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之后为何大清迅速衰落?清朝的经济是怎么崩溃的?

4063

发布:2025-01-02 19:38:51  来自 浅夏丿初晴 觅知友会员

之后为何大清迅速衰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对于近代清王朝衰落缘由的探讨,可以说是社会大众最为热心的近代史话题之一。然而,无论是封建制度的衰落,还是传统社会形态的桎梏,亦或是思想文化上的闭塞,都不失为清王朝中道衰落的一种解释。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就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数十年前,大清军队还曾经横扫准噶尔、平定大小金川乃至于入藏翻越喜马拉雅平定廓尔喀叛乱。 的“ ”在前, 之后的 为什么衰落的如此迅速?

image.png

图/清朝平廓尔喀之役图

01 需求的恐怖增长

清朝国家的形成过程有其内在的动力。尤其就入关之后来说,源自内地各省的自身财力,决定并制约了其边疆的形成和稳定程度乃至于整体国策国力。

清王朝在财政需求侧在“ ”后段一直保持着巨大的优势:其一,国力远胜于周边任何国家,边患基本不复存在,地缘战略安全有保障;其二,清朝统治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内地人口的同质性,降低了维持社会秩序的代价,政府在军事和行政方面的花费有限,基本稳定在3000万两-4000万两,所以长期保持了较好的财政状况。

初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是清朝财政需求侧的转折点。这场战事持续9年(1796—1804),波及中原和西北5个省份。为了平乱,清政府共耗费1.5亿两,年均1666万两,户部的盈余从乱前的近7000万两持续下滑,到了1801年已不足1700万两。即使跟上个世纪相比,也是很低的水平,相当于财政库存当量降低了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可以说一场内地的白莲教起义几乎挖空了康乾盛世积攒下来的家底。

02 供给侧失衡

在供给侧方面,也就是财政收入方面,清朝财政资源的可获得程度较为单一,也就是单纯的田赋。按传统视角来说,以中国数千年传统延续下来的小农经济生产率低,产生的经济剩余很有限。

image.png

图/小农经济

但是,清王朝的盛世滋生人口以及恐怖的开垦田地数(附加明末传来的新粮食作物种植),在清王朝清晰的“ ”政策的刺激下,逆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经济能量,其庞大的数目足以应付政府的常规需求。

在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全国每年的田赋收入大约为3000万两白银。同时,由于间接税(盐课、关税等)的增加,清朝国库的总收入从1700年前后约3500万两白银,增加到18世纪后半期的4000多万两。由此来看,清王朝正常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乃至于盈余。

image.png

图/清代人口发展

然而,财政供给层面的要求同样严格,即要求缴税群体稳定且有钱,而一旦人口的增长达到一个临界点,耗竭了国家经济剩余,纳税人便很难照旧缴税,国库 ,盈余日渐枯竭,甚至产生亏空。清朝后期的人地矛盾无法调和,导致了清朝即使不增加单位土地赋税,但是人均土地拥有量的减少就会相对增加赋税的负担。

另外,乾隆后期开始的鸦片流入,逐渐导致中国从 开始的白银盈余转向大量外流,银钱比较一路上扬,从而也变相增加了清王朝的赋税强度。于是,清王朝的稳定税基逐渐瓦解,供给侧开始走向崩溃。

image.png

图/鸦片侵入中国

03 亡于供给需求失衡的大清

上文所述的清王朝财政供给与需求明显存在着暂时性与不稳定性,很容易受到社会发展瓶颈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这种清朝财政构造中的低度均衡机制,边说明其边陲用兵的可能性和有限性。

当这一机制处在持续盈余的过程与节点上时,就塑就了中国在18世纪所展现的前所未有的强盛国力,然而当这一均衡在遭遇国家发展加速度失衡时,又为日后走向衰落埋下了伏笔。到19世纪初时,大清国库已经入不敷出,而外患却不断加剧,内部人地问题带来的社会矛盾又无法调和。多重作用下,大清不亡也是不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屡试不第的杨秉琦,为何却怪罪自己的同窗好友?

屡试不第的杨秉琦,为何却怪罪自己的同窗好友?

吕布死前对曹操大喊了哪六个字?曹操为何没有听他的话

吕布死前对曹操大喊了哪六个字?曹操为何没有听他的话

刘备为什么不听众大臣劝阻,执意发动夷陵之战?

刘备为什么不听众大臣劝阻,执意发动夷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