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跟魏惠王有什么关系

2969

发布:2024-12-01 00:08:48  来自 蠢萌小棉袄 觅知友会员

很多人都不了解 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后人读到战国历史往往都会对 表示惋惜,因为魏国在 和 时期凭借 强大的战斗力称霸列国,即使是魏惠王前期依然延续了这一强势的局面,可是其后魏惠王却犯了一系列战略上的失误,使得魏国逐渐丧失了霸主地位,在连续两次败于 之手后又被秦国夺回河西之地,魏国终于是彻底衰退了下去。

魏国原本可以走得更远,除了魏惠王战略上的失误之外,魏失其才而亡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么说是有根据的:魏国可以说是战国人才最为集中之地,日后一个个如雷贯耳的顶级人才很多要么本身是魏国人,要么是魏国没有留住出走他国的,比如 、 、 、 、 、 、尉缭子等人莫不如此。

image.png

魏国的衰败魏惠王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毕竟大好的局面就是葬送在他手上的,其他的不说,商鞅和孙膑他没能留住,张仪是被他赶跑的,公孙衍也是魏国人,这几个盖世奇才他一个也没留住,白白便宜了秦国和齐国,可以这么说魏国的霸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败在这几个人之手,但是把魏国人才流失的绝大部分责任都归咎于魏惠王也有失公道,那么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魏惠王:这个锅不该由我一个人来背,我们来分析一下。

魏国是在魏文侯时期崛起和称霸的,这和魏文侯 、重用人才有莫大关系;魏文侯前期重用的李悝、吴起、乐羊和西门豹等人都是出身平民的鬼谷学派,魏国的功勋贵族很少受到重用,但是一个人的到来不仅改变了这个局面,而且也埋下了日后魏国人才流失的根源,此人就是 弟子、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字子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子夏来到魏国西河郡(河西之地原本属于秦国,魏文侯和吴起历经十余年从秦国手中夺得并设立西河郡,吴起是第一任郡守)讲学传播儒家经典和学术思想,并逐步形成了战国时期的著名学派西河学派,魏文侯甚至拜子夏为师。

image.png

子夏虽是孔门弟子,但是他的思想偏离主张恪守礼义的儒家传统思想,反而偏向于主张权谋之术的法家思想,和传统儒学不同,西河学派传授的是经世济用之儒和忠君爱国的思想;子夏在魏国所收门徒不少,据《 》卷四十四《徐防传》注引《 》记载:“孔子没,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为魏文侯师。”他的弟子中杰出者主要有公羊高、谷梁赤和段干木等人。

西河学派的兴起和鬼谷学派在思想上不可避免的有碰撞和冲突,西河学派的忠君思想更符合魏文侯的统治需要,所以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扶持下西河学派逐渐在魏国占据了上风,特别是在吴起弃魏奔楚、乐羊失势被贬之后鬼谷学派在魏国日益式微。

占据优势的西河学派培养出了一大批公卿贵族出身的人才,比如公叔痤、公子卬等人,他们在魏国朝堂占据了主导地位,鬼谷学派的没落使得平民出身的人才很难在魏国有一展抱负的机会,这也是为何商鞅只能在公叔痤府上出任中庶子(其实就是门客)、张仪不被重视、范雎只能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效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image.png

魏国人才流失背后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两大思想上的碰撞,自魏武侯开始魏国走的其实是精英路线,魏国上下更看重的是出身,魏惠王之所以放走了孙膑和商鞅、看不上张仪就是和此有关,西河学派的兴盛和魏国这种人才选拔制度上的缺陷才是真正导致魏国虽然人才辈出,但是却留不住一个个往外跑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然魏国国君的固步自封、狂妄自大,对人才的漠视也是导致魏国人才流失的外在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夷陵之战孙权刘备血战,曹丕为什么不偷袭蜀汉?

夷陵之战孙权刘备血战,曹丕为什么不偷袭蜀汉?

清朝的克虏伯大炮威力怎么样?清军武器如此强大为何还会战败?

清朝的克虏伯大炮威力怎么样?清军武器如此强大为何还会战败?

战国时期的楚国消灭了多少个诸侯国其实也没有多少个国家

战国时期的楚国消灭了多少个诸侯国其实也没有多少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