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到底是怎么被选中的?
706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 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以 之智,他所钦定的接班人绝对不会是庸庸碌碌之辈,而姜维也确实是自己那辈人当中的翘楚。那么,师承诸葛亮,让这位蜀汉丞相愿意把北伐大业托付给他的姜维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何他先后多次发动北伐,但是都徒劳无功,被人们指责是白白浪费民力财力,甚至诸葛亮的儿子 都悔恨自己"外不能制姜维"呢?
姜维生于建安七年(202),是天水郡冀县人氏,他幼年丧父,于是独自供养老母,靠才学被州里征辟为了从事。后来,朝廷念在其父姜冏为平定叛乱而战死沙场,便封其为天水郡参军,由此,姜维才开始认真接触军事。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接触参军事务后,姜维的军事天赋很快就得到了展现。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军北伐,而姜维所在的天水郡正好是其攻打目标。
当时,姜维正跟着天水太守马遵等人在外巡查,听说诸葛亮来了,都打算先回城组织防守。结果,马遵等人仓促进城后就紧闭城门,姜维无法进入,随后,连他的老家冀县也以防备诸葛亮为由不让他入城。无奈之下,姜维只好投靠了诸葛亮,在《 演义》中,罗贯中还加上了诸葛亮设计收服姜维的剧情,让这段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姜维投诚后,诸葛亮对这个后辈十分欣赏,当即"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另外,他还在给 等人的书信中夸赞道:" 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也就是说,在戎马半生的诸葛亮眼中,姜维忠实勤勉、思虑谨慎、精通军事、胆识过人,最重要的是,他心存汉室,有着克复中原的信念。总之,在诸葛亮的心目中,姜维就是上天赐给蜀汉的一丝希望,因此他倾力培养,想要将自己未竟的事业托付。
因为积劳成疾,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234)病逝,而姜维则先后被蒋琬、 节制,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北伐。
蒋、费掌权期间,姜维的军事行动基本是平定小规模叛乱、偶尔收编一些少数民族。直到费祎被刺杀,姜维终于得以随心所欲,延熙十六年(253)的夏天,他率领数万兵马北伐南安,可惜粮草不足被迫返回;第二年,姜维再度出兵,这次他大败魏军,将河间、河关、临洮等地的百姓迁回了蜀汉的境内,补充了一些因战争损失的人口。
又过了一年,姜维再次北伐,这次他"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眼看就要在一次次胜利中接近心中复兴大汉的目标,但延熙十九年(256),在与魏将 的较量中,姜维败下了阵来。这一方面是由于本来约定会合的镇西将军胡济没能如约而至,但也体现出了姜维在面对强敌时的无力。
这场失败后,蜀汉兵马损失惨重、士气大减,而姜维更是之后多次被邓艾击败。最终,尽管姜维死守剑阁,挡住了曹魏大军的主力,但成都还是被 的邓艾所攻陷。姜维本想联合钟造反,伺机复辟蜀汉,但他们二人最终都被曹魏将士杀害。可以说,姜维的北伐输多胜少,损失多而获利少,不过,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其实有很多。
首先,蜀汉本就势力弱小。和曹 比,蜀汉的人口、土地、物资只不过是其几分之一,想要以弱胜强就连诸葛亮都很难做到,何况是实力比不上诸葛亮的姜维。其次,那便是姜维及蜀汉将士的总体质量比不上人才济济的曹魏。人口基数大得多的曹魏更容易出人才,而相比之下,蜀汉从上到下大多都可以说是难堪大用。
最后,失败的原因在在于蜀汉内部宦官 与右大将军闫宇勾结,他们一直想要废掉姜维,彻底把控大权。因为害怕陷害,领兵在外的姜维在后期始终不敢回成都,而小人作祟还是让他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和打压,难以真正专心对敌。
结合这些因素,我们再将蜀汉与曹魏对比,很容易就能得出前者必然败亡的结论,而这,显然不能过多的责怪于姜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