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古代北伐和南征相比为何两者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
1080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北伐和南征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历史上较为统一的王朝,大多数都是由北方人所建立,而由南方人所建立的却甚少。许多人认为是因为北方人身材高大,较为善战的原因。其实,在历史上南方人也往往彰显出令人瞠目的战斗力。如春秋末期的吴、越之兵,秦末 的西楚兵,汉末 的淮、泗精兵,南朝的 (主要来源于江淮地区),明初 的淮西军,明 的浙江义乌兵,乃至 、 时期的广西兵等等。都能充分说明,南方人并非不堪战。
那为何历史上北方政权消灭南方政权却往往显得那般轻易?如晋灭吴、隋灭陈、宋灭 、元灭 、清灭南明等等。而南方政权收复北方却显得百般艰难,除了明初北伐与近代北伐军较为成功外,而其他的北伐战役,却往往令人惆怅,如 北伐、 北伐、 北伐、 北伐、太平军的 、李开芳北伐等等。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北方多平原、开阔地,而南方多丘陵地带。南北地形的差异,造成北方集结军队及大规模动员百 较为轻便。而南方多丘陵地带,以致许多边疆地区都很难有效统治,其能动员的各方面资源也相对有限,而其集结军队及大规模动员百姓的效率也会比较低。
其二,战马多产於北方,而南方产马地却较少。战马在近代以前,是极为重要的战争资源,从 “ ”中,即可体现出战马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而先秦时期,各诸侯国通常都设有“司马”一职,“司”是掌管的意思。“司马”的本意,即是掌握马匹。而“司马”一职,即是负责军事的长官。而南方缺乏战马,所以其北伐也自然会很艰难。
其三,南方的后勤补给较为困难,“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战争最重要的是后勤补给。南方往北方征伐,而北方又较为寒冷,需要补给的物资也会沉重。而其补给又主要依赖於人力及小部分的畜力,太过艰辛且在途中的损耗太重。而南方政权北伐,为图中原恢复,也往往不会大规模就地征调粮草与民力。如 ,就喊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口号。虽会容易赢得中原的民心,但从后勤补给上,会给南方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所以,割据於江南的政权,往往不是政府不愿意北伐,而是江南的百姓不愿意北伐,以承受沉重的负担。
而北方政权南征,其后勤补给所需本身就较少,且北方的畜力又相对较多。更为重要的是,北方政权南征,通常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往往采取就地剽掠。而北方 南下更是如此,如《 》记载:辽初,军队出征,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强掠)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蒙古、金国、满清,也莫不如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把百姓当军粮的也不罕见。日本侵华,亦是采取“以战养战”的政策。
近代太平天国起义,满清让地方招募乡勇以拒太平军,然而却并不给军饷,让地方上自筹军饷。其实,就是受满清入关的传统影响。满清入关,招降许多农民军、明军的残部,让他们南征,虽并不给其军饷。却准其攻下一处,即可占有、剽掠一处,所以他们都很卖力。对 等也是照旧的策略,让其自筹军饷,说白了就是一种“剽掠许可证”。没有军饷的军队,通常都凶残成性,而史学家一直说湘军是通过收取商业的厘金以满足其军需开支。这显然是替湘军洗白的,湘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内,商业并不怎么繁茂,且处於战乱之际,极不稳定,如果依靠收取厘金的方式,早就被饿死了。
但是湘军的士兵待遇却能极其丰厚,往往能达到八旗兵、绿营兵的数倍。其实,其军需的开支都是来自於战争的剽掠。湘军在攻破九江、安庆、乃至南京等地时,都数日不封刀,任部下抢掠。所以,曾国藩在民间才获得了“曾剃头”的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