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刘毅与刘裕是什么关系?就算是兄弟在权力面前也会反目成仇
4543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毅与 是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落得兵败自杀,但是,却对当时的统治者震动不小。而且,伴随着卢循的死,南、北方的敌我矛盾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刘裕跟刘毅的“人民内部矛盾”。
话说,刘裕与刘毅之前还是拜过把子的兄弟。早些年,两个人都侨居京口,一起策划和领导军事战斗,将 的起兵给推翻了,是正儿八经的并肩战斗过的兄弟。
但是,刘毅这个人却非常自负,认为自己写得一手好文章,还有骑马涉猎的好武艺,算是一个文武全才。而刘裕不过是一个乡巴佬,空有一身蛮力,所以,不愿屈居于刘裕之下。正因如此,刘毅多次跟刘裕对着干,慢慢地,双方由最开始的各自不服,到勾心斗角,最终,演变成了实力对抗。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二人关系破裂的过程。
一,王谧是东晋大臣,在刘裕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王谧慧眼识珠,对其另眼相看。而且,在刘裕穷困之时,还帮他还过赌债,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投资家”。
此人在桓玄面前是大红人,曾经有个经典事例,让他名声在外。在晋安帝要 的时候,是王谧第一个冲进皇宫,快速将 抢走,再屁颠屁颠地将其双手献给了桓玄。更因为这一个“功劳”,令其在 统治时期,位居“三公”要位。
在刘裕占领了建康后,对 的残余势力进行了清除。
按理说,以王谧的官职和地位,处以砍头之刑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刘裕非但没有杀王谧,反而在他建立傀儡政权之后,让王谧做了侍中、司徒兼扬州刺史。这样的举动,让天下人为之震惊,感觉王谧应该是刘裕暗插在桓玄身边的“无间道”,不然的话,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待遇?
但实际上,却是刘裕的良苦用心。从表面看,这样的做法,算是还了当年王谧对自己的恩情,更深一层则是想将王谧打造成一个可以信赖的形象代言人。在建康城内,世家大族众多,各个盘根错节、联系紧密,且势力强大。而刘裕却是从小山沟里走出来的,虽然,这几年南征北战是个人物,但是,在这些老贵族的眼里,他最多算是一个土豪,根本不买他的账。
但是,王谧却不同,他是王导的 ,一直都在为皇家做事,上三代都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大人物,是根红苗正,一身正气。所以,让王谧帮着自己去对接那些老贵族,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刘裕让王谧帮着自己对付那些不听命令的贵族,号令大家要紧跟时代,拥护新主。并且,还要统一口径,清除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就这样,王谧 成了头号的“开国功臣”。
而刘裕则低调地做起了徐州刺史,镇守京口,成为了幕后老板。然而,刘裕对王谧的态度,却引起了刘毅的强烈不满,成为了他们关系分裂的一个突破口。在一次朝会上,刘毅站起来大声质问王谧:“你告诉大家, 的玉玺现在在哪?”王谧听到刘毅这么问,吓得面色苍白,不敢出声。
朝会一结束,王谧赶紧离开了建康,往外地逃跑。但是,刘裕知道之后,不仅派人把王谧找了回来,官复原职,还特意找来了二十多个武艺高强的侍卫紧跟左右,保护其安危。据说,私下里,刘裕还找来刘毅,针对这个事情对其一顿训斥,并打了刘毅一耳光。就这样,风波暂时得到了平息。
三年以后,即407年,对刘裕来说算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喜的是桓氏势力由于多年的肃清,已经被斩草除根;悲的是他的得力干将,王谧死了。但这却给豫州刺史刘毅带来了好机会,一来他早已看不惯王谧,这回是再无眼中钉,心里自然开心;二来,刘裕失去了好助手,自己可以给趁机给刘裕来个重击。
