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和赵括有什么不一样?长平之战中他们为何都打不过秦军?

2008

“当年血战染长平,功过至今不厌评。竖子无情杀降卒,赵王有恨愧书生。两千余载一词训, 四十万魂同日坑。天令斯文蒙此辱,中华始幸有同衡。”这是当代诗人王东满对长平一战的历史评价。这一场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大战,奠定了秦国的霸主地位,也决定了赵国注定无法打败秦国的命运。

其实,在这一场战争中,秦国也遭受了巨创。秦国历代君主都致力于发展秦国的政治、军事、经历等方面,就是为了秦国东出,统一天下。可是,总是会有那么一些国家,或是单打独斗,或是勾结几个小伙伴来合纵攻秦,导致秦国统一大业进行得非常缓慢。秦昭王时期,魏国人范雎受难来到秦国,得到了秦昭王的重用。范雎为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东出策略,秦昭王也一步步的进行着这一个方针。

赵国是秦国东出最大的障碍,可如果最初就和赵国对上,魏国和韩国一定不会袖手旁观,因为赵、魏、韩三国一体,利益相关。所以,秦国想出了联合魏国来对抗赵国的策略,并且发兵攻打韩国。只要看到了赵国发生了重大事件,秦国必然有所动作。公元前266年,赵国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继位,秦昭王趁着赵国国内局势不稳,发兵攻打赵国。赵国不敌,只能将长安君质于齐,求得齐国的援军,最终才打退秦军。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欲夺上党,上党郡守冯亭 廉颇和赵括有什么不一样? 将上党献于赵孝成王,秦昭王下令一定要夺回上党,于是发兵攻打赵国。最终,这一场秦国和赵国之间酝酿已久的战争,终于因为“上党之争”而爆发了。

赵孝成王问蔺相如,秦国有白起,赵国怎么打得过秦国呢?蔺相如认为,赵国打不过秦国,但是赵国有廉颇,廉颇经验丰富,虽然打不过秦国,但是守城的实力还是有的。赵孝成王听从了蔺相如的建议,派廉颇出征抵抗秦军。

公元前260年,秦军在王龁的带领下,发动了对赵国的战争,赵国廉颇率军抵抗。这几场战争中,赵国和秦国双方都有一定损失,但是总的说来,还是秦国的实力要霸道一些,毕竟秦军的人数要多于赵军。廉颇被王龁打得节节败退,上党没有守住。廉颇依托长平的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拖住秦军。不论秦军怎么挑战赵军,赵军就是不应战,秦军也没有办法。

这样一耗下去就是三年时间,秦国等不起,赵国却拖得起。其他几国都不敢轻易发兵参与这场战争,毕竟这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对抗,若是选错了,第二个受伤的就是自己国家。秦国属于士兵远征,也就是说秦国的军队是离开了秦国本土到赵国打仗,而赵国则是在自家守着,这样一对比,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秦军面临十分不利的境地,那就是秦军粮草的运用问题。几十万人的粮草,光是运送就需要一支数量不小的军队。如果粮草没有跟上,前方战争又失利,秦国就会得不偿失,不但打不赢赵国,还会遭受战争的反噬,被各国瓜分殆尽。赵国有充足的粮草供应,但是长久的对峙下去,两国都会耗尽自己的实力,成为其他国家共同瓜分的对象。

廉颇分析了两国的优劣形势以后,立马就判断出对赵军有利的方面,并且加以利用,不应战秦军的挑战。他命令士兵们建起壁垒,更是加强了长平有利地形的堡垒作用。在各关键战略点的位置都安排了猛将守护。

赵括被赵孝成王派来前线,替代了廉颇。军队中有许多人都不服赵括,因为赵括没有实战经验,没有战功,拿什么令手下的将士们屈服。可是,赵孝成王催促着赵括发兵,赵括不得不对廉颇的战略方针做出调整,换掉了很多廉颇安排的将军,令赵军军心不稳。随后,赵括便下令出兵,和秦军交战后败给了秦军,还被秦军围困,失去粮草。

廉颇和赵括都打不过秦国,一方面是因为秦国的实力的确强悍,另一方面则是赵国本身没有准备,仓促应战不说,朝内还有内斗。赵括迫于赵孝成王的压力,不得不出兵,可是出兵就输了。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黄巾起义”准备了十多年,为什么起义之后迅速落败?

“黄巾起义”准备了十多年,为什么起义之后迅速落败?

三家分晋后晋国就灭亡了吗晋国苦苦支撑数十年之久

三家分晋后晋国就灭亡了吗晋国苦苦支撑数十年之久

卡洛登战役: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最后决战

卡洛登战役: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最后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