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揭秘:安史之乱为什么拖了6年多才彻底平定?
3790
中国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 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用了7年时间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消耗了巨大的国力。由此说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信号。正是因为 和 的造反,导致了唐朝问题的出现。
宠幸 ,对此李隆基不以为然,这让边境的战士开始感到不满。到后来,安禄山选择了起义,直到安禄山攻打到长安城时,李隆基才相信安禄山造反,也就是说,当时身为节度使的安禄山,一直是造反的,但是李隆基不信。
李隆基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原因就是李隆基对待安禄山是非常好的,安禄山几乎是没有什么背景的,能够成为节度使,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其次安禄山能够取得李隆基的信任,肯定是有原因的,这就是安禄山知道李隆基心中想要什么。
一提起安史之乱,我们就会想到两个人物。第一个人是安禄山,其次与安禄山一同起兵的还有史思明,但是大部分人不会想到史思明。人们能够想到的第二个人就是 。一个是点火者,一个是灭火者。他们两人本应该做为对手,长期并存下去的,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安史之乱唐军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得以平定,但是郭子仪没有与安禄山一直较量。也就是说,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安史之乱持续的时间将近八年,但安禄山其实只存在了1年多一点,也就是13个月的时间,安禄山就被儿子杀死了。
安史之乱是安禄山挑起的,说明这人有足够强的实力。安禄山为了能够得到唐朝的江山,是经过周密的计划的。此人老奸巨猾,伪装成一副忠厚的样子,取得唐朝朝廷和唐玄宗的信任,这时候的安禄山已经身为节度使,掌握兵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禄山才能够成功发动安史之乱。当初汉朝的刘邦以长安为都城,是经过慎重考虑过的,原因就是长安易守难攻,唐朝建立之后,仍然将都城选择在了长安,原因很明显,就是为了长安的地理位置和天险。安禄山起兵之初,首先对准的是东都洛阳,不仅是因为洛阳离安禄山的地盘近,还因为它好进攻。
相比来说,长安就有很多屏障和防御体系。所以安禄山 就拿下了洛阳。之后的目标就是长安。唐朝朝廷需要做的仅仅是守住潼关就可以,事实上,唐朝的大将也是这样想的。比如 和封常清。他们由于仓促应战,带了临时凑的一群乌合之众来抵挡安禄山的精锐。
结果可想而知,更是一败涂地。为了防止安禄山的进攻,唐朝消耗了数十万大军。郭子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 ,他也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的将军。刚刚开始的时候,郭子仪的战区并不在核心地带,安禄山造反已经蓄谋已久,他一发兵就是全方位的,并非一点爆破。
高仙芝、封常青、哥舒翰等是在关中、中原核心地区,郭子仪等则是在外围,这样一来,郭子仪前期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后来郭子仪在山西、河北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叛军。之后就是声势浩大的邺城大战,此战唐朝动用了20万大军,号称60万,大有一举歼灭叛军之势。
出战时间不够及时, 待安庆绪逃至邺城一年后才下令出兵。这就大大延误了战机。这还不算,此战唐军派了郭子仪、李嗣业、 等九大节度使共同出击,可谓气势空前,结果没有设置元帅。相州之战后,一直妒忌郭子仪的鱼朝恩,趁机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
结果郭子仪没有了兵权,这就是唐朝的神操作了。后来唐肃宗驾崩,年轻有为的 宗继位,郭子仪又有了出彩的发挥。最后还是叛军大起内讧,曾经杀死老爹安禄山的安庆绪被史思明杀死,而史思明又被其子 杀死,最终安史之乱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