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胆小怕事的慈禧为何敢向十一国宣战呢?

861

时,深知中西实力差异的地方督抚以及部分主和大臣极力反对开战。 徐用仪、 立山、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联元、太常寺卿袁昶等五人,因反对 利用 向列强宣战的主张,被慈禧下令正法,后来在列强的压力下得到平反。

帝推动的 失败后,西方各国对 废黜 不满,与慈禧的关系骤然紧张。在此背景下,以反对外国教会势力为主的 迅速壮大,京津一带民间反洋声势尤为浩大,慈禧决心利用义和团报复洋人。

image.png

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进言“拳民忠贞,神术可用”,庄亲王载勋,光绪帝的两位堂兄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载漪说,义和团都是出万死不顾一生,以赴国家之难的义民。载漪这样夸赞义和团,其实是出于私心,光绪帝被囚后,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当 。但是,西方各国不能容忍另立新帝,让载漪对洋人十分痛恨。

1900年6月17日,西方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口炮台。消息传到北京,载漪奏请慈禧“攻打使馆区”。在决定是战是和的御前会议上,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联元、太常寺卿袁昶都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他们都说:“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 。”这些话让慈禧很不入耳,也引起载漪等主战派的愤怒。

义和团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围攻北京外国使馆区,进而引发 侵华战争。

徐用仪等五人都是得力能干的肱股之臣,除了御前会议,他们还利用其他场合反对开战。联元向光绪帝进言:“甲午之役,一日本且不能胜,况八强国乎?傥战而败,如宗庙何?”许景澄与袁昶联名上疏提出,“以一国敌各国,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解决危局的唯一办法是保护外国使馆,同时围剿作乱拳民,诛纵匪祸首,以此来退洋兵。

就在此时,慈禧太后得到一份“勒令皇太后归政”的虚假情报,说西方列强让她下台,还政于光绪帝,一生视权力如性命的慈禧最终 ,决定不惜与洋人一战。

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请求保护使馆区时,竟在北京街头被清军枪杀,大战的最后一根导火索被点燃。事件发生后,徐用仪十分震惊,他说:“祸始此矣!”并劝告 奕劻,厚葬克林德,希望挽回局势。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帝名义发诏对十一国同时宣战。诏书辞令颇为激昂:“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我国威。”随后,联军对清军和义和团开战。

7月14日,联军占领天津,北京危在旦夕。彼时,朝中主战派已占据绝对上风,主 谈的大臣则被视为卖国贼。

慈禧为了解除掣肘, ,下令处死许景澄和袁昶,罗织的罪名并不是因为他们反对宣战,主要是妄议朝政:“屡次被人参奏,声名恶劣。平日办理洋务,各存私心,每遇召见,任意妄奏,莠言乱政,且多语离间,有不忍言者,实属大不敬。”

7月28日,许景澄与袁昶被押赴北京 刑场处死。 笔下的“人血馒头”一幕提前上演。观望的义和团拳民和无知民众高兴得像过年一样,他们为看到“卖国贼”被处死而欢呼。

攻占北京后,八国联军指挥官合影。

许景澄、袁昶被杀后无人收尸,徐用仪出面含泪收尸。自知难以幸免的他在家书中写道:“许袁二公无端被逮,不问口供,猝遭奇祸,邸钞皆莫须有之词……原该见机而作,惜时已晚,以老年而处此危地,生死在所不计,只可听之于天。”

果然,徐用仪被义和团拳民逮捕并拥至庄亲王载勋府邸,他没有辩驳,只是说:“天降奇祸,死固分耳!”8月11日,徐用仪、立山和联元三人又在菜市口被慈禧下令处死。

仅仅过了三天,8月14日,八国联军就攻陷北京,而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逃往西安,留下奕劻和 为全权大臣向列强乞和。

在外国公使团的压力下,徐用仪等五大臣后来得到平反。1901年2月,清政府应各国公使要求,颁发一道上谕为五大臣平反,开复原官,以示昭雪。这一要求被列入《 》第二款,条约称他们因“力驳殊悖诸国义法极恶之罪被害”。

image.png

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本、奥匈帝国、法、意、等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

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慈禧太后对列强开战是为了维护自身权力,载漪等借义和团对抗洋人也是出于私利,而五大臣死谏却是担忧黎民百姓之安危,国家社稷之存亡。

120年来,人们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们是祸国殃民的拳匪,也有人认为他们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因为“列强入侵,欺凌平民在先,平民(义和团等)反抗在后”。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主张剿灭义和团、反对与列强开战的庚子五大臣的评价也没有定论。有人认为他们是理性爱国的忠贞之士,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勾结洋人的卖国汉奸。

但不管如何,庚子五大臣徐用仪、立山、许景澄、联元、袁昶反对清政府联手义和团攻打外交使团,是符合国际法的。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慈禧太后贸然对十一国开战,给国家带来的是一场巨大灾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红四方面军喋血百丈关惨烈程度仅次湘江战役

红四方面军喋血百丈关惨烈程度仅次湘江战役

李自成手下最有名的三大猛将,他们分别是谁?

李自成手下最有名的三大猛将,他们分别是谁?

满清入关时为何这个地方避而远之清朝为什么不敢打

满清入关时为何这个地方避而远之清朝为什么不敢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