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刘备和诸葛亮之间是真心相知还是各有防备?
3838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 和 的故事。
《 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是军事天才。在他的辅佐下,刘备一路“开挂”,顺利登上人生的巅峰。
但真实的历史是,没有人有“主角光环”,刘备和诸葛亮从取得 胜利,到拿下荆、益两州,再到成功建立蜀国,这条路上布满艰辛和荆棘。
这一路既是刘备英明领导,率领众人努力的结果,也是诸葛亮高瞻远瞩,苦心筹谋的回报。
而关于两人的关系,也一直为后世 。
是真心相知?还是各有防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真实的刘备和诸葛亮。
历史上的刘备并不是一个“爱哭包”,但也结结实实哭过一次。
后, 斗志昂扬,继续征战,统一北方,而刘备投奔到了 处,依旧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一次,他和刘表喝酒聊天,刘表发现他从厕所回来后,眼睛有哭过的痕迹,就问他原因。
刘备说:
“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 。”
当时刘备40多岁,在古代算得上高龄,人之将老,却功业未建,于是 。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不久后,他将遇到诸葛亮——这个可能改变他后半生命运的人。
三顾茅庐求良才,隆中良策献明主
诸葛亮曾在《出师表》自谦地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其实,诸葛亮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曾任太山郡丞,叔父也任过豫章太守。
父亲、叔父相继去世之后,诸葛亮来到南阳定居,拜师学艺,还结交了 公、 等好友。
诸葛亮热衷时事,谋略超群,被庞德公赞为“ ”。
他经常以管钟、 自居,渴求遇到 那样的明君。
27岁那年,他终于遇到了心目中的明君——刘备。
刘备诚心十足,三顾茅庐,两人一拍即合。
诸葛亮对天下形势 ,结合刘备现状,提出了最切实可行的战略,史称“ ”。
先取荆州,再取益州,内修政理,外连 ,待机而起,北定中原。
多年来,刘备空有抱负,但苦于没有明确的规划,虽然辗转多年,功业方面却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诸葛亮的一番话,如拨云见月,让正处于低迷期的刘备看清了前进的方向。
刘备待诸葛亮日益亲密,关羽和张飞对此心生不满,刘备则直言道:
“孤之有 ,犹鱼之有水也。”
关羽和张飞这才没话说。
不久后,曹操挥师南下,直指荆州。
战争一触即发,荆州牧刘表却在此时一病呜呼,儿子刘琮继任,却畏惧曹操大军,直接将荆州拱手献出。
曹操不费 就得了荆州,大军更是气势如虹。
情况对刘备极为不利,关键时刻,诸葛亮挺身而出,出使东吴,向孙权求救。
弱国无外交。
何况刘备还没有自己的地盘,再加上长坂坡新败,诸葛亮 ,年轻名微,“外交之路”困难重重。
诸葛亮激将孙权,加上 、 主战,孙权下定决心和刘备联合抗曹。
战争的焦点最终汇集在赤壁,孙刘联军 ,大败曹操。
从此,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征。
刘备和孙权瓜分了荆州,屡次兵败的刘备终于打了一次胜仗,赢得了自己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盘。
诸葛亮被正式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发展经济,供应前方作战。
君为前开疆扩土,臣为后安定民心
按“隆中对”的规划,得荆州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益州。
刘备放心地把镇守荆州的任务交给诸葛亮和关羽,自己则带着 朝益州进发。
益州牧 派 拉拢刘备,想借刘备之手击破 。
刘璋 ,手下的法正和张松心属刘备,力荐刘备趁机拿下益州。
不料事发,张松被刘璋杀害,刘备不得不和刘璋正面对上。
战事并不顺利,刘备苦战不下,诸葛亮和张飞、 来到成都,共同围困刘璋,这才拿下成都。
平定成都后,刘备升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刘备依旧把成都的治理之权交到诸葛亮手上,自己则带着法正前往汉中地区。
两人配合默契,刘备外出征战,诸葛亮负责镇守大本营,主持政务、发展民生、筹集粮草,确保前线供给。
《 》记载: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有诸葛亮在,刘备无后顾之忧。
得荆州、占益州、征汉中,两人同心协力,复兴汉室的大业蒸蒸日上。
随着刘备势力的不断壮大,是非也随之而来。
刘备十分信任法正,但有人看不惯法正心胸狭窄,就怂恿诸葛亮去告法正的状。
诸葛亮就说: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 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其意邪?”
之前主公在荆州时,左右受困,幸亏有法正辅助,才让主公脱困,翱翔于天,法正有功,为什么要这么约束他,让他不如意呢?
诸葛亮毫无争权夺利之心,事事以大局为重。
夺取汉中之后,在诸葛亮等人的极力拥护下,刘备顺应时势,自称汉中王。
法正被封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官职在诸葛亮之上,但从未见诸葛亮因此有任何不满之色。
就像诸葛亮所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无以致远。”
他淡泊名利,不追求荣耀享乐,心心念念的只有和刘备一起恢复汉室江山。
白帝城举国相托,五丈原鞠躬尽瘁
刘备集团的不断壮大让孙权大感威胁,他暗中将利刃对准了蜀军,趁着关羽在前方和曹军交战,偷袭荆州,还斩杀了不肯投降的关羽。
紧接着,曹操去世, 篡汉,建立 。
第二年,刘备登基为帝,建立蜀国。
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总揽蜀国政务。
虽已贵为帝王,但刘备一心想为关羽报仇。
诸葛亮一直坚持着“东连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若孙刘开战,于兴复汉室无益。
大臣们也多次劝谏刘备,但刘备不顾群臣反对,发起了对东吴的讨伐战。
两军在夷陵交战,陆逊取得全面胜利,蜀军死伤惨重,刘备连夜逃到白帝城。
在白帝城,处于弥留之际的刘备,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不论你是辅佐,还是其它,我都给你名正言顺的选择权。
诸葛亮 :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你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效忠 ,至死不渝!
刘备又特下诏书,郑重地告知刘禅: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你要把诸葛亮当父亲一样尊敬。
不论这些话,是发自真心,还是出于其它原因,刘备确确实实把自己的国家、儿子、理想,全都托付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是幸运的,能得刘备这样托付。
刘备也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托付。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
刘禅继位后,确实遵从刘备的话,对诸葛亮尊敬有加,大小政务都听由诸葛亮决断。
诸葛亮手中权力不可谓不大,但人却一如既往地谨慎自律,公正严明,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扶持幼主,治国理政,明确法度,稳定人心。
朝局稳定之后,诸葛亮又带兵南征,平定南方叛乱。
227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是忠臣又如慈父般 ,细细交代、殷切叮嘱刘禅。
做好一切准备后,诸葛亮北上伐魏。
此后数年,他殚精竭虑,直到油尽灯枯。
公元234年,54岁的诸葛亮不幸病逝于五丈原。
“ 。”
诸葛亮做到了,他无愧于刘备,无愧于刘禅,也无愧于自己。
刘备宽仁弘厚,知人善用,让诸葛亮死心踏地地追随。
诸葛亮才能卓越,大公无私,忠诚律己,让刘备全然放心。
纵观诸葛亮和刘备一起走过的十几年,有过“蜜月期”,也有过平淡期,但信任始终都在。
即使刘备去世,诸葛亮也初心不改,将“忠诚”两字贯彻到底。
两人名为君臣,心似知己。
其实,人与人相交,最难得的就是能相互信任。
刘备没有信错人,诸葛亮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也因此,千百年来,刘备的“信人至深”和诸葛亮的“忠诚不改”,成为令无数人向往的“君臣典范”,传颂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