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雅乐与清乐为何会引起隋文帝的注意隋文帝是如何结局这场争论的

2887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雅乐与清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桥梁,哪怕语言不通,肤色不同,只要能共享同一首音乐,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信任。中国古代对于音乐的重视,可以说是冠绝诸多艺术形式,只有文章能与之并列。

中国古代儒家所讲究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就包含着音乐。将君子六艺拆开来看,其中只有礼、射、御、书、书都是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只有“乐”是关注人们精神世界的,由此可见古人对音乐的重视。

这种重视还体现在古代王朝对于正音雅乐的追求上,所谓的正音雅乐,就是在国家祭祀之时奏响的音乐,他不仅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礼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拥有纯正的雅乐,更是成为王朝合法性建设的重要支柱,只有那些掌握着纯正雅乐的王朝,才可以说是得到了王位合法的传承。

开皇年间的“开皇乐议”,就是关于雅乐的一场正统之争。

一、 结束 分裂的局势,急需一种能够加强自己王朝合法性建设的雅乐,而当时使用的雅乐又是传承自少数民族建立的 ,不能满足隋朝统治者的需求

image.png

杨坚画像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建立大隋朝,其后八年,于589年平灭南方的陈国,中原大地总算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南北分裂,重新归于统一。

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积极回复民生,国内统治逐渐安定下来以后,他开始加强政权的合法性建设,因为隋朝并不是农民起义推翻之前的北周政权的,杨坚本质上是通过 擅权的方式坐上皇位的,所以政权的合法性建设,对于新生的隋朝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要加强政权的合法性建设,就必须在各方各面都让大家认可你这个政权的正统地位,这时候祭祀天地用的雅乐问题,就显示了出来。

隋朝建立的时候,刚好经历过长达百年的战乱,边疆少数民族多次入侵,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加速,在隋朝原本的雅乐之中,包含着大量外族音乐元素,这当然不能让人信服,你自称自己的王朝是华夏正统,却连祭祀天地祖先用的音乐都是外族人的,怎么能服众呢?

在此基础之上,大隋王朝的雅乐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的事情了,隋文帝命令当时的太常卿牛宏等人休整雅乐,但一直不能成功,隋文帝为此非常生气。

《 》之中记载,隋文帝曾生气的对牛宏等人说:

“朕受天命七年,乐府犹歌前代功德邪?”

我都当 七年了,国家祭祀音乐还用的是前朝的音乐,关键前朝音乐如果是 的就罢了,北周政权还是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这岂能忍受?

于是隋文帝下诏,在朝野内外寻求懂音乐的人,就不信偌大一个国家,还找不到几个能休整祭祀音乐的人才。

其后很多人上书言及此事,想要为隋文帝解决这个烦恼,然而大家众口难调,各有各的说法,还是不能达成统一,这也就是“开皇乐议”的由来。

二、 经过长时间的僵持之后,隋文帝从自己喜好出发,确定了“黄钟一宫”雅乐基础,结束了这场关于雅乐的议论

image.png

只是一个祭祀用的音乐,为什么这么难以确定,非要一堆大臣讨论好几年还不得结果呢?

《隋书·音乐志》记载:

“开皇二年,齐黄门侍郎颜之推上言:‘ ,其来自久。今太常雅乐,并用胡声,请冯梁国旧事,考寻古典。’高祖不从,曰:‘梁乐亡国之音,奈何遣我用耶!”

大概意思就是说有个叫颜之推的大臣上书,说咱们汉人的礼仪和音乐被破坏已经很久了,现在重新建立了王朝,有专门的音乐机构负责此事,应该按照梁国的例子,在古典典籍之中寻找,确立祭祀用的雅乐。

隋文帝还是不高兴,说梁国用他们的祭祀音乐,最后都灭亡了,你怎么还让我用他们的音乐了,还是再考虑考虑其他的吧。

image.png

颜之推画像

颜之推在那时可是个名人,他是孔子的弟子颜回的后裔,就是那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贤哉,回也!”的颜回,连孔夫 夸的弟子。