于是,他派皮沈去朝廷,带去了两个方案:
第一个,由琅琊王 任司徒,中领军 接替王谧的职务;
第二个,让司马德文任司徒,谢混任录尚书事,刘裕任扬州刺史,坐镇京口遥控。
这两个方案看似各有不同,但其实却有三个共同点:
首先,这两个方案看起来都跟刘毅没有多大关系,不管选谁,担任什么职位,对于刘毅来说都没有什么关联,可以保证他的清白;
其次,可以阻止刘裕去建康,只能留在京口;
最后,可以让谢混顺利进入中央管理层。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谢混,虽然他是 大族的人,但与刘毅的关系非常要好,并被其视为知己。所以,刘毅想要效仿刘裕推王谧那样,把谢混推上去做自己的代言人。
皮沈为了表示对刘裕的尊重,先带着方案去京口向其汇报,他首先拜见了 。刘穆之听完后,当时没表态,借口说上厕所。出去之后,刘穆之立刻写了一张纸条,让人给刘裕送过去,告诉刘裕千万不要同意皮沈的话。没过多久,刘裕出来接见皮沈,闲谈了几句后,让皮沈到客房休息。
接着,刘穆之进来劝刘裕,让其不要在幕后指挥了,必须走出来,让大家知道您才是真正的“老大”。而且,建议刘裕做扬州刺史,入主中央领导层。此时的刘裕,认可了刘穆之的建议,当天 程去了建康。没过几天,任命书下来了,司马德文任司徒,刘裕任侍中、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等,留在建康辅政,原来的职务兼任。
二,当初,卢循造反,何无忌战死之后,刘裕赶紧回到了建康,给刘毅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想跟其联手抗敌的意愿。但是,这封信在刘毅看来,却认为刘裕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一个人打不过卢循,非要他刘裕出手帮忙。他甚至跟刘藩说,当初不过是谦让才让刘裕做了盟主,自己怎么可能不如他!
就这样,刘毅没有听取刘裕的建议,自己带着两万水军迎战卢循。之后,差点 , 才跑回了建康,但声望却暴跌。后来,等刘裕平定卢循后,晋安帝为其摆下了盛大的庆功宴。在喝到兴头上的时候,有人提出要作诗助兴。
这对于刘裕来说,真是戳到了痛处,一个大老粗,哪会作什么诗,只能憋着不出声。但是,这却给刘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他当即吟出了一首诗:“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诗的意思是,六国的时候,武士战将虽然不少,但是,却不如曹魏正始年间的名士们有韵致。
通过此诗,刘毅想向大家表明,虽然,我的军功赶不上刘裕,但是,在文雅上我却胜于他。
三,当年,刘裕西征卢循,把建安交给刘毅和刘穆之驻守。等刘裕回来后,刘毅竟然跟刘裕说刘穆之的坏话,告诉他刘穆之的野心太大,让他注意点。这对于刘裕来说,真是 ,恶心至极。
在412年,刘裕的三弟刘道,也就是当时的荆州刺史身患重病,没几个月就去世了。这让刘毅欢喜不已,因为,他被朝廷任命为了荆州刺史。虽然,荆州刺史和豫州刺史在等级上是平等的,但是,荆州的地理位置却更加险要。所以,在这里当刺史,是一种变相升迁。
当然,之所以把这个职位交给刘毅,刘裕心中也是有盘算的。
首先,给这么一个职位,可以稳住刘毅的心。
同时,刘毅的大本营在豫州,那里距离建康太近,如果哪天刘毅心怀不轨想谋反,他也很难招架。
而且,由于刘道在荆州进行经营和管理,已经有了七年时间。
此外,这次任命,没有更换任何一个官吏,所以,刘毅即使想闹,也闹不出什么名堂。
然而,刘毅心中也很清楚,想要做成事情,先要笼络住自己的人。
所以,在此次任命的时候,他特别提出了两个要求:
首先,荆州人口数量少,不到十万,武器装备等非常匮乏,所以,需要从交州和广州进行支援;
其次,调郗僧施到荆州,给自己当秘书,协助管理荆州。
这些要求,刘裕都逐一满足,但这些都是刘毅在明面上的动作。暗地里,他还擅自从豫州等地抽调了一万精锐部队到荆州,而刘裕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就这样,因为这次任命,刘毅的各种“欲望”都表现了出来,让刘裕更加认清了刘毅的真实面目。
此后,两个人的嫌隙越来越大,再和好基本没什么希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