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和宋孝宗都是内禅的皇帝两人为何会呈现出悲喜两重天的结局

3535

发布:2024-12-03 02:05:32  来自 討只軟猫兒 觅知友会员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和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内禅,顾名思义,就是内部 , 们提前退居二线,继承人们提前打卡上班。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场中,禅位是一个极其敏感的字眼,因为它意味着皇权和治权的变更,在皇帝终身制的条件下,这种提前退休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

但是在 前期,内禅却俨然成了一种潮流,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祖孙四代,内禅三次,这样的帽子戏法,放眼历史,绝无仅有。

不过,细品这三次内禅,高宗的绍兴内禅和孝宗的淳熙内禅虽然表面上看都是出于自愿,但实际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高宗退位后又悠哉逍遥了二十五年,以八十一岁高龄 ,而孝宗却在懊悔失望中整整煎熬了五年,痛苦辞世。

是什么原因,让这两场仅隔了不到三十年的内禅,呈现出悲喜两重天的结局呢?

image.png

帝王禅位

一、过程相似但结果截然不同的绍兴内禅和淳熙内禅

1、绍兴内禅

宋高宗 ,世人眼中的“软骨头”,虽然是南宋开国之君,但一生畏金如虎,拜金军所赐,在即位初期的南逃过程中,还被吓得失去生育能力,为了避战求和,偏安江南,不惜冤杀 ,对金称臣。

卑膝屈辱签订的“ ”好不容易换来了二十年的太平日子,可是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的毁约南侵,又将一辈子活在金军阴影里的高宗吓得不轻。

幸亏金国后院起火,完颜亮半道被杀,再加上南宋军民的殊死抵抗,才使得金军无功而返,高宗脆弱的神经总算有所缓和。

经过这么一折腾,已经在皇位上待了三十六年的高宗真心觉得累了,于是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62年,五十六岁的赵构忙不迭地下诏立养子赵昚为皇太子(高宗唯一的儿子 3岁时在苗刘兵变中受惊而死,此后一直无所出),然后 宣布退位,以倦勤需要休养为由,传位于三十六岁的赵昚,自称太上皇。

高宗禅位御札:“(自即位以来)惧不克任,忧勤万机,弗遑遐逸,思欲释去重负,以介寿藏…… ”

image.png

宋高宗

赵昚继位,是为宋孝宗。

孝宗在赡养高宗的问题上,绝对当得起他“孝”字的庙号,不但在物质上竭尽所有,满足所需,在精神上更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生怕老爷子不满意,伺候得高宗 :即便是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

2、淳熙内禅

宋孝宗,公认的南宋第一有为之君,不同于养父高宗的浑浑噩噩、抱残守缺,他一上台就展现出了极不一样的态度和气势,为岳飞平反,起用主战人士,开 ,可惜苦无无将,再加上时局所限,最后 。

北伐的失败给了雄心勃勃的孝宗一记沉重的闷棍,无奈之下不得不专心内政,曾经的激情也逐渐消退。

国事虽然焦心,但孝宗一刻也没有怠慢过太上皇,到了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乐活的高宗心满意足地辞世,已经六十一岁的孝宗悲伤不已,坚持要为养父守丧三年。

image.png

宋孝宗

二十六年的执政生涯,垂垂老矣的孝宗也有点心生倦意,眼瞅着高宗退休后潇洒享受,再加上自己四十多岁的“高龄太子”也有点按捺不住,为了父慈子孝,孝宗最后决定效仿乃父,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满怀希望地禅位于太子 。

宋 载:淳熙十五年十一月,丞相 乞去,孝宗谕曰:“朕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卿须少留。”十六年正月辛亥,两府奏事,孝宗谕以倦勤,禅位皇太子,退就休养,以毕高宗三年之制。

赵惇就这样成为了南宋的第三任皇帝,是为 。

但是让孝宗大跌眼镜的是,自己侍奉养父兢兢业业,可轮到自己亲儿子时,情况却惨不忍睹,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光宗对他由漠视到敌视,发展到最后,连逢年过节都不愿踏进父皇宫门一步,孝宗心底那个透心凉,怎一个苦字了得!

二、都是内禅,为何高宗赵构和孝宗赵昚的结局天差地别?

