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元璋要发兵讨伐日本刘伯温为什么要出来阻止
4978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 和日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是由 推翻 建立的最后一个由 统治的 。明朝建立初期虽然国力昌盛,但是并未真正做到大统一。朱元璋派使者去往邻国,表示与邻国和平友好,获得了邻国国君大力支持,他们表示愿意对明朝俯首称臣。此后邻国纷纷来明朝见,唯独日本是个列外。朱元璋可谓是绞尽脑汁与日本搞好关系,派使者去往日本交涉,却惨遭杀害,朱元璋一气之下准备发兵讨伐日本,却被刘伯温拦截,那么刘伯温为何要这样做呢?
![1583475446793901.png image.png](http://www.res.vmaya.com/attachs/socihistory/2d/5e61eaf6e7fe2.jpg)
(朱元璋剧照)
日本在地理位置上面来看与中国相依相存,早在 时期,唐军就与日军大战于白江口,日军惨败,从此以后日本几百年不敢入侵中国。到了元朝,元军曾两次东征日本,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也想征服日本。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使臣带着国书去通知日本、高丽、安南、 等四国,告知他们元朝已经灭亡,现在统治中国的是大明王朝,希望他们来朝贡,四国中只有日本没有反应。日本不但不来朝贡,趁大明根基不稳之时,还派人侵犯掠夺东南沿海地区。同时被朱元璋打败的农名起义军领袖逃亡海上与 (海盗)勾结,在东南沿海地区肆意掠夺财富。
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倭寇(海盗)骚扰,朱元璋便派兵镇守沿海地区。与此同时,发国书给日本希望与日本建立友好邻邦,一起消灭倭寇。此时日本处于南北分裂时期,日本以不知道为借口推辞。
![1583475443353092.png image.png](http://www.res.vmaya.com/attachs/socihistory/59/5e61eaf353ca2.jpg)
(明代倭寇示意图)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派了七位使者寻访日本,严厉指责倭寇侵犯沿海地区,下令要求日本严肃对待此事,并要求日本速来朝贡,并以此要挟对方,倘若不遵守,两国即将开战。
此时朱元璋对日本国内的形势并不是很了解,日本处于南北分裂时期。明朝的使者误将国书送到南朝九州怀良亲王手中,没有送到京都天皇的手中,怀良亲王只是地方的首脑,不是日本国王。怀良亲王见到国书 ,以为明朝要对日本发动战争,随后立刻斩杀五位来使,将其中两位放了回去。朱元璋见到两位使者回国,怒发冲冠,决定讨伐日本,刘伯温却极力阻拦,刘伯温反对征讨日本的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元朝建国初期两次东征日本都惨遭失败。 为了让日本朝贡,前后两次远征日本,每次都败给了台风,台风将大部分战舰损坏。加之征讨远在千里之位的国家,而且还是跨海征讨,导致战士们疲劳不堪,元军只能撤军。自此元朝元气大伤,开始走下坡路。如果是元军在陆地上作战,元军不至于损失惨重。刘伯温熟知天文地理,他深知,跨海作战,胜负难料,会给刚刚建国不久的大明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
其二、北方元军的残余势力仍 。元朝灭亡时, 带着一些残留势力退守关外。这一股残留势力尚未屈服于明朝,他们一直想反明复元,直接威胁到明朝的存亡。此时朱元璋应该把重心放在对抗元朝残留势力,而不是 跨海伐战。
其三、需要给老百姓喘气的时间。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纷纷爆发,战火连绵,还发生过不少的自然灾害,我们知道朱元璋的几个哥哥大多死于饥荒。常年不断的徭役,造成大量土地荒芜,百姓 ,流离失所。朱元璋建国初期,需要笼络民心,集聚力量,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只有自己国家强大了,内无忧患,才能外无强敌。
![1583475436720982.png image.png](http://www.res.vmaya.com/attachs/socihistory/71/5e61eaec56925.jpg)
(明朝与北元局部疆域图)
最终朱元璋听取刘伯温之建议,放弃远征日本的念头,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刘伯温之建议不无道理,一个国家内政不修,对外用兵很难取得成功。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国家刚刚稳定下来,就消耗国力,恐怕会步元朝的后尘,此时恢复国力,凝聚民心才是明智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