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暴死,这背后到底有哪些谜团?

2880

发布:2024-10-23 18:16:14  来自 龙殿ゞ霸者 觅知友会员

“ ”“ ”谜中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北宋开国 暴死,他弟弟 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传言赵光义谋杀兄长而 。这段故事正史、野史中都有记载,但各不相同,给后世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也成为一个绵亘千年的历史谜团,至今也没有解开谜底。

丞相脱脱主编的《 ·太祖本纪》记载极简:“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对赵匡胤死因只字未提。

image.png

宋代僧人文莹所著《续湘山野录》中的记述流传最广: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身边的宦官和宫女都被屏退,远远地看见烛影下赵光义不时起身离席,有不胜酒力的样子。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戳,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光义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就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这段记述语气含糊,文辞闪烁,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但也有很多人据此推断宋太宗“弑兄夺位”,理由就是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 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在难以摆脱弑兄篡位的嫌疑。 《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赵光义“弑兄”的细节,这也使很多喜欢听故事的人 、津津热道。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语录体笔记《涑水纪闻》却极力为宋太宗辩解,他是这样记述的:宋太祖驾崩,已是四鼓时分,宋皇后派内侍王继恩召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跑到开封府去召晋王赵光义,赵光义的的亲信程德玄已经在门口等候。赵光义得知消息大惊,说:我与家人商议一下该怎么办。王继恩劝他赶快行动,以免被他人捷足先登。赵光义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三人急速进宫。

皇后听说王继恩回来了,问道:“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回答:“是晋王来了。”皇后见是小叔子来了,知道大势已去,马上乖巧地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管家是对皇帝的称谓)”。赵光义安慰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这段记述表达出一个核心意思:赵匡胤死时,赵光义根本就不在寝殿,不可能弑兄,而且宋皇后也把一家人托付给了赵光义。司马光是北宋人,又是位治学严谨的史学家,按理说他的记述可信度应该比较高。但想到政客文人历来有 “为尊者讳”的传统,也不能排除司马光刻意为皇家遮丑的企图。

image.png

宋太宗赵光义

近世对于赵匡胤的死因,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有人从医学角度出发,认为赵匡胤死于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还有人认为“烛影斧声”只是一次偶然事件,起因是赵光义趁哥哥赵匡胤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妃 ,被哥哥发觉遭到叱骂,赵光义害怕了,就对哥哥下了毒手。这种说法跟 弑杀父亲 的传说如出一辙,但都没有确凿的依据。

image.png

花蕊夫人

套着“烛影斧声”这个谜团,还有一个“金匮之盟”的谜团未解,堪称迷中之谜。“金匮之盟”是赵光义登基后抛出的,用来证明他继位的合法性,大意是说母亲杜 临终之际,召 入宫记录遗命,太祖赵匡胤也在场。杜太后问赵匡胤何以能得天下,赵匡胤说是祖宗和太后的福荫,太后却说:“你想错了,如果不是 把皇位传给年幼的儿子,使得君主年少、人心不安,你如何能取得天下?你应当吸取教训,有朝一日先把帝位传给光义,光义传给光美,光美再传给你儿子德昭。这样,国家始终有年长成熟的君主,才是社稷之福。”赵匡胤哭着接受了母亲的遗命。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成誓书,藏于金匮之中。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金匮之盟”的迷雾也未能揭开,很多人认为是赵光义和赵普杜撰出来掩人耳目的,要不“金匮之盟”为啥不在赵光义登基前拿出来,这不是更有说服力吗?登基后才抛出此说,明显是编造谎言堵住悠悠众口。而且,赵匡胤的大儿子 三年后无端自杀,小儿子赵德芳也莫名其妙死亡,赵光义还不断迫害弟弟赵光美,使其抑郁而终。嫂子宋皇后死后,也不按皇后之礼安葬。如此种种,证实了赵光义确实心里有鬼。

历史迷雾重重叠叠,探究真相有时非常困难。综合各方史料,笔者认为,赵匡胤属于突然死亡,死因不明。但赵光义勾结內侍、篡位登基的可能性极大,“金匮之盟”是一编造的谎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马王堆出土的女尸是谁?马王堆墓主老太太名字搞错了是怎么回事?

马王堆出土的女尸是谁?马王堆墓主老太太名字搞错了是怎么回事?

明宪宗为何不愿与大臣交谈?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宪宗为何不愿与大臣交谈?他是个怎样的人?

中国最高的大桥在哪里?它的高度达到了多少?

中国最高的大桥在哪里?它的高度达到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