1、作为受禅方,孝宗和光宗看待禅位的态度

众所周知,赵宋皇室自太祖 之后,就一直在太宗 一脉传承,直到高宗为止。要不是 之变中太宗一系被金军一锅端,以及高宗自身有难言之隐的话,孝宗是不可能有机会以太祖七世孙的皇室远支身份入继大统的,他能有这样的好运,归根结底需要感谢高宗。

image.png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孝宗虽然从小被高宗抱养在深宫,但很长时间都是以备胎身份存在的,对于帝位,他骨子里并没有执念,至少在他三十四岁被确立为皇子之前,是没有太多奢望的。

而从被立为皇太子到正式受禅登基,前后不足一月,面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巨大惊喜,他的反应当然是 ,对高宗更是感恩戴德,这份心意肯定是真诚的。

而当他自己准备禅位时,亲儿子赵惇已经在太子之位上枯守了十九年,最关键的是,这位“高龄太子”已经四十有三。

在天下臣民都默认继承人毫无悬念的情况下,赵惇显然也有些按捺不住了,甚至以两鬓已生白发,需要乌髭药涂饰来暗示孝宗,是不是该考虑禅位的问题了。

宋《四朝见闻录》:光皇春秋已富,又自东宫尹天府入侍重华,从容启上曰:“有赠臣以乌髭药者,臣未敢用。”上语光皇曰:“正欲示老成于天下,何以此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赵惇是个惧内的主,偏偏这位枕边人又不是个善茬。

太子妃 骄悍善妒,搬弄是非,高宗尚在世时就对这门他做主的亲事颇为懊悔,孝宗对这个儿媳的嚣张跋扈更是看不下去,一度曾想废掉她,最后为了安定团结,才不得不作罢。

宋《四朝见闻录》:性妒悍,尝诉太子左右于高、孝二宫,高宗不怿,谓吴后曰:"是妇将种,吾为皇甫坦所误。"
孝宗亦屡训后:"宜以皇 为法,不然,行当废汝。"

但嫌隙已经埋下,深受李氏影响的赵惇本来就对父亲颇有微词,在老婆的煽风点火下,这种不快更是迅速滋长,即便最后孝宗禅位,但光宗已无太多感激之情了。

image.png

太子妃李氏(剧照)

2、作为主禅方,高宗和孝宗的初衷有本质区别

1161年的完颜亮南侵,对于高宗来说,除了精神上的折磨外,更是他执政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顶着被天下人诟病的风险签下的“绍兴和议”看起来又成了一纸空文,面对大金的出尔反尔,国内民怨沸腾,年过半百并且已经习惯陶醉于临安歌舞升平中的高宗实在没有意愿再妄动干戈了。

跟金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现在最大的心声就是:我累了,不想玩了!

但是孝宗毕竟不是自己所出,继承皇位在法理上总觉得少了一些正当性,而且自己也没有真正为孝宗营造和培育过势力,现在自己撂挑子不干了,孝宗仓促上位,难免会面临很多变数,于情于理高宗都会觉得有所歉疚。

但是禅位之后,如果凭借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将孝宗扶上马送一程,既足以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同时更可以 于孝宗,让孝宗感铭肺腑,如此一举两得, 呢?

image.png

赵构(剧照)

反观孝宗,尽管也是主动提出禅位,但是却多少埋藏着无奈和不舍,这与高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孝宗一向事业心极强,不愿轻易服输,当年光宗在李氏的怂恿下,通过各种手段向孝宗表达诉求时,孝宗的第一反应都是太子年轻,缺乏经历,不能胜任。这样的态度一方面表明自己 ,另一方面恐怕就是对光宗的不信任了。

但高宗的驾鹤西去给了孝宗沉重的一击,他不得不正视自己逐渐老去的事实,想法也开始发生改变,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一件事情对于他决定禅位的影响,那就是金章宗的登基。

公元1189年的孝宗,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人,而作为对手,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也在这年的年初去世,新登基的是世宗的 金章宗,一个二十出头的毛愣小伙子。

