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秦始皇真的有过“坑儒”行为吗
614
很多人都不了解 真相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以其文治武功,开创大一统之先河,被后世称之为千古一帝。但秦始皇同样因其暴政被后世加以批评,其中被人诟病较多的就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统一“大一统”思想,罢黜分封、推行郡县而“焚书”,尚且不足称之为暴。但“坑儒”却被后世所有儒生抨击。但秦始皇真的有“坑儒”行为么?
1.《史记》对秦始皇坑儒起因的记载
秦始皇坑儒的起因是一个叫“卢生”的人说了秦始皇的坏话。那么这“卢生”是什么人呢?乍一听他的名字,会认为是一个“儒生”。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卢生”应该是一个方术士。《史记》中是这么记载: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卢生对秦始皇说,“我听说仙药之所以不常见,是因为仙药有灵,害怕人多,不轻易见人,希望 您的行踪居所不要让别人知道,那么仙药就自然会到来”。秦始皇认同了卢生的说法,并说,“我仰慕真人,自称真人,不在称朕”。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晚年沉迷修仙,这是一段比较典型方术士与秦始皇关于修仙的对话。卢生的身份就必然是修仙的方术士,而不是儒生了。那有没有可能是儒生为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而假扮修仙方术士呢?
这个可能性极低,秦始皇一代雄主,不可能这点眼力都没有。再者在始皇身边的方术士很多,如果有不专业的假冒,一定会被其他方术士揪出来。
这个叫“卢生”的方术士后来又干了些什么呢?《史记》是这么记载的:
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
“卢生”与一个叫“侯生”的方术一起在背后说秦始皇的坏话,说他十分残暴,对方术士不好。他俩相约离开了秦始皇身边。但这事让秦始皇知道了,于是皇帝发怒了。
2.《史记》对秦始皇坑儒过程记载
《史记》到这里的时候,就开始呈现前后矛盾、逻辑混乱了。从前文看,是修仙的方术士在背后说皇帝坏话,皇帝生气了。但 的独白却让人难以理解。《史记》是这么记载的: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秦始皇的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我召方术士用以求得仙药。现在韩众跑了,徐巿(徐福)耗费金钱巨大,仍然没有求得仙药。他们之间相互告发,我才知道这些。我待卢生等人不薄,现在居然诽谤我,说我没有德行。
始皇帝的核心思想还是不满卢生等方术士逃跑,跟儒生没有什么关系。但《史记》中的这段话出现了“文学方术士”、“方士”、“诸生”等概念。 似乎有意模糊这几个词的差别,一开始说“方士”,最后却变成了“诸生”。
皇帝发怒之后,自然就要降罪。于是皇帝让御史来主审“诸生”的谣言惑众之罪。《史记》是这么说的:
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 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 ,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 於上郡。
最终审的结果就是将四百六十余“诸生”坑杀。此时,为了将“诸生”跟儒家扯上关系,更加添加了公子扶苏的劝谏之言。公子扶苏劝谏始皇帝说,诸生皆诵法孔子。故而,最后,本次坑杀事件被后世认定为“坑儒”。
3.《史记》对秦始皇坑儒记载的疑点
通过对秦始皇坑儒的起因、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太史公记载的坑儒存在以下矛盾:
第一、《史记》记载的坑儒起因是秦始皇对修仙方士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感到不满,而到执行坑杀的过程中又是描述坑杀儒生。这是原因和结果自相矛盾。
第二、《史记》有意将方术士的概念模糊,尤其是在秦始皇独白的时候,将“方术士”说成“文学方术士”,进而又说成“诸生”。这是描述对象的自相矛盾。
第三、为了最终将整个事件的受害者引向儒生,《史记》描述了公子扶苏劝谏,将“诸生”定性为“皆诵法孔子”。这有 之嫌疑。秦初,在统治阶级眼中,儒家并不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学派。根本不可能出现杀了儒生就让天下不安的情况。这是史书描绘和当时社会环境自相矛盾。
所以,就《史记》记载而言,秦始皇“坑儒”实际上是存在诸多疑点的。而在 之前,也没有人提到过坑儒。西汉初年的 在《过秦论》中提到,“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以愚黔首”。仅仅提到了秦始皇焚书,并未直接言坑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