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坐拥天下军队强大粮草富足朱棣藩王一个是怎么打败朱允炆的

1309

对 被打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 驾崩,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 ”。建文帝即位后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强大的 势力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皇权统治”。最后,建文帝在 和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开始实行“削藩政策”。随后不久,蓄谋已久的燕王 便打着“ ”的名义,发动了 ,与建文帝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皇权争夺战。

最后的结局我们也都知道了,燕王朱棣顺利攻进南京城,登基做了皇帝,而建文帝朱允炆则因失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image.png

靖难之役地图

关于靖难之役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基本上都很清楚了,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在建文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矛盾并不尖锐,况且建文帝才是天下的共主,其正统性比朱棣要高得多,支持他的人也很多。

按理来说,这样一个坐拥天下,且军队强大粮草富足的朱允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输给一个藩王的,可为何最后还是失败了呢?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那么这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笔者归结下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image.png

明成祖朱棣

一、建文帝优柔寡断的性格

根据《 》记载:建文帝“聪颖好学,性至孝”,“性聪颖,善读书,然仁柔少断”。朱允炆出生之时, 各方基本上都已经安定下来了,朱元璋留给他的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清平的天下。但也正因为朱允炆出生安乐,未能经历老一辈艰难的创业历程,整日与诗书相伴,身边自然也都是一些文人墨客。虽然在 去世后,朱元璋经常让朱允炆参与到朝政中来,但当时的明朝廷已经是“风平浪静”的了。

而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朱允炆,便逐渐养成了仁厚,且优柔寡断的性格。这一点,从他在朱元璋时期所说的削藩主张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其言曰: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又其甚则举兵法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后来朱允炆的削藩之计应该是其无奈之举,他的优柔寡断和宽厚仁慈的性格可见一斑。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导致了他在靖难之役中接连失利,最后兵败而逃!

image.png

朱允炆

在笔者看来,朱允炆从即位之初就视朱棣为建文朝的“心腹大患”,梦寐以求都想除掉他,但由于缺乏有力之措施,还时不时念及骨肉亲情,最终致使朱棣实力不断坐大,与建文帝对抗的资本也不断增加。

此外,朱允炆在思想上轻视朱棣,认为北方兵不足忧,整日与 讨论国家的法度,等到形势与自己不利时,他才开始选择兵戎相见。所以,朱允炆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是造成他失败的一大原因!

image.png

二、建文帝无得力的文臣武将

在建文帝时期,文臣武将十分缺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朱元璋为了维护老朱家的统治,大肆屠杀功臣所致。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案和 案了,仅这两大案件,受到牵连者不下于五万人,朱元璋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朱家王朝的统治,但也给建文朝带来了严重的人才危机。因此在建文朝初期的时候,朝中有才能的文臣武将屈指可数。

关于这一点,在《明史》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元功诸将相继尽矣,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中言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

由此可见,建文朝人才的缺乏程度!所以在战争初期的时候,建文帝只能派遣古稀之年的长兴候 出征,但结果却 。内乱之中,如果没有杰出的军事人才,也就不会有正确有效的军事战略和指挥能力。

image.png

至于文臣,建文帝所能依靠的只有齐泰和黄子澄等人。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人确实有一定的才能,但是却不能够做到深谋远虑,做事情循规蹈矩,不能贴合当下时局的变化,因此也算不得大才。更何况,齐泰和黄子澄在很多问题上意见都不一致,争论时有发生。

此外,这两人也并非是 的臣子,在南京危机之时,齐泰跑去了广德,黄子澄逃去了苏州。就连那个被朱棣“灭十族”的方孝孺,也不过是一个“志在复古”的书生而已,在关键时候甚至是称病不起。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建文朝中无挑大梁的武将,也没有能为他出谋划策的文臣,致使建文帝在遇到强敌的时候不能够有效的抵抗,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建文帝最终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了!

image.png

三、建文帝的竞争对手太过强大

在朱元璋的所有儿子中,除了早年病逝的皇太子朱标之外,就当属燕王朱棣的实力最强了。当然了,这种实力并非只体现在兵马的多少,更多体现在这个人的文治武功以及领导能力等多个维度上面。

从军队实力上来看,虽然朱元璋在设立藩王的时候有着明确的法令:“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但各个藩王的军事权力却始终没有触动,并且还不断得到了强化。朱棣所在的封地是北京,这一地区在当时是 的都城,连接着塞北。朱棣在此地多次与元朝残余势力打仗,并大都取得了成功,这不仅积蓄了实力,同时也为他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image.png

所以,朱棣手下的将领皆是一些能征善战之人,而手下的谋士更能为他出谋划策,再加上朱棣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卓越指挥才能的人。因此,在这场皇室内部的夺权斗争中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建文帝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不失败,还真有点说不过去!当然了,如果建文帝能像 那样,且还有像杨谦、 这样的人才的话,那么朱棣也未必能取得成功。但历史毕竟没有如果!

image.png

朱棣——剧照

小结

基于上面三种原因,建文帝最终在靖难之役的权力斗争中惨败而逃。当然了,除了上述三个原因之外,实际上还有很多,比如建文帝削藩政策的失误、征讨方式的错误等等,都是导致建文帝最终失败的原因。

总的来说,建文帝的失败既有客观的历史原因,也有个人主观的失误,简言之就是由内外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而并非只是他一个人或者是上面的某个原因单独决定的。

当然,在这其中也存在有历史的偶然和必然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明史》、《明成祖实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揭秘古希腊的哲学家麦里梭的思想是什么?

揭秘古希腊的哲学家麦里梭的思想是什么?

武则天退位之后为何不到一年时间就死了难怪史书都不好意思记载

武则天退位之后为何不到一年时间就死了难怪史书都不好意思记载

历史上暴君最多的朝代!明朝的皇帝有过哪些“暴君”行为?

历史上暴君最多的朝代!明朝的皇帝有过哪些“暴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