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胡雪岩临终前为何告诫子女“勿进白虎”?其中有什么深意
3339
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晚清的历史中,胡雪岩可谓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亦官亦商,在 的大潮中,靠着官府的背景,一度赚得盆满钵满,被称为“ ”;但人生常常不随人愿,古人云:福兮祸所依 祸兮福所伏;胡雪岩风光一时,最终倾尽心血创下的基业,成为过往云烟。
唯一留下的,只有他创立的胡庆余堂国药号,如今依旧屹立在杭州街上。
胡雪岩其人
胡雪岩道光三年(1823年)生于安徽绩溪;虽然后来胡雪岩富甲一方,但年幼时的家境并不好,胡雪岩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读书人,家有几亩薄地,勉强够吃。
但胡雪岩人穷志不短,且从小就表现出诚信的品德。
一天,胡雪岩在放牛的路上,意外捡到一个包袱,打开后发现都是银子;但胡雪岩虽然穷,并没有将其占为己有,而是捡起包袱坐在路边等失主,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最终将这个包袱归还给失主,而这个失主就是当时杭州的一位大富翁。
胡雪岩的这个举动也“招来”了幸运之神;不久,这位富商又一次来到绩溪,为表达感激之情,在征得胡雪岩本人以及家人的同意后,带胡雪岩来到杭州,跟着他学做生意,这也为日后成为“红顶商人”打下了基础。
胡雪岩在这位富商的底层开始做起,他勤劳肯吃苦,且头脑灵光,三年出师后,正式成为钱庄的伙计;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幸运之神再次来到胡雪岩的身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大贵人。
胡雪岩的贵人王有龄
王有龄是福建人,花钱捐了个浙江“盐大使”,但因不满意这个官,便计划北上继续“注资”,希望能谋一个更满意差事;但因资金短缺,连北上的路费都凑不齐,坐在杭州的一家茶馆叹息。
这一幕碰巧让胡雪岩撞见了;此时的胡雪岩也是一个“阅人无数”的人,问清情况后,胡雪岩认为此人定能成大器,便当场拿出数百两银子给王有龄,让其 进京。
果然,王有龄进京后托关系谋到一份浙江巡抚门下的粮台总办,开始逐步发迹;且王有龄也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他也见识到胡雪岩在商业方面的天分,于是资助其开了一家钱庄,即阜康钱庄;胡雪岩也自此正式开始发迹。
随着王有龄不断地升迁,胡雪岩也跟着沾光;在胡雪岩的潜心经营下,生意越做越大,杭州的多个行业都有胡雪岩的买卖。
1856年 爆发后,胡雪岩再次看到机会,与军队高层合作,大量暂时不用的军费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雪岩利用这些资金扩大生意,从中大赚了一笔。
胡雪岩总结出徽商数百年来的经验,通过“风投”,找到了王有龄这个靠山,使得他在商场 ,投入产出比奇高。
另一个靠山
除王有龄外,胡雪岩的另一个靠山是左宗棠。
1861年,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刚过,但 兵临杭州城下,情况十分危急,兼管江苏太湖军务的王有龄委托胡雪岩到上海购买军火和补给;这期间,胡雪岩结识到了左宗棠。
不久后,杭州城被太平军攻破,身为浙江巡抚的王有龄以身殉国,其职务由左宗棠接任。
失去王有龄这个靠山的胡雪岩急忙要找到新的靠山,他得知左宗棠已被朝廷欠饷数月后,连忙抓住这次机会,大献殷勤,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下,硬是在短短几天内就筹集到10万石的粮食,这让左宗棠对胡雪岩 ,得到信任。
不久后,胡雪岩被左宗棠委任为浙江的粮台总管,这是名副其实的肥缺,亦官亦商的胡雪岩在左宗棠这棵大树下,资产迅速膨胀。
由于胡雪岩的名声好,很多大小官员都愿意将钱财存在胡雪岩这里;而胡雪岩则以这些为资本,在各地设立了商号。
胡雪岩不仅是一个商人,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制造军舰,以加强海防建设;同时还协助左宗棠开发大西北地区,创建兰州织呢总局,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官办轻工企业。
胡雪岩与左宗棠相互配合,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也,与胡雪岩的帮助分不开。
协助收复新疆
1864年,沙俄和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走新疆的大块领土;当时清廷内部有两种声音,一是以 为首的阵营,认为新疆 ,不值得付出大代价去收复;另一种是以左宗棠为首的阵营,极力主张收复新疆。
清廷在反复权衡之下,支持左宗棠的观点,命其率军西征收复新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当时清廷国库空虚,短时间内根本难以拿出足够的钱支持西征,但军情又紧急...
