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蜀汉的国情是否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为何要屡次北伐呢?

2346

发布:2024-11-28 12:31:09  来自 青春最珍贵 觅知友会员

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从公元238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先后五次发动了对 的战争。从结果上看, 的战果甚微,那么诸葛亮屡次北伐的意义又何在呢?

诸葛亮对蜀汉的国情是否有着清醒的认识?

诸葛亮对蜀国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出师表》开头讲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 之秋也,”尤其蜀汉经过 丢荆州、 夷陵兵败,蜀国成为 实力最弱的国家。经过诸葛亮五年的休养生息,益州民生得到回复,也有了近10万的北伐军队。作为实力最弱的小国,诸葛亮继承刘备的遗愿,没有想着偏安一隅,而是不断北伐魏国,这里面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image.png

诸葛亮屡次北伐背后的原因?

1.刘备三顾茅庐之情,为报先帝,以完成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与旧都的遗愿

诸葛亮在《出师表》所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可看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报答先帝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这是刘备、诸葛亮君臣之间的情谊,如果没有这份情意在这里面,估计当时诸葛亮都不会出山协助刘备。

2北伐中原,转移国内矛盾

蜀汉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在蜀地建立的外来政权。历来外来势力想要在本地站稳脚跟,离不开本地人士的支持,蜀汉如此,江东的东吴政权亦是如此。

所以在蜀汉第一阶级是荆州集团、第二阶级是东州集团(以 为代表, 以前带领的文臣武将)、第三阶级才是益州本地地集团(以谯周为代表,益州本土势力)。在蜀汉的基本国策是该执政掌权的是荆州集团( 全是荆州人)、受联合拉拢的是东州集团、被排挤打压的是益州本地集团。

image.png

由于蜀汉建国之初,拥有荆州与益州,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自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荆州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元老死伤惨重(关羽、 、 、 、麋竺等皆亡),无力继续压制强大的蜀地集团,所以必须联合东州集团。三方长此以后,矛盾日渐突出。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托孤之时,除了任命诸葛亮为"正托孤大臣"还任命李严为"副托孤大臣"。一来可以使双方互相监督,二来可以借机拉拢东州集团。况且李严也算是半个荆州集团,不与刘备定下的基本国策冲突。

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汉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而且可以使蜀汉有了 的机会。

3.以攻代守,消耗对手

自从 接受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 。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 、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三来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骑军部队实力。

对于蜀汉来说,秦岭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这有相对性,曹魏攻不进来,但蜀汉也很难杀出去。

image.png

天下大乱时,占据蜀地,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充自己的军队,意图天下,进可攻退可守。但是天下将要一统,那么蜀地也是个困龙之地,因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险山峻岭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不能大规模作战,别人伤不了你,你也伤不了别人。

两军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后方绝对会被活活拖死。最终结局是你无兵源、无财力、无民心到时只剩下投降一条路可以走。

结语:诸葛亮北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大多人反对北伐的时候,只有诸葛亮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刘备和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坚持,这是一种执着。坚持地做某一件事,或许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不可否认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与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吴三桂降清真的是因为陈圆圆吗?吴三桂为何在大顺和大清之间反复无常?

吴三桂降清真的是因为陈圆圆吗?吴三桂为何在大顺和大清之间反复无常?

张飞武艺高强,为什么会死于鼠辈之手?

张飞武艺高强,为什么会死于鼠辈之手?

曹操处死被活捉的吕布,背后原因是什么?

曹操处死被活捉的吕布,背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