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商汤见伊尹》讲述了什么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2434
生于公元前1649年,名挚,“尹”是官职名,等同丞相,也就是他后来担任的职位。伊尹是生于 晚期,后辅佐 讨伐夏朝,建立 ,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据记载,伊尹在商朝为相长达五十余年,死时正好100岁高龄。
伊尹画像(网络图)
伊尹出生于有莘国,是一个奴隶。从小聪颖好学的他,一边田间劳作,一边学习尧舜的治国之道,是贵族子弟的老师。商汤听说伊尹后,求贤若渴多次带着厚礼前来聘请,可惜有莘王一直不答应。直到商汤娶了有莘王的女儿,伊尹才得以成为商汤的臣子。
伊尹来到商汤身边后,成为了他的老师继续着自己的教育事业。伊尹教商汤的主要就是尧舜之道,就是仁德的治国执政理念,此外为他策划了之后讨伐夏朝拯救黎民百姓的战略。等到夏 的暴政使他众叛亲离成为独夫后,伊尹便辅佐商汤开始伐夏,最后建立了商朝。伊尹建下大功,被封为尹,就是右丞相。从此以后,伊尹在商朝为相五十余年,经历了商汤、外丙、仲壬、 、沃丁这五代君王,不但辅佐他们,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老师。
伊尹在担任商朝的尹的期间,他主张以“调和五味”等烹饪方面的方法来治国,把商朝治理得很好,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可谓国力强盛。因此,伊尹被后来的 评价为“治大国 ”的贤相。伊尹100岁时逝世,被以天子之礼安葬在商汤的陵墓旁边。
商汤见伊尹
《商汤见伊尹》是一篇短文,讲述的是商汤听到伊尹之名后想要前去拜访,主要是商汤与他的一个手下之间为此事产生一段对话。虽然短短不过百来个字,却很好地体现出商汤求贤若渴的明君形象,此外也衬托出伊尹的才能。
商汤见伊尹(网络图)
全篇主要讲,商汤想要前往拜访伊尹,让彭家的儿子为自己驾车。在半路上的时候,彭家的儿子向商汤抱怨,说伊尹只是一个平凡人甚至还是一个奴隶,你想要见他下命令叫他来就可以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光荣了。商汤回答道,如今有一种药,吃了可以耳聪目明,我一定会很开心地去吃,而商汤对于国家而言就一服良药,你不让我去见他就是不想让我身体恢复变好。于是,商汤很生气就让彭家儿子下车,不让他给自己驾车了。
这篇短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前,伊尹只是有莘国的一介奴隶,以烹饪和研究尧舜等 君王而出名,而商汤已经继承商国,是一个大诸侯国的国王。可当时夏朝的统治者 ,对各诸侯国采取残忍的统治,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夏朝国运即将走到尽头。因此,颇有野心的商汤才如此求贤若渴地希望得到伊尹的辅佐。
之后,商汤多次前往聘请伊尹,但被有莘王反对而事不成,最后通过迎娶他的女儿才得到他的同意,成功得到了伊尹。正是伊尹的辅政下,商汤最后得以讨伐夏朝建立商朝。因此,商汤见伊尹的故事,可以和 请 的故事相媲美。
伊尹
伊尹是夏朝末年生人,商朝的开国功臣,而霍光则是西汉的政治家。两人从时间上相差有1500年左右,但在后世常常被相提并论,称之为伊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两人都历经多任君王;二是都废立过君王。
霍光辅政(网络图)
伊尹和霍光在各自的朝代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伊尹先后历经了五位商朝的 ,第一个是开国的商汤。伊尹是丞相,也是君王的老师,在太甲放逐期间还摄政过三年。而霍光则先后历经了四位西汉的皇帝,第一个是武帝 。霍光在武帝临终前就被封为了大将军大司马,之后更是独揽大权,权倾朝野。而在他们的辅政下,皇帝都还算贤明,国家也基本繁荣,因此都被后世评价为贤相或者忠臣。
不过相比身份和地位,两人被并称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都废立过皇帝的经历。伊尹曾经因为太甲不行德政、不遵法制而将其废黜,在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见其改过自新而把他迎接回来并重新扶立为王。
霍光则是因为昭帝 英年早逝又无子嗣,在与群臣以及 商议后,拥立 继承皇位。可惜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还不听劝阻,霍光只好又将其废黜。刘贺在位只有27天,史称汉废帝。之后,霍光又请来刘彻的曾孙 ,拥立他登上皇位,史称 。
伊尹和霍光两人的废立之事,都可以说是废无道而立有道的典范,所以后世往往把权臣废 称为伊霍之事。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伊尹,名挚,是商汤的右相,伊尹帮助商汤消灭了夏,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是商汤到太甲时期商朝的元老。消灭夏建立了商朝以后,将伊尹立为卿士,处理朝中政务。商汤死后,伊尹深感任重而道远,于是伊尹立 长子太甲为王并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太甲的身上。这也是伊尹放太甲的典故由来的开始。
伊尹画像(网络图)
但是太甲继位后不修德政,破坏了商汤的法制,是个暴虐的昏君。伊尹对商汤的未来很担忧,多次劝说无效后便在商汤的墓地所在地建了一座桐宫,气氛十分庄严肃穆。伊尹还为太甲写了《伊训》、《肆命》、《殂后》,《伊训》的内容是伊尹对他的告诫教导,《肆命》是教导他如何当政,而《殂后》则是当朝的政治制度。而太甲面对自己父王的陵墓,终于意识到伊尹放逐他的原因,从迷茫中醒悟过来,开始奋发图强,认真阅读体会着每本书的含义,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心思缜密,思想沉稳,勤劳爱民的人。
而在他被放逐的时期,伊尹一直代太甲管理政务;三年以后,太甲已经改变成了另一个人,伊尹便恢复其王位。第二次登位的太甲以身作则,百姓臣服,一片安宁。伊尹放太甲的典故也便从人们的口中传了开来。后来,伊尹为了褒奖太甲,特意为他写了《太甲训》,太甲还为后来的中兴打下了的基础。这便是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伊尹故里
不仅伊尹之死在历史上是一个千古之迷,他的出生其实现在也并不清楚,这导致全中国各地有好几个伊尹墓的同时,也有好几处伊尹故里,当地人都对自己的真实性 ,而且常常能讲出点历史依据,说得头头是道。
伊尹故里(网络图)
就已有历史文献来看,伊尹出生在有莘国,具体说是空桑。有一个传说,里面空桑是指伊尹的生母肉身化成的空心的桑树。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地名,具体如何现在无从所知。
现在一般认为,伊尹故里是在河南,不过只河南省就有三个地方有伊尹故里,都在争抢这个名头,其中洛阳有两处。洛阳嵩县认为自己是伊尹故里的证据是,那里的伊尹祠一个尹姑冢,此外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史料文献提到当地与伊尹的关系。洛阳伊川县则是根据伊尹母亲生活在伊水的故事为判断,而伊河全流域都在洛阳境内。
相比上面两个,开封杞县的伊尹故里被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最具有可信度。当地有一个空桑村,有关这个村是伊尹出生地的历 载有不少,还记载当地原来有一座伊尹庙可惜早就被毁坏。此外,据说当地有一条河流古时候就叫做伊水。杞县还有一个别人无法比较的证据,那就是伊尹的后裔以及他们的家谱。后代至今已经传了有140代,每一代都在家谱上有清楚的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