实际上人家颜之推说的不是没有道理,自从魏晋南北朝时期 之后,汉族纯正的雅乐,确实是被梁国继承了,奈何隋文帝嫌弃人家不吉利,不爱用,那也只能再继续研究了。

由此你就能看出,所谓的“开皇乐议”迟迟定不下来,实际上是隋文帝这个门外汉胡指挥,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想法做事,说是要汉族的雅乐,但他还得让这个雅乐听他的。这就好比前段时间网上那个让“画出 的黑”的段子一样,黑色几千年来就在那里放着,可是人家觉得不行啊,那你有什么办法。

那么这个问题最后怎么解决呢?说起来有点好笑,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叫何妥,他是个西域商人的后代,他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其中说了这么一句:

“黄钟者,以像人君之德也。”

随文帝一听,这说的对啊,所谓黄钟大吕,“钟”自古以来就是天子的音乐,就它了。于是决定以黄钟作为整个雅乐的核心,即后来的“黄钟一宫”的说法。最核心的乐器定下来了,纠缠了好几年的开皇乐议,也就由此而结束了。

三、 “开皇乐议”最终以 “黄钟一宫”作为雅乐的基础,符合祭祀音乐的特质,同时大讨论加速了民族音乐的融合,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image.png

前文从统治者的角度说了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要坚持修正自己的雅乐了,接下来仅从音乐的角度,简单的聊聊为何隋朝必须要修改雅乐的意义。

南北分裂以后,北方常年为边疆少数民族所统治,传统的王朝雅乐已经被胡音所代替,而南方所在的 朝偏居一隅,其音乐虽然传承自雅乐,但在江南烟雨的侵蚀下,已经逐渐演变成清乐。

所谓的清 雅乐,说起来很复杂,但是简单粗暴的理解一下,雅乐就是交响曲,国家大殿的时候所用的宏大音乐,清乐就是民间流行曲,双方在音调音阶上都有不同。

按照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的五音划分,雅乐主要以“宫”音为基础,而清乐则以“角”音为基础。换成现代乐谱中的名词,就是雅乐以1(dao)为基础,清乐以3(mi)为基础。

对音乐不熟悉的人可能很难区分这两者的差别,可以用两首儿歌代表一下去理解。儿歌《小燕子》,就是那首“小燕子,穿花衣……”的儿歌,是宫调式音乐。而另一手儿歌《春天在哪里》,则是以“角”音为主调的音乐。

image.png

仔细听这两首歌曲,就能分辨出宫调音厚重大气,和缓悠扬,而角调音明快婉转,变化丰富。作为一个国家的雅乐,是要在祭祀的时候用的,这个时候用清乐显然不太合适,而改成宫乐,则要好很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将,虽然隋文帝和何妥这两人一个任性,一个根本就是外族人,但在众多其他大臣的调整下,也算是歪打正着,以“黄钟一宫”作为基础,就是以宫调音做基础,是符合祭祀用乐的乐礼的。

虽然隋文帝辛苦一番也没能让隋王朝长久下去,仅仅几十年就被 取代,但他关于雅乐的这种修正,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下继承。

同时,在“开皇乐议”之中,各种胡乐、清乐等非正式场合所用的音乐,也被更多的人所理解,接受,最终加速了中国古代各民族音乐融合的过程。

正如前文所说,音乐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各民族之间,上层的雅乐和下层的俗乐之间的这红融合,无疑对加速民族团结,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

四、结语

“开皇乐议”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雅乐纯正的一次罕见规模的大讨论,其建立在南北朝分裂,多年的战乱使秦汉文化与其后的唐宋文化出现断层的基础之上。

从本质上来讲,封建统治者代表 重视音乐的问题,实际上是重视自己王朝的合法性建设,并非是像后世的 那样真的喜欢音乐。但从效果上来讲,隋文帝歪打正着,建立了“黄钟一宫”的雅乐体系,实际上是在符合中国古代雅乐乐理之上的发展继承。

同时,随着“开皇乐议”而进行的对于全国音乐的大讨论,又促使当时各民族,各阶层的音乐融合,从而加速了中国古代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可谓是功在千秋。

参考文献:

《礼记》

《隋书·音乐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揭秘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后,长孙皇后必须上榜

揭秘中国历史上的四大贤后,长孙皇后必须上榜

二战有支军队,全军500多人被俘,只是因为这个理由

二战有支军队,全军500多人被俘,只是因为这个理由

埃厄边境战争结果怎么样?分别对两个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埃厄边境战争结果怎么样?分别对两个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