任司马)率兵入侵陈、蔡二国,与阳处父率领的晋军遭遇。阳处父率军直插沚水,试图切断楚军的退路。
眼看一场大战即将不免,可阳处父却诱使楚军主动后撤,然后在楚军退军一舍后赶忙撤军,并一路都在炫耀“楚军逃遁”!对于阳处父这种惧战之举,子上是既可笑又可气。可没想到,这一战竟成了他的最后一战。
事后,原本对子上心怀不满的太子商臣就诬告他是接受了晋国贿赂,不战而逃。楚成王听了,也不分 ,立刻就杀死了子上!以楚成王之明,难道分不清这是场冤案?但他之所以要杀子上,根源还是要加强对若敖氏的防范。
子上死后一年,商臣弑父篡位成功,是为 。楚穆王在位期间,若敖氏家族依然受到公室青睐。可另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足以证明若敖氏与公室之间的嫌隙已生。
城濮之战时,斗宜申(子西)担任司马。战败后,他想与子玉一起自杀,却幸运地等来了楚成王的赦免令而逃过一死。此后,子西司马之职被免,楚成王改命他为商公。后来又因遭遇谗言,子西主动入郢都投案,再度赢得楚成王信任,并改命他为工尹。或许正因如此,子西对楚成王感恩戴德。公元前617年,工尹子西与人合谋想杀楚穆王,替楚成王报仇。不想,楚穆王发觉了子西的阴谋,便毫不客气地将他给杀了!
从斗勃到斗宜申,楚穆王先后害死了两位斗氏族人,他对若敖氏还会那么信任吗?
如果说斗勃和斗宜申还算是忠于公室,那么另一若敖氏族人的举动,就是纯粹地参与权力斗争了。
楚庄王元年(公元前613年),申公斗克与公子燮作乱,挟持了楚庄王,结果被楚人所杀。
斗克以前是申公,可在鄀国之战中不幸被秦人俘虏。后来虽然被秦人放回,可他的申公之位却已被别人占据。正因长期郁郁不得志,斗克才发起了内乱。
斗克之乱足以证明,若敖氏内部已经产生了变化,不再是忠心为国,慢慢地滋生出野心家了。如此一来,楚国公室怎么可能不严密防范若敖氏?
楚庄王继位之初,若敖氏依然霸占着楚国的要职。楚庄王在位期间的头三任令尹,分别是成嘉(子孔)、斗般(子扬)、斗椒(子越)。其中,成嘉是成大心之弟,成得臣之子;斗般是子文之子,斗椒则是子文亲侄,司马子良之子。
在楚成王之孙楚庄王时期,若敖氏的第三代已经全面成长起来。
对于若敖氏的第三代,子文却忧心忡忡。他认为斗椒为人“狼子野心”,将会给若敖氏带来巨大祸患。因此,生前他一直劝弟弟子良杀了斗椒,以绝后患,但子良却没有听从。
子文死后,儿子子扬又当上了令尹。或许是因大伯曾诋毁自己,当上司马的斗椒就联合蒍贾陷害子扬,致使子扬被楚庄王冤杀。子扬死后,斗椒当上了令尹,蒍贾则当上了司马。
可不久后,斗椒又与蒍贾产生矛盾,不但将蒍贾杀死,还率若敖氏族人准备进攻楚庄王!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在皋浒之战中战胜了斗椒,并将若敖氏灭族。
然而,《左传》的记载中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疑惑:为什么斗椒杀了蒍贾后,斗椒会将矛头直指楚庄王,以致“将攻王”呢?
还在少年时,蒍贾就因预言成得臣“过三百乘,其不能入矣”而一举成名;斗般担任令尹时,蒍贾又联合斗椒害死了斗般;斗椒当上令尹后,他又与斗椒 。可以说,蒍贾简直就是若敖氏的死对头。蒍贾为何如此坚决地与若敖氏作对?
蒍氏家族虽然历史比若敖氏还要久远,但春秋以来始终在屈氏与若敖氏之下。可随着若敖氏势力越来越庞大,楚国公室自然要扶持其他公族来抗衡若敖氏。蒍贾 地与若敖氏家族作对,如果背后没有楚国公室作后盾,他怎么敢这样?
因此,若敖氏被灭族,很可能是楚国公室主导了一场阴谋:先让蒍贾挑起若敖氏内部争斗,再让蒍贾去与斗椒相抗衡;不想,斗椒在杀死蒍贾前逼问出了真相,才会愤然率若敖氏造反。
如果这一推断为真,在灭若敖氏一族之事上,楚国公室行事确实不够光明正大。
但从源头上来说,过于强大、以致威胁到了公室统治,才是若敖氏被灭族的根本原因。
皋浒之战后,除了子文及成得臣后裔外,若敖氏族人要么被杀死,要么逃亡国外。即便是留在国内,若敖氏也难以再恢复昔日辉煌。 时,甚至将成得臣后裔成虎视作若敖氏残余, 将他给杀了——落得如此下场,岂不悲哉?
作为进入春秋后的楚国第一大公族,若敖氏经历三代人就突然走向没落,令人叹息不已。有人以为,是斗椒毁了若敖氏。但实际上,正是因为若敖氏过于强大,才使得楚国公室不得不消灭若敖氏:若敖氏强大后,其子孙后代也必然良莠不齐,有忠君爱国者,也有野心勃勃之辈;最终,良莠不齐却强大的若敖氏就成为楚国公室的眼中钉、 ,不得不除之而后快了。
所以,若敖氏被灭族不是因为斗椒,恰恰是因为若敖氏自身过于强大,威胁到了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