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的一名贤才,裴潜在历史上为何不出名?

974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裴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到这个人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与我们前文中,提到的仅用一句话,化解 登基时尴尬的 ,同出一族,而且一起被时人被称为“八裴”,他的名字,叫作裴潜。裴潜,字文行,原本是河东闻喜人。当初,他为了逃避战乱,到往了 治下的荆州,不过,他虽然得到了刘表的厚待,却并不认为刘表能成大事,所以没有为刘表效力,反而在 平定荆州之后,成为了曹操的麾下。

image.png

他虽然知名度,不及曹操麾下的很多文臣武将,但是他的能力却不容小觑,曾为曹操平定过叛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公元210年的时候,曹操虽然早已平定了三郡 ,但是北方并没有完全安定,反而有乌丸王和两名大人都自称单于,并导致了代郡大乱。曹操在派同为“八裴”之一的裴秀,为新任代郡太守的同时,打算派裴潜率精兵征讨叛军。裴潜却认为,这些蛮夷之所以反叛,仅是因为心中不安,如果派兵前往,他们自然会更努力的反抗,于是他只带了少数人马相随,打算用计降服叛军。

他的“坦诚”,果然感动了这些少数民族,就连单于都跪下认罪,交还了掳走的人口和财物。不过裴潜也不是什么慈善家,他在感化胡人的同时,还揪出了与叛军勾结的十余位官员,对其进行依法处置,并用法律严格要求胡人,于是北方彻底安定,百姓纷纷归心。三年后,他任满被召还,却对曹操说,自己一向对胡人要求严格,继任者一定会放宽要求,从而让胡人对法制松懈,从而再次出现争端,甚至引发叛乱。

image.png

后来,果然如他所料,可见裴潜不仅谋略过人,还非常有头脑,是一个善于分析的人,因此,他对 的评价,也有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那么,他到底是如何一针见血的评价刘备,提晓刘备是否真仁义这一谜题的呢?

《 识鉴篇》记载: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意思是说,在裴潜看来,如果让他盘踞中原,只能生乱而不能治乱;如果让他乘机守住险要之地,足以成为一方之主。

结合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裴潜所言不虚,例如刘备在徐州这块中原大地之上,不但没有稳定发展,而是经常生乱,被 偷袭丢掉了徐州,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又再次夺了徐州,被曹操击败后,逃到 处,继续跟曹操对着干,最终无奈兵败,逃到荆州的新野。而刘备也荆州开始遇到了 ,最后凭借 ,拿下荆州四郡,借了南郡,最后西取益州,奠定了蜀汉的基础,成为一国之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

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

祖鲁战争中双方矛盾是怎么激化的?颁布了哪些条例要求

祖鲁战争中双方矛盾是怎么激化的?颁布了哪些条例要求

平定唐朝叛乱的李光弼和郭子仪最后结局如何?

平定唐朝叛乱的李光弼和郭子仪最后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