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的退休制度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有些人退休了还要被召回?
2480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 的退休制度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制度之一,公务员到达一定年龄后就会退休,同时享受国家的财政供养。其实这种制度并非现代经济社会的产物,退休制在中国的 就已经产生,并且慢慢发展成为国家的定制。
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 散文家 《复志赋序》中有“退休于居,作《复志赋》”一句。 时期,官员退休被称为“致仕”。到了清朝时期,官员退休被划分为了许多种情况,比如说:挂职升官而退休;犯了错误被 惩罚而退休;到了退休的年龄而退休等。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清朝时期官员的退休制度。
从官员的退休年龄来说的话,根据乾隆时期的制度规定:每个部门凡是年龄在五十五岁及以上的官员,尚书、侍郎等要仔细辨别,确认他们是不是真的达到了退休年龄。而官员最晚的退休年龄则是七十岁,如果,到了七十岁还不退休,那么,就要被上级部门下令强行退休。
不过,七十岁就要退休这一规定,对一些位居高职,手握大权的官员来说,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官员是不是要退休,跟这个官员的精力怎样;皇帝对他的态度;和上级官员的关系等,有很大的关系。
并且,在清朝的时候,如果,官员想要退休,一般情况下,需要官员自行向上级部门说明缘由,在获得批准后,才可以退休。三品及以上的官员,可以直接向皇帝递交“致仕奏折”,四品及以下的京官,就要通过这个官员所隶属的部门尚书,或者侍郎向皇帝请奏。
而外官,则需要通过督抚,经过吏部的审核,以求得批准。
通常来说,如果有官员的退休奏请被批准了,就要立刻清算开支补缺,然后,向皇帝请示旨意,再找其他人补上这一官位。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乾隆年间,乾隆用“ 职司赞襄”、“宣力有年”等理由,留住了一些想要退休的官员,为这些官员保留了他们的官职一个月。乾隆通过这样的方法,显示出了国家对旧臣的关怀,就算大臣要退休了,国家依然不会忘记对他的关怀。
从官员退休后的待遇上来看,官员的退休,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根据退休制度按年龄退休;
另一种则是原官退休,这种退休通俗点来说,就是保留退休官员原来的官职和品级荣誉。
而对于原来官职的俸禄,则另外作了规定。
一般来说,如果是大学士、尚书等这一级别的官员,保留原来官职退休的话,他们回到家乡以后,可以给予他们原来官职全部俸禄的优厚待遇。如果是对在职官员进行考察,凭借着原来的品级退休的话,那么,则会给予这些官员原来官职的一半俸禄。如果是上级部门商量下令退休的官员,则不给他们俸禄。
虽然,清朝对官员退休后俸禄的有无作出了如此详细的规定,但是,这些都不是绝对的。若是皇帝格外开恩的话,那么,官员有可能把没有俸禄变成有俸禄,一半俸禄变成全部俸禄。有的官员从官场上退下来以后,皇帝为了犒赏他在职期间对朝廷所做出的贡献,则会考虑给这位官员晋升头衔、晋秩等恩宠。
例如: 在位时大学士陈元龙觉得自己年事过高,难以再担当重任,于是,请求退休。而雍正帝觉得陈元龙这人平时工作兢兢业业,为朝廷做出了重大贡献,又念在陈元龙是 时期的老臣。因此,雍正帝对陈元龙追封太子太傅的头衔,让他以原来的官职退休。而这,便是官员退休 升头衔的例子。
除此之外,有退休官员晋升头衔、晋秩的情况,反之,也有官员在请求退休的时候,被皇帝认为这位官员过于骄傲,故意怠慢,然后,给予处分、惩罚的情况。比如说:乾隆五年,当时任职 的魏廷珍,用人老体弱多病的缘由请求退休。但是,乾隆却认为他担任这个官职这么久了,没有做过什么杰出的政绩,也没有为朝廷做过什么重大贡献。于是,下令见他革除官职发回原籍地。
像这样被皇帝勒令退休的情况,并不少见。
而勒令,包含的是对他人给予处罚的意思。这时,官员的年龄和身体状态,并不是影响他退休的主要原因。这种退休和官员的自陈退休,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比如:雍正时期,雍正帝发现下面的一些部门,存在结党营私等现象,就命令一些官员严查此事,一旦被查到有这样现象的官员就要被解甲归田。
在这其中,被解甲的官员就属于勒令退休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官员是因为犯了错,所以,自然而然就不能享受俸禄等待遇。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官员因为犯了错而受到其他大臣的弹劾,这时,皇帝为了保住这位官员的面子,就会让他以退休代替对他的惩罚。而退休的官员,在得到批准以后,并不是立马走人。他们必须在离开之前和自己手下的人对接好所有的工作,交代完事情后才能走。
不过,有些官员是例外,虽然他们退休了,但是,皇帝需要用到他们的时候,他们还会重新走上官场。
总而言之就是:如果皇帝不需要,官员就要退休;而皇帝若是需要,那官员就要回到朝廷上继续为国效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