新帝登基,按照惯例会遣使来宋宣告,以当年“ ”的规矩,金、宋属于叔侄关系,也就是说,六十多的孝宗需要在来使面前以侄礼接受国书,这在自尊心极强的孝宗看来,是万万不可接受的,所以,金章宗的登基,无形中也促使了孝宗尽快禅位的决定。

image.png

3、归根结底,性格决定命运

这其实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高宗在禅位之后,虽然有退而不休一说,但对于孝宗的施政方针以及治国理念,干涉其实是比较少的。

即便是孝宗为岳飞平反一事,他也没有掣肘,虽然孝宗是将矛头指向 ,但这毕竟是高宗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决定之一,刚退位不久就如此翻案难免有打脸之嫌,他能容忍和默认,从中表现出的豁达和透彻,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既然岳飞这道坎都能迈得过去,那还有什么忧虑呢。对于生性至孝的孝宗而言,虽然他当了二十八年皇帝,其中有二十六年高宗都还健在,但他的执政自由度应该算是比较高的,高宗很少粗暴地干涉过孝宗的朝政,即使有意见也多是轻描淡写的说说而已。

而且,从高宗当年签订“绍兴和议”的举动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是个实用主义至上的人,失了面子,赢了底子,这是他乐于接受的,而禅位之后的洒脱恬淡、 ,更是他所追求的,这一点,从他的《渔父词》系列中就可以窥见端倪。

赵构《渔父词》其一:江边秋月已明晖。纵远舵,适天机。水底闲云片段飞。

其八:一叶浮家万虑空。轻破浪,细迎风。睡起篷窗日正中。

image.png

可是孝宗正好相反,他是一个思想包袱很重的人,面子、底子都想要,禅位之后仍然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政治抱负强加在光宗身上。

本来在光宗心目中,英明强干的父亲就是严厉的,如此一来更加重了光宗的心理负担。而因为对光宗不放心,孝宗在大小事务上频频横加干涉,让名义上的退休演变成了幕后的铁腕,像一堵墙一样压得光宗喘不过气来。

而在光宗立储一事上,孝宗的做法无疑更加剧了光宗对他的抗拒和抵触。

当年光宗长兄早逝,孝宗因为光宗英武类己,便越过次子赵恺,立光宗为太子,现在看着光宗与自己 ,更想起次子赵恺的好来。

·光宗本纪:及庄文太子薨,孝宗以帝英武类己,欲立为太子,而以其非次,迟之。是时, 相,因请蚤建储贰。

七年正月丙子朔,丞相允文复以请,二月癸丑,乃立帝为皇太子,庆王恺为雄武、保宁军节度使。三月丁酉,受皇太子册。

光宗与李后的独子 (即日后的 )因为生性懦弱,很不讨孝宗喜欢,而赵恺的儿子赵抦却聪明伶俐,孝宗竟然要求光宗立赵抦为储。

自己有儿子,却被逼着立侄子,这事谁会愿意?

image.png

宋光宗

孝宗这自以为是的糊涂做法,不仅让憋屈的光宗出离愤怒,更让那位跋扈专制的李后恨得牙根直痒。

孝宗根本没有意识到,他的强势已经让光宗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和不安,在李后别有用心的挑拨离间中,这对父子渐行渐远,光宗在父亲挥之不去的阴影下最终精神崩溃,孝宗期望的父慈子孝,也在沸沸扬扬的过宫风波中化为泡影。

结语

虽然同是内禅,宋高宗和宋孝宗的结局却大相径庭,这种同人不同命的差距,有时局的客观原因,但说到底还是个人性格的问题。

宋高宗虽然有偷懒怠政之嫌,但他的洒脱和豁达,处理关系的点到为止,无一不体现着他情商和政商的高超,这也让他赢得了孝宗的感恩和敬重,余生潇洒恣意,颐养快活。

而孝宗虽一心有为,但望念过重,用力过猛,在光宗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未竟夙愿,可惜所托非人,又有李后这样的绊脚石存在,最终逼疯了儿子,晚年的悲惨,也就不可避免了。

参考资料:

《宋史》

《四朝见闻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汉武帝为何“立子杀母”?原来是受了吕后的影响

汉武帝为何“立子杀母”?原来是受了吕后的影响

抗匈有阻力公主需和亲!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为国家奉献一生!

抗匈有阻力公主需和亲!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为国家奉献一生!

清朝的留学生是如何选拔的?都考哪些科目呢?

清朝的留学生是如何选拔的?都考哪些科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