最终,胡雪岩揽下了这个任务。
胡雪岩通过各种关系,先后向外国银行借款1800万余两白银,同时又购买了很多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送到左宗棠的军队中,还将胡庆余堂国药号研制的各类药品送到千里之外的大西北,支援左宗棠的行动。
由于左宗棠背后有胡雪岩在为他筹集资金,加上左军装备、战斗力远胜于阿古柏势力,迅速收复了新疆大块领土,彻底粉碎英俄瓜分中国领土阴谋,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事后,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高度评价了胡雪岩,为此清廷特授胡雪岩布政使衔,并赏赐象征荣誉的黄马褂,以及二品顶戴,成为极具特色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功成名就 惨然离世
胡雪岩作为一名商人,“黄马褂加身”,头顶二品顶戴,叱咤商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光荣”事迹,而且他 、开设粥厂、义塾等等,赢得“胡大善人”的美誉,可谓名利双收,事业有成。
但这样的一个人,其耗费半生心血创下的家业,却在短时间内就垮掉了,这是为何?
胡雪岩最后的结局,既有当时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政治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胡雪岩已是富甲一方,涉及当时的多个领域,加上背后先后有王有龄、左宗棠等朝廷大吏作为靠山,一路上基本顺风顺水。
但随着财富的增加,胡雪岩的野心也逐渐庞大,事业扩充得很快;当时胡雪岩想一手垄断江浙一带的生丝生意,而就此激怒了外国商人,一起对付他,就此爆发“斗丝商战”,考验着双方的极限。
但正当要分出胜负的时候,世界风云突变,西方爆发金融危机。由于消息闭塞,起初中国基本毫无察觉;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以扩大出口的方式将危机转嫁,最终导致汇率下跌,中国出口价格下跌,进口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致使胡雪岩的货难以卖出,流动资金陷入困境,由此带来的就是钱庄的资金被储户挤兑等等,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短时间就迅速破产。
告诫后代:勿近白虎
胡雪岩破产之后,给了每一位姨太太一笔安家费,让她们去自谋生路;而胡雪岩自己则靠着胡庆余堂的收入维系生活。
1885年9月,胡雪岩的大靠山左宗棠去世,两个月后,胡雪岩也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告诉子女:勿近白虎。
胡雪岩的“勿近白虎”,有着多种含义;其中最重要有两点,一是白银,二是官场。
含义一:白银
胡雪岩从年幼时的贫困到后来的富甲一方,能做到“亦官亦商”,一度成为中国首富,主要都是白银起的作用,如果没有当初“风投”王有龄,协助左宗棠,自然也就只有“商”,而没有“官”;拥有大量的钱财后,野心逐渐庞大,最终导致战略失误而破产。
所以成也银子,败也银子。
含义一:官场
胡雪岩能生意红火,顺风顺水,既有自己的商业天赋,背后更有王有龄、左宗棠支持,双方都是相互支持;例如胡雪岩在找外国银行贷款给左宗棠做军费时,中间就吃了不少回扣等等。
但胡雪岩毕竟是一个商人,虽然在商业方面很聪明,且与官场交往甚密,但不谙官理,最终成为李鸿章和左宗棠斗争的牺牲品之一;在与外国商人“斗丝”时,外国商人也暗中联合胡雪岩的对手,一起压制他。
所以,胡雪岩希望自己的后代不要太贪图钱财,迷失自我,更要远离官场的漩涡;因此胡雪岩的后人几乎谨记先人教诲,几乎很少有经商或从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