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北洋海军并不是太弱,为什么完全打不过日本海军
4645
北洋海军经甲午一战, ,所以,后世对这支海军评价不高。在多数人眼里,这就是一个花架子。
这个花架子用自己的散架,不仅打了 一个响亮的耳光,而且证实了 的失败。
其实,在甲午战前,别说中国,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北洋海军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西方的报纸,几乎一致认为日本不是中国的对手。赫德与琅威理,都异口同声地断定,北洋海军会赢。
当然,自认为已经毕业的北洋海军,其实学得并不扎实。琅威理这个英国人,并不能一下子改变中国军人多少代人形成的积习。这个英国海军上校的确有本事,而且教得也非常得卖力。
虽然说,海军的基本动作,中国人都学会了,管轮的可以照顾好机器,维修工可以维持舰船运转,掌舵的会掌舵,炮手会开炮,舰长、大副、二副、三副都会掌握军舰,带舰出行。
但是,这支舰队,毕竟没有经过实战。
平时训练,打靶不准,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为了迎接上面的检阅,海军将领们必须要玩很多花活儿,比如打靶的时候,预先告诉各舰靶标的距离,当然瞄准起来就比较容易掌握;编队布阵,事先将需要掌握的左转右转的轮舵分寸,次数要掌舵者牢记,届时按记的分寸操舵即可。
这样做,检阅时的表现当然会很出色,甚至出彩,但李鸿章不知,这实际上等于摆拍。当然,我们不能说北洋海军完全是个废物。
为了应付上面的检阅,当然要争取尽量好看,官兵们脸上有光,李鸿章脸上更有光。但不意味着北洋海军就不会瞄准开炮,不会释放鱼雷,不会排兵布阵。只是说,真的到了实战,这些动作做起来,效果会远不及检阅时候好。
反过来,检阅如此,也会影响到后来的训练。
尤其是在琅威理走后,较真的老外不在了,大家心照不宣,一齐开始马虎。不费太多力气,没有风险,却可以挣到训练的补贴, ?负责训练的舰队长官,对下面弄虚作假,先把标靶的距离告诉各舰的管带,中靶率高了,往上一报,他的脸上也有光。
北洋海军,是一支没有经过实战的海军,上面的人,也都知道,而在当时,训练也只能做到打靶,演练编队,还不能实战演习。
李鸿章和海军衙门中人,从来没想过用什么办法补救一下。
其实,北洋海军最大的问题,在于制度的疲沓。为了建设一支像样的海军,李鸿章引进了英国海军的制度,比照制订了《北洋海军章程》。但是,一个海军舰队实行的小制度,在大的制度文化环境没有变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其严整性。
北洋海军有个习惯,舰队航行,无论白天夜里,旗语还是灯光信号联系,旗舰发出信号之后,接受的舰只,一定不会马上回答,一定得 催促,才会应答。
这样的毛病,居然就是改不了,至于其他的方面,也是如此。
时间一长,人浮于事,拖沓,推诿,任人唯亲,应付上面,混弄下面,以及裙带作风,拉帮结伙的毛病,就都来了。
特别是琅威理走了之后, 不懂海军,不懂英语,而北洋海军的日常行动,全系英文口令,一个一句英语不懂的司令官,等于到了外国。
丁汝昌威望不行,政令没有人遵守,自然,舰队的纪律与训练下滑得非常厉害。军官纳妾,吃花酒,水兵嫖妓,甚至公然将 带到基地。
各舰管带可以支配的公费,有一部分是用来购置机油,维修保养的,有些管带居然将之全部吞下,害得军舰上大炮生锈,机器零件锈蚀。
这样的烂事,很快就败坏了北洋舰队的军纪,以至于影响到了战斗力。
在 , 战争之后,军人参与做生意,由来已久,因为商人可以借机减免厘金。
北洋海军,由于有军舰之便,也参与到走私贩卖的勾当里来,不仅在国内地区之间做,而且借出洋之际,夹带商品,大规模走私。
不用说,太能发财的北洋海军将领,打仗的本领一定不会很高。
有人注意到,在1890年之前,北洋海军得到的拨款,总数比后四年要少得多,但还能购置军舰,但后四年却一舰未购,连急需的新式速射炮,都没有钱添置。
除了西 为了庆祝其六十大寿,修建 的挪用之外,北洋海军自身的靡费,也相当可观。
北洋海军的后备兵练勇,原定名额250人,但很快就膨胀起来,达到数千人。但真实情况却是,兵勇们连舰炮都没见过,混进来的人,只是走门子来吃粮当兵。
到了这种时候,新式的海军,再一次勇敢地重蹈了绿营和淮军的覆辙。
当然,在现在看来,即使是为了北洋海军花了如此大心血的李鸿章,对于为何要建一支海军,也没有太多的考量。对他而言,这支在亚洲显得相当庞大的海军舰队,似乎仅仅是为了海防之用,主要是为了对付日本的威胁。
这样一支舰队,就是一座海上的长城。他基本上没有海权思想,不知道如何去争海权。甲午大东沟海战失利后,就命令舰队龟缩在刘公岛基地不肯出来。
殊不知日本正希望你这样,马上用水雷把你封死在基地里。
这样,舰队就等于离开了海洋,龟缩在乌龟壳里。然而,再坚固的海军基地,如果没有陆军的配合,也是一个弱不禁风的乌龟。刘公岛也好,旅顺也好,都是被日军从陆上包抄,后面揭开了乌龟的龟壳,到这个时候,北洋海军,出不来,走不掉,只能挨打,窝囊也窝囊死了。
覆灭的命运,已经定了。
鉴于这一点,有人干脆认为,李鸿章建海军,仅仅是要买几艘豪华的军舰,让日本人看看,免得再打中国的主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豪华的北洋海军,归根到底,还是有物无人的花架子。
当然,这样的批评,其实有点过分。但是,即使明白如李鸿章,办海军还是有着他那个时代洋务派巨头的通病,大气魄,大手笔,但在细节上每每不够注意。
当日中国的海军的问题,有大的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因素,也有学习态度的问题。
显然,历史的来看,虽然我们学习西方,不如近邻日本认真,很多细节,我们都没有学到,就自以为是。在学习外国问题上,大而化之,是我们从传统继承下来的毛病。
中国人在这种时候,总是小聪明当先,变通当先,讲大不讲小。
这样一个老大帝国,历史包袱这么重,清政府却根本没有决心改变,顶多是得过且过,连老旧无用的军事制度,都没有心思废弃, 绿营依旧,劳师靡饷,单单一个项目的突进,即使引进了制度,开办了学校,也终归无效。
在冷兵器时代,还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整体上军队都不能战,但就是有那么一支或者两支部队比较能打。
但在世界进入现代战争时期,战争的胜负,要靠整体上的制度,文化,以及海陆军整体配合才能决定。
到了这种时候,北洋海军即使大东沟海战打赢了,这场战争最终的胜负都未可知。因为事实上,中国的陆军败得比海军还要惨,从朝鲜的大同江一直溃败到山海关,一个小胜仗都没有。
淮军不行,换上湘军更不行。手里比日本陆军还要精良的装备,都是吃素的。更何况,海军自己,在一个因循、腐朽的体系内,想不染上体系的恶习,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论海军这个新生儿最初有多么的新,放进这个染缸,迟早都会被染黑。
这个国家,在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时候,居然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要清理一下自己军事制度的垃圾,任由这些垃圾在那里发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