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一败再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3177
自从德国对苏联发动突袭,苏德战争爆发以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苏联就损失数千架飞机,两万多辆坦克,有三百多万苏联军人被俘,有一百多个师被德军打残或歼灭!德军深入苏联境内达1000多公里。苏联大块的国土被德国人占领,有当时苏联全国人口40%之多的苏联百姓,生活在沦陷区,被迫接受着德国人的残酷统治。
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庞大对手,并拥有大批装备精良的军队,和先进国防工业做支撑的国家,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连连失败,被德国人打的损失惨重,难以招架呢?
我认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之所以一败再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苏联以 为首的高层统帅部,在判断德军的战略意图上,完全失误,甚至一点都不挨边!虽然斯大林也考虑到苏德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也做了一些战前准备,但并没有充分认识,深入理解德国侵略的总方针。
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与其说斯大林比较看重这一条约,到不如说他寄希望于此条约。他采取忍让的态度,很怕因为一点点的小事,给德国人发动战争以口实!这一点就如同中国的 一样,明知在那个时候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但又寄希望于国联调停。
甚至到了苏德战争以前,斯大林还是紧紧抱希望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这一点看,毋庸置疑,在战争爆发之前,斯大林主观上采取的还是消极防御的态度。
苏联的作战军队,直到这场大战爆发前的三个小时,才收到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于是军、师、旅、团各级仓促传达、各级紧张指挥、各级忙碌的进行战时调整和准备,可还没等苏联军队反应过来,德军就迅猛的压了上来,战争爆发了,苏联完全是仓促应战,岂有不败之理?
再有就是,斯大林和苏联军事高层,将德军的主攻方向完全搞错了,这也是初期失败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发动一场侵略战争,无外乎是想侵吞它国的经济、能源,用这些转化为实际能量在支撑战争的进行,获取更大得战争回报!
斯大林的想法也是如此,他认为,德军主攻的方向应该是西南,那里有顿巴斯的煤、还有高加索、乌克兰的石油和粮食。所以斯大林布置了主要的兵力,在西南方向进行防御。可事实上恰恰相反,狂人 ,之所以称为狂人,就是因为他不按正常的理性思维出牌,他选择的主攻方向在中央,其作战意图就是用闪电战的特点,一路 ,直逼莫斯科,采取速战速决的作战思想!
这一作战意图,直到苏德战争爆发的那一天,斯大林还固执的认为中路攻击,属于佯攻,在中路起到牵制吸引苏联军队的目的,主攻方向还在西南!直到战争爆发一个星期以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抵近第聂伯河的时候,斯大林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希特勒这个疯子真实的作战意图。这个时候苏联慌乱中调整军事部署已经很被动了!前方交战的苏联军队,已经与德军接触上了,其反应能力大大减弱!
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之所以付出惨重代价的另一点原因就是,经济方面的原因。
在战争爆发两年以前,苏联就已经做出了把苏联西部的工业企业,向东迁移的决定。因为那个时候苏联的主要军事经济、工业生产力,都在西部地区。工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没有装备工业,军队装备就得不到保证!国家就没有硬实力!这样一个道理,似乎苏联并没有十分看重,直到苏德战争爆发之时,苏联全国20%军事工业仍然在西部地区没有东迁,当然这些后来不是被德国军队摧毁,就是被德国军队加以利用。
还有就是,因为斯大林主观判断失误的原因,苏联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国民经济没有转入战时需要。
战争突然爆发,随着工业企业的减少,能源的减少!工业生产力就被大大的削弱了!所以战争一天天的进行,一天天的消耗,伴随而来的不是增加编制,增加武器弹药,反而是在逐渐减少弹药的补给量,部队由于装备带来的限制,不但没有扩编,反而进行了缩编。
苏联各军、各师汽车、坦克、飞机的配给,也都大大减少,以当时的苏联步兵师为例,战前全师一次炮火齐射,所需的弹药是1400公斤,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没有那么多炮弹补给,调整为一次炮火齐射,所需弹药为350公斤。这样不难看出,每个师的炮火能力,比战前减弱了三倍。
战争爆发一个月后,苏联就明显的感觉装备工业已经 ,由于汽车、坦克、装甲车,生产量的减少,苏联被迫在全国范围内撤销机械化军,以骑兵代替快速反应部队,担负远距离快速奇袭的作战任务。
最后一点,就是由于苏联内部原因,所带来的军事领导指挥上的缺陷。
战争爆发的两年以前,全军大批大批参加过实战的优秀军事干部被否决,反之提拔上来的军官,不论是其军事理论,还是实际作战经验,都不比之前的军官!
所以这些荒唐的做法,给之后苏德战争中,尤其是战争初期,苏联军队的战时指挥,和平时的军队建设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无异于自毁长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