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的士兵为什么会出现乱象究竟是什么导致他们如此疯狂的

1257

发布:2024-12-26 17:48:04  来自 我是鹿小痴 觅知友会员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末士兵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有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它是围绕着 11年进行的时间扩散,那里面 纷繁复杂的乱象,让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个王朝毁灭之前的疯狂。这里面虽然有很多让人揪心的场景,不过真正让人感觉到触目惊心的,是明末士兵的乱象。因为明末这些士兵,他们已经变成了一群疯狂的产物。有句老话总说,老百姓是被官员给逼疯的,但是如果看完了这部作品,你会有一种感觉,其实老百姓是被士兵给逼疯的。因为按照老百姓的说法,贼人来了如同梳头,士兵来了却是剥皮拆骨。甚至有一些学者,曾经在写明末时期,发出了一句感慨,拿什么来拯救明朝的士兵?

image.png

对于这些,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关注过,因为我们只知道,明朝的混乱来自于崇祯 ,还有整个官僚阶层,因为他们混乱,压榨百姓,所以天下难以安宁,所以百姓最终活不下来。其实,上面政策的紊乱,它不会直接导致整个天下崩盘,而是因为上面政策的紊乱给了下面底层执行人物,扰乱天下的机会,这才导致了天下的崩盘。而明朝末期的士兵就是如此,他们在上面混乱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大明王朝最邪恶最可怕的人。

关于这一切,我们首先得说到 的总兵制度。无论谁在说到崇祯11年时,就会特别强调,崇祯皇帝任命的总兵虽然在平叛乱,但其实这些人物也在养着这些叛乱的人。对于这些总兵来说,只要有了战争自己就有收入,而且还能够在地方上获得充分的自主权,所以他们不断的养寇自重,而且想要捞取更多的军事资本。在此背景之下,无论是 还是 等人,他们都成为了养兵自重的人物。不过在崇祯时期,还没有出现真正造反的将军,他们是怎么养兵自重的呢?

image.png

答案是非常令人惊讶的,这些总兵他们把士兵全部都区分开来,所有服从他命令愿意跟着自己混的人物,全部把他们由士兵变成自己的亲兵。而只要这些亲兵跟着自己,他就会不断的在分军饷的时候进行区别待遇,只要跟着自己混,能够拿两份的军饷,而且会得到优先的功劳上报的权力。所以那些亲兵都成为了将军们最坚实的信徒,他们在将军在位的时候跟着将军打天下,在将军不在位的时候,就跟着将军去往他的家乡。

image.png

按理来说这个制度虽然有问题,但是为什么会导致底层士兵的疯狂呢?问题就出在,既然区别待遇的,那么肯定会有人发财有人吃亏。亲兵们都获得了最优厚的待遇,那么其他的士兵就没有这些待遇,甚至他们连工资都没有。于是按照历史学家的分析,明朝末期80%的士兵,只能三个月拿一次军饷,并且有时还会还被人克扣一半,他们连保证自身存活都存在问题。这些士兵又不敢与亲兵作战,毕竟战斗力不行,而且也不敢与总兵对抗,毕竟自己能力不够,所以他们只能够把目标盯到那些没有武器又打得过的人身上。

image.png

这些没有武器的人是谁呢?答案肯定就是老百姓了。既然那些官员们不愿意给士兵们上升的机会,不愿意给他们花钱,那么这些士兵就会自力更生。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开始把屠刀伸向老百姓,很多老百 被无情杀害,然后用他们的人头去换取功劳。由于总兵不想把士兵逼得太惨,所以只能默认之,于是这些士兵也能够通过掠杀老百姓的方式,获得上升的机会。

有了功劳以后他们还要钱财,所以这些人把老百姓当成了自己的狩猎物,对那些长得有姿色的女人他们直接进行侮辱,而对于那些比较有钱但是没有势力的富商之家,他们就会大肆的抢劫。于是就有了贼人来的时候,这些人被抢掉了钱财,但是士兵来了的时候,他们不仅要丢掉性命的说法,而且还要丢掉自己口粮的危险。当这些士兵进行疯狂的掠夺时,上面的官员却不愿意进行制止,因为官员要养自己的亲兵,所以他容忍这些士兵进行放纵,而上面的统治者又不明白百姓的情况,所以就出现了一种看起来皇帝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置之不理。

image.png

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士兵变成了比贼人还要可怕的存在,老百姓在绝望之中只能反抗,于是,农民起义军人数越来越多。

image.png

所以,学者在研究明朝灭亡的时候认为,上层统治者导致国家的混乱,但是底层的士兵却是导致老百姓绝望国家崩坏的根源。这也正应了学者的那句感慨,拿什么来拯救你们明朝的士兵?若天下到了这样的地步,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哪些朝代设有两京制度?明朝的两京制度管理方式怎么样?

哪些朝代设有两京制度?明朝的两京制度管理方式怎么样?

春秋时期的诸侯是怎么对待周天子的不听话,就饿你肚子

春秋时期的诸侯是怎么对待周天子的不听话,就饿你肚子

海洋比陆地更重要:罗马帝国第一个证明这一点

海洋比陆地更重要:罗马帝国第一个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