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看到白起他为什么很生气?
3703
对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其实呢,赵匡胤此举是 之意不在酒!
这是在公元963年,赵匡胤先是通过 解除了武将们的实际权力,接下来赵匡胤还需要在思想上、在精神文化上对武将进行洗脑,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光荣,这样才能真正长远解除武将的威胁。于是,赵匡胤便将目光抛向了历代武将的聚集地——武庙。
武庙,它与祭祀 的文庙相对,主要是祭祀武成王 及历代良将的庙宇,始置于 开元十九年(731年),当时以姜太公为主祭,并以历代 十人从之,分别是 、 、 、 、李勣(jì)、 、田穰苴、 、 、 ,他们又被称之为“武庙十哲”。
后来,历代君王对配享武庙的成员都做过或多或少的调整,等到北宋建国时期,在武庙享受祭祀的武将人数,已经增加到七十二人,又称之为“武庙七十二将”。
在这一年的四月,赵匡胤来到了武庙,在去武庙之前,他先去文庙,在看完众多配享孔子的文臣之后,赵匡胤脸色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后他又来到武庙。前面说过,赵匡胤来看武庙绝不是 ,而是有目的的,他想要给武将们树立一个新的思想风气。
所以,当赵匡胤来到武庙之后,立马就开 了找茬模式,排在第一位的白起立马被赵匡胤拧了出来,他指着白起的画像说道:“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白起杀过降兵,这是为人所不齿的,所以不配待在武庙里受人祭祀,于是白起就这样被赵匡胤踢出了武庙。
要知道,白起从武庙创建之时,就被放在武庙之中供世人祭祀,而且是排在左列第一个,这一晃仅三百年过去,没有哪一个君王对此提出过异议,结果赵匡胤上来就拿白起开刀,显然并不是真的因为白起杀过降,因为从军事上来说,当时白起杀降是非常明智的决定,赵匡胤作为军旅出身的 ,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事实上,赵匡胤之所以上来就拿白起开刀,主要是因为白起晚节不保,尤其是他曾忤逆过 。
对赵匡胤来说,白起的这种行为,本质就是不忠的表现,所以必须踢出。只有这样才能让武将们明白,哪怕你战功再高,但只要对君王有一丝的不敬,也不配享受祭祀。总而言之,要以听君王的话为荣,以忤逆君王的话为耻。
接下来,赵匡胤便以“功业始终无瑕者”为标准,大刀阔斧地对武庙七十二将进行大调整。
于是又有22人被踢出了武庙,分别是:魏吴起、齐 、赵 、汉韩信、 、 、后汉段纪明、魏 、晋 、蜀 、 、晋杜元凯、 、 僧辩、陈 、隋 、 、 、唐 、王孝杰、张齐丘、郭元振。
与此同时,赵匡胤又重新补进去23人,分别为:汉 、后汉 、 、 、 、晋王浑、周访、宋沈庆之、后魏李崇、傅永、北齐段韶、 李弼、唐秦叔宝、张公谨、唐休璟、浑瑊(jiān)、裴度、李光颜、 、郑畋(tián)、梁 、 、 。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上面那些被踢出武庙的人,要么是没有做到 ,要么是晚节不保,要么是在道德上存在污点;至于那些被补进武庙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皇帝从 ,说通俗点,就是老实本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赵匡胤通过这样一番操作,也是向世人传达了一种新的观念,那就是北宋帝国需要的是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武将,而不是有抱负有雄心有魄力的武将。总而言之,武将要以听皇帝话为荣,以不听皇帝话为耻。
明白这一点,大家就应该能明白,赵匡胤做的这一切,其实就是为了在思想上控制武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